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按照燕國材教授的觀點,廣義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狹義的非智力因素,是由5種基本的心理因素組成: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非智力因素有動力功能、定向功能、引導功能、維持功能、調節(jié)功能、強化功能等六大功能,在學習活動中,非智力因素必然會有所表現,并對學習活動產生重大影響。
課外閱讀往往是一個長期的而艱苦的智力活動過程,語文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要讓學生形成較好的非智力因素,具有比較明確和穩(wěn)定的語文學習動機,較濃的語文學習興趣,較高的語文學習熱情,較強的學習意志以及堅韌的學習性格和品質。下面我就從這五個方面談談如何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激發(fā)和維持學習動機,使學生愿讀。
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應該說,許多學生都有提高閱讀能力的意向和愿望,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途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認清課外閱讀的目的和意義,以激發(fā)學習動機。教師要努力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提高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依靠大量閱讀;在課外閱讀中,可以接觸到古今中外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通過開展朗誦會、故事會、名著賞析課、專題討論會、讀書筆記寫作等活動,把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可以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語文知識和文化積累,培養(yǎng)文學欣賞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特別是語文學習的能力,真正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其次,要努力提高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學業(yè)自我效能感,以維持和強化學習動機。所謂自我效能感,按照班杜拉的界定,是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或某類任務,是個體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動機因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來源是學生親身獲得的成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立一個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并且讓學生在追求和實現這一個個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表現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多用表揚,少用批評,要使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成功,特別是對那些“差生”,更要及時肯定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同時,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要經常開展故事比賽、辯論賽、名著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成就感。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我曾組織了一次文學知識競賽,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簡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事后有些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總忘不了準備競賽前的日日夜夜……”“競賽時,同學們全身心投入,氣氛非常熱烈,這一次我們真正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無窮樂趣。”“當我在別人的充滿羨慕的目光注視下,快步走上領獎臺,我不禁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你真棒!”。
2.培養(yǎng)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
興趣與動機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既能強化學習動機,又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還要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既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不能強求一律(當然,不能過分照顧學生的閱讀水平,要讓學生“跳起來才能摘到桃子”)。有些作品,學生閱讀起來有些困難,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播放與名著有關的一些精彩劇集,利用網絡搜集一些與作品有關的背景資料、評論文章;開展名著賞析活動,引導學生從一些精彩的章節(jié)入手,進而由點及面,使學生的興趣逐漸延伸到整篇作品中去;開展探究性閱讀,提出一個探究專題,讓學生去閱讀文本,并開展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教師應該努力引導學生擴大興趣面,文學作品大都有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從指導文學作品閱讀開始,進而逐漸擴展到科技性作品、文化典籍上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激發(fā)起來了,學生自然會愛讀書了。
3.激發(fā)學習熱情,使學生樂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對人的認知活動有著動力和調節(jié)功能,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認知活動起著推動的作用。什么是熱情?熱情是一種比較熱烈、穩(wěn)定而深厚的情感狀態(tài)。學習熱情是以快樂感為基礎的。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全班形成一種熱愛讀書,積極向上、團結合作的良好氛圍,在這樣的集體中,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要讓學生不斷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通過精品賞析課,讓學生感受到審美的快樂;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探究和發(fā)現的快樂;通過讀書競賽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交流和合作的快樂;通過編輯個人(讀書筆記)作品集,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例如,每學期末,我都要指導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主要是概要式和隨感式)編成個人作品集,并相互交流。因為要公開展示,學生都會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裝訂后給小集子作個漂亮的封面,畫上漂亮的圖案,自己不會畫就請別人幫忙,并給作品集起個好聽的名字,什么“草葉集”、“點滴集”、“偶得集”、“浪花集”,等等,不一而足。在交流課上,大家紛紛展示出自己的集子,并相互交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也感到樂在其中。
4.砥礪學習意志,使學生勤讀。
朱熹曾經說過讀書要“著緊用力”。所謂“著緊用力”,第一,就是要以剛毅勇猛的精神去讀書,他說:“為學要剛毅果決,悠悠不濟事?!庇终f“看文字須是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zhàn)一陣”又說“讀書如戰(zhàn)陣擂鼓,只是向前去,有死無二,莫更回頭始得”。第二,要以堅持而不懈怠的精神去讀書。他說:“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竿不可放松”。也就是說,讀書要堅持不懈,要勤奮,不可一日松懈,否則會“一篙松勁退千尋”。閱讀過程并不全然都是快樂的,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司空見慣的事,有些學生可能會因此放棄,以致半途而廢,這就要激勵學生要勇于去克服困難。教師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格言諺語去啟迪學生,可以以名人勤奮讀書的事跡去激勵學生,可以以讀書只有長期堅持下去才會有所收獲的的道理去教育學生。這樣做能夠給學生以無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幫助他們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當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還是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克服困難的策略和技巧,譬如以退為進,合作探究、查找資料、請教別人等等,同時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一味強調勤奮、苦學。
5.培養(yǎng)良好學習性格,使學生自主閱讀。
所謂學習性格,就是指在學習活動中形成并對學習活動發(fā)生影響的性格。具有良好的學習性格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往往體現出強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等性格特質。在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不管是對優(yōu)秀生還是差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對于學生發(fā)表的見解,正確的,特別是有創(chuàng)見的要及時予以肯定和褒揚,以增強其自信心。即使是不正確的,甚至是可笑的,也不能加以嘲諷,以保護學生可貴的自尊心。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要通過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相互競爭,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奮發(fā)進取、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要引導他們不能只把“我”和別人比,更要把“新我”和“舊我”作對比,要看到自己在知識積累和閱讀能力上的不斷進步。
有了良好的學習性格,學生會自覺主動的選擇課外閱讀內容,學會自主調節(jié)課外閱讀的策略,自我規(guī)劃和管理課外閱讀的過程,并對自己的閱讀結果進行自我判斷和評價。這樣學生就真正能夠逐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實現自主閱讀了。
需要指出的是,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的培養(yǎng)和形成,應該是一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不能把它們截然分開。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非一日之功,這需要老師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積極引導,長期堅持下去, 如果“一曝十寒”,那就很難有什么成效了。
(王宇清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