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與“風騷”,在中學課文中時常出現(xiàn),含義頗多,極易混淆或誤解。為此特加以辨析。
風流
風流:①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
例①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沁園春·雪》)
課本中把“風流人物”理解為“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似有不妥。筆者認為應改為“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人”,也即指那些文韜武略兼?zhèn)涞娜?。毛主席在詞的下半闋,歷數(sh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漢”等歷史人物,這些人物在歷史上都曾建有赫赫戰(zhàn)功,風云一時,可以說是“有功績”的,可是作者為什么認為他們還稱不上“風流人物”呢?因為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和“只識彎弓射大雕”,也就是說他們還缺乏文采。僅僅能建功立業(yè)而沒有文采是算不上“風流”的,那么,“風流人物”一定是“有功績而有文采的”人了。
風流:②杰出的,英俊的
例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參中將“風流”解釋為“有功績而又有文采”,也有不妥??v觀全詞,蘇軾抒發(fā)了對古代英雄的向往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詞人看到滾滾東去的江水、濤濤的濁浪,不禁聯(lián)想到那些歷史上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如今又都在哪呢?都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罷了。詞人面對江水,想起的不僅僅是那個年輕有為建功立業(yè)的儒將周瑜,還有許許多多曾建立過功業(yè)的杰出人物。因此,將“風流人物”理解為“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人物”,未免有些狹窄。筆者認為,《辭?!?、《古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將“風流”釋為“杰出、英俊的”,應該較為確切。
風流:③前代的遺風、業(yè)績
例③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對這處“風流”的理解向來分歧很大,有人認為是“風韻、風情”的,也有人認為是“英雄業(yè)績”的。筆者認為,句中的“風流”應譯為“前代遺風、英雄業(yè)績”。詞中的“舞榭歌臺”是詞人設想中京口昔日的繁華景象,而當年營造繁華氣象的英雄人物早被無情的歷史風雨滌蕩得一干二凈,面對昔盛今衰,詞人徒生感慨,風吹雨打去的不僅是昔日英雄所建立的豐功偉業(yè),也連帶著前人遺留下的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流風余韻。
風流:④風韻,優(yōu)美的姿態(tài)(多指)女子
例④(黛玉)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林黛玉進賈府》)
風韻,也可作豐韻,通常指女子優(yōu)美的姿態(tài)。這兒寫出了黛玉氣色雖差但氣質絕佳的病態(tài)美特征。
風騷
風騷:①文學素養(yǎng)或文學流派
例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名領風騷數(shù)百年。
(趙翼《論詩》)
例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毛澤東《沁園春·雪》)
這兩例中的“風騷”原來都有專指,“風”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離騷》,兩者被認為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流派的鼻祖?!端螘ぶx靈運傳》中“原其飆流所好,莫不同祖風騷”即用其本義,后泛指文學素養(yǎng)或文學流派。
風騷:②姿容俏麗
例③(王熙鳳)身量苗條,體格風騷。
(《林黛玉進賈府》)
例④(賈寶玉)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
(《林黛玉進賈府》)
這兩例中的“風騷”均是形容人物姿容俏麗,其中例④的“風騷”也含有“風度”(風情)之意?!帮L騷”的這個義項現(xiàn)代漢語已基本不用,現(xiàn)在人們說的“風騷”多指婦女舉止放蕩輕佻,如“賣弄風騷”?!帮L流”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漸趨貶義,可理解為“有才學而不拘禮法”,如“風流才子”“名士風流”;也可理解為“與男女情愛有關或不正當?shù)哪信P系”等,如“風流韻事”“一夜風流”。
(王針桂,浙江玉環(huán)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