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壽
(上接3期)
三、基礎湯制作實例
(一)淺色基礎湯
1.?;A湯用料為牛肉和牛骨,制出的湯用途頗廣,可制多種湯菜和少司。
用料牛肉2kg,牛骨5kg,洋蔥350g,胡蘿卜350g,芹菜300g,香葉2片,胡椒粒2g,百里香1g,清水150g。
制法將牛肉切塊,牛骨砸斷,清洗干凈。蔬菜切段洗凈。把牛肉、牛骨、蔬菜、香料均放入湯桶內(nèi),注入清水,用旺火催開,將開未開時,撇除浮沫,大開后改用小火加熱,煮制4小時。晾涼后用紗布濾過即可。
2.雞基礎湯湯料為整雞和雞骨架,湯的用途頗廣。煮制時間比牛湯要短些。
用料雞肉2kg,雞骨5kg,洋蔥350g,胡蘿卜350g,芹菜200g,香葉2g,胡椒粒2g,百里香1g,清水15kg。
制法同?;A湯,煮制2.5小時即可。
3.魚基礎湯湯料為魚骨、魚頭、魚皮、碎散魚肉,湯的用途為制魚類湯菜和某些少司,煮制時間短一些。
用料魚骨架、魚頭、碎散魚肉等共5kg,洋蔥350g,胡蘿卜350g,芹菜200g,香葉2g,胡椒粒2g,百里香1g,清水15kg。
制法同?;A湯。煮制時間用45分鐘即可。
4.基礎奶油湯基礎奶油湯也是基礎湯,現(xiàn)時流行的制作法有熱打法和溫打法兩種。
(1)奶油湯熱打法
用料油炒面粉400g,牛奶1kg,基礎湯1.5kg,鮮奶油150g,鹽20g。
制法油炒面粉炒好,趁熱沖入沸滾的牛奶(約500g),抽打均勻,再加入適量基礎湯,攪打至油炒面完全融合,表面潔白光亮,手感有勁時再加入其余的牛奶及清湯攪打均勻,調(diào)入鹽、鮮奶油,開透即可。
注意點:(1)要使牛奶和油炒面粉保持最高溫度,以促使面粉充分糊化,湯不易分解。(2)攪打奶油湯速度越快,越用力,水與油分散得就越充分,湯就不容易脫油,同時還有光澤。
(2)奶油湯溫打法
用料油炒面粉400g,牛奶1kg,清湯1.5kg,鮮奶油300g,胡蘿卜100g,洋蔥100g,香葉2片,丁香2粒,鹽20g。
制法油炒面粉炒好,放入切碎的胡蘿卜、洋蔥、香葉、丁香等,然后逐漸加入牛奶和清湯用蛋抽攪打均勻,沸后用微火煮至湯沸粘稠,約煮30分鐘。再過濾,過濾后再沖入鮮奶油、鹽調(diào)味,再打起即可。
注意點:(1)攪打油炒面和基礎湯時,以其中一種是溫的,另一種是熱的為好,這樣不易出現(xiàn)顆粒。(2)攪打不宜過分用力,打勻即可。此法是靠微火熬煮來增加湯的粘稠度。
(二)深色基礎湯
1.牛布朗基礎湯
用料牛骨5kg,小牛骨2.5kg,洋蔥600g,胡蘿卜500g,番茄醬1kg,黑胡椒粒5g,百里香3g,香葉3片,丁香2粒,水8kg。
制法將各種原料洗凈,牛骨、小牛骨鋸斷放入烤盤,送預熱至190℃以上的烤箱中烘烤,烤成深褐色,烤時要適時翻動。蔬菜切塊,放烤盤內(nèi),送入烤箱烤成褐色取出。將各種湯料放入湯鍋,注入清水,用旺火加熱至沸,撇浮沫,改用文火燉煮6小時~8小時,經(jīng)過濾即成。
2.濃縮布朗基礎湯
在一般布朗基礎湯的基礎上作濃縮處理的方式方法是:在一般布朗湯中,再加進烤成褐色的牛骨、雞骨、火雞骨架及含膠質(zhì)豐富的牛腱子,燒沸后改用微火較長時間熬煮,湯面微沸適時撇浮沫,熬成濃度大的汁液,再將其濾出冷卻保存。這種濃湯滋味醇厚濃郁,含較多膠原物質(zhì),熱時為流體,冷卻即成固態(tài)凍膠,是調(diào)制褐色少司最佳用料。
四、制湯要點
(一)制湯時要求湯料與水同步升溫。煮湯的水要一次加足加準
煮湯物料與冷水同時受熱升溫,有利于動物性原料所含的蛋白質(zhì)和鮮味物質(zhì)充分析出溶于湯中。物料與水共熱過程中,熱量均勻地、連續(xù)不斷地向內(nèi)部滲透,水分子也較有規(guī)律地作用、傳熱,處于一種穩(wěn)定平衡狀態(tài)。如果驟然注入冷水則平衡破壞,溫度再升高時,熱量向物料的內(nèi)部傳遞因受到表層蛋白質(zhì)凝固的阻礙,湯料內(nèi)部可溶性物質(zhì)的向外滲透出的趨勢也受阻。
(二)制湯要講求火候,旺火催沸,慢火熬煮
煮湯初始階段用旺火加熱,物料中的血紅蛋白速凝固并漂浮湯面形成泡沫,便于撇除。一般說來在水溫達將沸未沸時,約在90℃~95℃左右,湯面形成一個由泡沫凝聚成蓋,抓住時機,將此“泡沫蓋”一并撇除。如果沸騰大開一段時間,水分子碰撞沖擊作用把浮沫沖散、泡沫等浮面物不好撇,還有異雜味,加熱時間一久,物料中的油脂物質(zhì)浮出,湯面有浮油,撇沫時連浮油也一并撇去,影響湯的質(zhì)量。煮湯時通常是旺火催開,及時撇浮面物,再改用小火以至微火熬煮。如火力始終旺烈,湯大沸大騰,湯水大量汽化,油脂與水分撞碰,使湯中油水交融,湯汁變渾。
(三)注意調(diào)料的投放次序
煮湯時所用的香料可隨湯料下鍋,蔬菜香料可與湯煮制1小時后再放為宜。食鹽不宜早放,因為鹽是一種電解質(zhì),容易使湯料中的蛋白質(zhì)凝固,湯料不易酥爛,鮮味物質(zhì)難于析出,影響湯的鮮醇和色澤。
三
中、西餐制湯的對比和述評
一、所謂制湯是指中餐制作的鮮湯,西餐的基礎湯。中餐應用于烹調(diào)實際中的鮮湯可區(qū)分為毛湯、白湯和清湯。西餐的基礎湯概分為淺色(白色)基礎湯和深色(棕紅色)基礎湯。中餐的鮮湯實際上也是基礎湯,用此稱謂比較相宜。中餐的鮮湯多用為烹調(diào)菜肴時賦味增鮮,特別是制作魚翅海參類的菜肴更需利用高湯(頂湯)促使主料本味釋放擴大。中餐也利用鮮湯作為制作湯菜的底湯。
二、中、西餐制湯的湯料都是用畜肉、禽肉、魚蝦類以及其骨骼、骨架。中餐用豬肉、豬骨、火腿之類不在少數(shù),西餐制湯基本不用豬肉,牛肉和雞用得較多。中餐的制湯調(diào)料用蔥,姜、料酒、食鹽。西餐則用蔬菜香料(胡、洋、芹)香葉、胡椒粒、百里香等。
三、中、西餐制湯機理、制湯工藝過程基本相同。
中、西餐制湯的湯料都是動物性原料為主,這類物料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鮮味物質(zhì),當加熱時其蛋白質(zhì)發(fā)生性變,溶解度增加,隨著加熱時間延長,溶解于水中的蛋白質(zhì)增加,其中含氮浸出物便會滲透出來,促使湯呈鮮醇味道。湯料中的呈鮮物質(zhì)有多種,而主要者為谷氨酸、鳥苷酸、肌苷酸等。而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指湯料中所含的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等。
中、西餐制湯工藝過程都是湯料隨冷水入鍋,旺火催開,改用慢火長時熬煮,以促使湯料的營養(yǎng)成分和鮮味物質(zhì)充分析出,從而提高湯的質(zhì)量和口味。
四、西餐對基礎湯的使用嚴格區(qū)分,即做什么樣的湯菜用什么基礎湯,做什么少司用什么基礎湯,一湯一格,針對性很強,決不含糊。中餐應用鮮湯烹制菜肴作為調(diào)味劑,同時也用作湯菜的底湯。廚師對湯的使用得心應手,靈活性較大。但也有一定的針對性,如制白汁菜用白湯,較高檔菜肴用清湯或高湯。
綜上所述可知:兩大烹飪體系制湯比較接近或相通,諸如制湯工藝過程、制湯機理、中、西餐的處理手法和認識是一致的。只是各自烹調(diào)特點的不同而顯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無疑,中、西餐在烹調(diào)實踐中對制湯的特點可以互相借鑒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