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韶瑩 盧杭央 李 慧
1997年筆者在日本以大學基準協(xié)會客座研究員的身份對日本國立大學教育進行考察的過程中,順便調查了日本國立大學的外國語教學情況。現(xiàn)在,將這次調查所得到的一些資料公開發(fā)表,以饗讀者。謹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我國高等院校外國語教學改革具有參考價值。
我們共調查了70所大學,這些大學的情況是:
一、關子外國語教師的情況
(一)外國語教師的歸屬
從調查結果看,A類大學的90%、B類大學的73%、C類大學的24%,總平均44.3%的國立大學都是把外國語教師歸屬于基礎部領導的。而把外國語教師劃歸文學系、文理系、教育系領導的學校只占25.7%,至于把外國語教師劃歸各系分散領導的僅占9.3%。
外國語教師的歸屬問題,可以體現(xiàn)出一所國立大學是否重視外國語教學、是否把外國語教學放到重要地位上來的問題。A類大學的領導人正是出于把外國語看成是大學生必備的、基礎性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才把外國語教師劃歸基礎部(即教養(yǎng)部)領導的。而那些規(guī)模比較小的C類大學則是由于對外語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把外語教師隨便地編入了其他范圍。
(二)外國語教師的人數(shù)
根據(jù)調查結果,在這70所大學中,英語教師人數(shù)為1488人,占總人數(shù)的50.3%,德語教師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31.7%,法語教師占10.6%,俄語教師占3.55%,中國語教師占2.3%,西班牙語教師占0.7%,其他語種教師占0.8%,英語、德語、法語教師人數(shù)加起來竟占了總人數(shù)的92.6%。
70所大學共有2957名外國語教師,教的學生人數(shù)為65665名,平均師生比例為1:22.2,這個比例不算小了。可是,如果用外籍教師的總人數(shù)140人與65665名學生相比,那么,平均每名外籍教師要分擔469人,可見學生直接接受外籍教師上課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三)外國語教師的課業(yè)負擔
據(jù)調查,在這70所國立大學中,教英語、德語、法語、俄語、中國語的專職教師平均每周要上6次課,而西班牙語教師每周只上2次課;外籍專職教師教英語者平均每周要上6次課,教德語者每周只上4次課,教其他語種者上課的次數(shù)更
每次50分鐘者
每次80分鐘者
每次85分鐘者
每次90分鐘者
每次100分鐘者
每次110分鐘者
通過這個調查,可以看到,每次授課為100分鐘的學校最多,約占54%;其次是每次授課90分鐘的,約占33%;兩者合計占總校數(shù)的87%。
另外,有許多教師除了擔當作為基礎課的外國語課之外,還承擔了校內的其他課程。在A類學校中,接受調查的506名教師中有96名是兼課的,約占18.9%;在B類學校中,268名外語教師中有132名是兼課的,約占49.3%;在C類學校中,436名外語教師中有206名是兼課的,約占47.2%。由此可見,在那些規(guī)模小的學校中外國語教師的負擔是比較重的。
(四)外國語教師的研究條件
我們對各大學專職外國語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只有37.2%的人到國外進行過研究,出國一年以上者只有22.7%,出國2年以上只有4%,而受政府(文部省)派遣出國者只占5.7%。出國進行研究的人所需要的費用大多是外國政府、外國大學、外國財團提供的,也有自費出國的。日本學者認為,外國語教師是在很惡劣的條件下進行教育研究的,他們認為,那些一次也沒有去過英國、美國進行親身體驗的教師,卻不得不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其心中一定是充滿痛苦的。
二、關子大學生學習外國語的情況
被調查的70所大學當中,同時開設少。
據(jù)調查,各大學開設外國語課的授課時間如下:
1校(A類0、B類0、C類1)
1校(A類0、B類0、C類1)
4校(A類0、B類0、C類4)
23校(A類8、B類5、C類10)
38校(A類2、B類10、C類26)
3校(A類0、B類0、C類3)
英語和德語的大學是70所(100%),開設法語的大學有63所(90%),開設俄語的大學有42所(60%),開設中國語的大學有33所(47%),開設拉丁語的有12所(17%),開設西班牙語的有8所(11%),開設希臘語的有6所(9%),開設意大利語的有4所(6%)。
各類學校對于外國語課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這從他們對于外國語課程的學分規(guī)定可以看得出來。A類大學中60%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取得2門外語的16個學分才能畢業(yè);B類大學中,50%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取得2門外語的12個學分才能畢業(yè);而C類大學中,45%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取得2門外語的12個學分才能畢業(yè),還有18%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只要取得一門外語的8個學分就可以畢業(yè)。
在70所大學中,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都規(guī)定英語為必修課,另一門外語可以從德語、法語、俄語、中國語中自由選擇,也有少數(shù)學校規(guī)定英語和德語都是必修。
在70所大學中,60%的A類學校、75%的B類學校、40%的C類學校規(guī)定英語為必修課,19%的C類學校規(guī)定英語和德語同為必修課,7%的C類學校規(guī)定必修英語或德語,40%的A類學校、25%的B類學校和27%的C類學校,規(guī)定學生可在英語、德語、法語、俄語、中國語中任選2種,還有7%的C類學校規(guī)定學生只要學一門外國語即可。
關于外語課開設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學校只在一、二年級開設外國語,只有一部分學校(約占1/10)是在一、二、三、四年級都要開設外國語。近年來,新修改的《大學設置基準》規(guī)定,外國語課應當實行“四年一貫制”,即連續(xù)4年都要上外語課。
大學外語課的編班方法是各種各樣的,以A類學校為例,說明如下:
對于外語教學說來,班級的大小是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據(jù)調查,這70所大學共有5932個外語班,其構成情況如下:
根據(jù)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統(tǒng)計出,30名學生以下的班級僅占總數(shù)的7.7%,50名以下的班級約占61.6%,70名以下的班級約占26.3%,150名以下的大班僅占3.6%,150名以上的超大班僅占0.6%。可見,最理想的30名以下的班級還不到10%。
在這方面,如果分別看一下各語種的情況,30人以下的小班,英語班占6.7%,德語班只有4.4%,法語班為17.6%,俄語班為24.1%,漢語班最多,為44.3%,可見這是學漢語的學生得天獨厚之處。在世界先進國家中,大學外國語班的人數(shù)都是15人左右,今后,日本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的。
三、關于大學外國語教學設備的情況
大學外國語教學設備中最重要的是語
音實驗室,據(jù)調查,這70所大學全部建成了語音實驗室。
語音實驗室的利用情況是:
有一些語音實驗室不常利用的原因主要是:(1)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利用;(2)教師認為利用語音實驗室上課教學效果差;(3)有些教師對設備操作尚不熟練;(4)其他原因(語音實驗室座位不足、設備不好、教學助手不足等)。
四、關于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情況
在這70所大學當中,有20所已經進行了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約占總數(shù)的29%;有20所正在針對大學外語教學改革進行研討,約占總數(shù)的29%;有16所學校認為今后有機會進行外語教學改革,約占總數(shù)的23%;還有14所學校認為現(xiàn)在進行外語教學改革的條件還不成熟,約占總數(shù)的19%。
現(xiàn)在,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的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內容是:(1)改變過去偏重于講解、閱讀的作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約15%的學校這樣做);(2)廢止固定班級制度,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外語班級(約13%的學校這樣做);(3)減少必修課的學分,設立多樣化的能增加學分的外語班(約6%的學校這樣做);(4)不僅一、二年級開設外語課,三、四年級也開設外語課(約5%的學校這樣做);(5)增加開設外語班的語種(約占5%的學校這樣做);(6)根據(jù)不同情況開設外語課大班和小班(約4%的學校這樣做);(7)舉辦外語教學改革研討會(約3%的學校這樣做);(8)盡量增加外語班數(shù),減少外語班人數(shù)(約2%的學校這樣做)。
五、國立大學外國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上述調查研究,可以看到下列問題:
一是外國語教學的地位還不夠高,外國語教師還沒能組成獨立的“外國語部”,而是附屬于“基礎部”,這就使得外國語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是外國語教學偏重于英語、德語、法語三個傳統(tǒng)的語種,其他語種如俄語、漢語等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三是外國語教師隊伍需要加緊建設。由于人力不足,使得教師負擔過重,只能忙于應付教學任務,無力進行自我提高和充實。特別是,到外國去研修自己所承擔的外語教學任務的機會又太少。師資隊伍的素質得不到提高,就很難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飛躍。
四是外國語教學設施不足,難以滿足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這里主要是政府對外語教學改革的財政支持不夠,因此,對于外國語教師來說,就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主要參考文獻:
田中慎也.大學外國語教育向何處.日本三修社,1994.9
第一作者系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督導室主任、教授、研究員(寧波315800)
責任編輯: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