黃 晟 景在平
去年10月13日,28歲的英國“準新娘”愛瑪·克里斯多夫森,觀看完悉尼奧運會后坐了20個小時的飛機,從澳洲回到倫敦希斯羅機場,一下飛機就暈倒了,而后,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死于“深靜脈栓塞”。
同樣也是去年夏天,61歲的瓊·麥凱女士從南非約翰內斯堡出發(fā),坐了17個小時的飛機后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一下飛機她就暈倒在舷梯上不治而亡。驗尸報告認定,她的心臟處有一個血栓。據(jù)同行的人說,上飛機后,瓊·麥凱就在她第47排靠窗的位子上坐著,幾乎沒有動過。和愛瑪一樣,瓊·麥凱女士生前非常健康,她每天沿著沙灘散步5公里,還在家里踩腳踏車。醫(yī)生說:“或許一片阿斯匹林、一杯水就可以救她的命。”
這種與乘飛機有關的、可能致命的疾病,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艙綜合征”。
在長途飛行過程中,旅客因坐在狹窄的座位上,難以舒坦地伸腿,身體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會引起體內血流不暢。如果飛行超過4小時,長時間吸入機艙里再循環(huán)的干燥空氣,會進一步導致血流速度減慢、黏度增加,在腿部靜脈內就有可能出現(xiàn)微小的血栓。而且,在空氣干燥的機艙內,乘客若不能及時補充水分,還容易陷于虛脫狀態(tài)。這時,大多數(shù)人的感覺是腿腳腫脹、胸悶氣短,極少數(shù)人腿部的血塊,還會隨著血液循環(huán)流動到心、肺等臟器的細小血管里,形成栓塞,切斷這些器官的供血、供氧。這時,乘客就會突然出現(xiàn)頭暈、惡心、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并可能造成中風,甚至猝死。愛瑪和瓊·麥凱的悲劇就是這樣造成的。
票價便宜的代價就是讓乘客在座位上縮手縮腳。很少有人意識到,坐這樣的座位
不僅讓人不舒服,而且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航空衛(wèi)生研究專家指出:目前飛機上經濟艙座位的間距太狹窄了——77.5厘米,只適合小孩子和矮個子的成年人?,F(xiàn)在的人比10年或20年前的人長高了很多,但航空公司仍在通過增添額外座位、降低票價來吸引更多的乘客,提高經濟效益。
由于深靜脈血栓可能在乘飛機后幾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才發(fā)作,而且發(fā)病突然,所以大多數(shù)醫(yī)生和病人都不會將其與長途飛行聯(lián)系起來。
愛瑪?shù)乃?,一下子普及了“經濟艙綜合征”的知識,英國航空衛(wèi)生研究所根據(jù)英國每年有9萬起深靜脈血栓病例及英國和美國醫(yī)院的問卷數(shù)據(jù)推算,英國每年大約有2萬起與長途飛行有關的深靜脈血栓病例,其中6000人因此喪命。
在發(fā)現(xiàn)了長途飛行與深靜脈血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之后,各國的航空衛(wèi)生專家正竭力促使有關方面制定嚴厲的法規(guī)。但由于國際航空委員會對座位距離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因此,目前各航空公司還都是以自己的標準和需要來確定座位間距。
雖然“經濟艙綜合征”是針對長途飛機旅行提出的,但其癥狀在乘長途火車、汽車、輪船旅行中同樣可以發(fā)生。
深靜脈血栓的主要成因并不是飛行本身,長期久坐不動才是真正原因。它實際上是一種“長途旅行綜合征”。事實上,如果公務艙乘客在連喝幾杯威士忌后,倒頭大睡,一樣可能會患“經濟艙綜合征”。孕婦、肥胖者、吸煙者、酗酒者、心血管疾病或腫瘤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病,因為他們的血液流動比常人慢,血液更黏稠,血管更細。這些人應盡量避免長途旅行,如果必須旅行,應在乘坐車、船、飛機過程中經?;顒?,并注意喝足量的水,不要過度緊張。有心臟病的人在出發(fā)前應咨詢醫(yī)生,備好急救藥品。旅行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經濟艙綜合征”癥狀,應及時終止旅行。如果癥狀較輕,可以讓病人立即平躺并多喝水,以稀釋血液濃度。如果血管栓塞嚴重或有低血壓發(fā)生,應立即找醫(yī)生救治。
下面提供幾條簡單的預防“經濟艙綜合征”的方法:
1.乘車、船、飛機時,應不時起來活動活動,比如上洗手間。
2.在座位上,每小時活動踝關節(jié)3~4分鐘,如感到腿腫,說明有瘀血,可按摩小腿,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多喝水、果汁,少飲酒、咖啡、茶等會使血液變稠的飲料。
4.避免穿緊身衣,穿寬松的鞋襪。
5.高危人群可在長途飛行前,服一片阿斯匹林,稀釋血液。
6.飛行后,如感胸痛,應當立即叫急救醫(yī)生,并告訴醫(yī)生你剛剛長途飛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