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潤
摘要闡述網絡技術條件下中學政治研究性教學的特點及開展好政治研究性教學的經驗。
關鍵詞:網絡;政治教學;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件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89X(2007)02-0034-02
Developing Political Researching Study by Using Network Environment//Zhang Lirun
Abstract The paper sets for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of politics researching study in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eb technology.
Key words network; politics teaching; researching study
Authors address Management Cent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Zhenping, Henan 474200
研究性學習,是指以學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學習為基礎,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專題,獨立自主開展研究,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從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F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享受極大的信息資源的同時,學習手段、學習過程、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1網絡技術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
研究性學習需要更為集約豐富的共享資源,包括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導師資源,導師資源可以通過專門師資培訓和應用能力培訓實現,而信息資源通過網絡獲得可以說十分便捷。網絡作為信息技術的核心與主導,在應用教學中具有很多優(yōu)勢。 有集約化的豐富資源,包括信息資源和智慧資源;有信息量大和傳播廣泛的特點,具有共享性。 同時,網絡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可以使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入,認識更全面;而且,資源的共享和時空的超越決定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自由選擇機會。網絡化學習具有圖文、音頻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界面,能為學生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記憶特點的、以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guī)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學生可以查閱和訪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種信息源,必要時可以從該信息源復制、下載所需的軟件和資料。
2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研究熱情
重視學生參與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積極性決定著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的成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研究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學生的需要點,捕捉學生學習、理解、運用理論的閃光點,突出教學的針對性;要緊密結合實際,不僅要聯系過去,更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聯系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的新發(fā)展,和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經驗,特別要善于聯系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充分運用網絡的同步新聞、滾動信息使學生掌握信息,增強政治教學的時代性;要善于利用多種媒體,使說理形象化、語言生動化、教學形式多樣化,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保證他們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孜孜不倦,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活力和希望。
3創(chuàng)設問題,幫助學生確立課題
問題是貫穿于研究性學習過程始終的一條在線,正是在問題的搜尋、發(fā)現、確立、探索、解決的過程中,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服從者、執(zhí)行者變成了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發(fā)現者.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的喜悅感、解決問題的挑戰(zhàn)性、問題解決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由此可見,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問題充分地發(fā)揮了激發(fā)、導向、調控、強化作用,其中,學生的自主問題意識是學生研究、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 發(fā)揮問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要求教師要以問題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過程,變傳統(tǒng)的政治課教學的傳授——授課過程為以問題為紐帶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產生問題的引導發(fā)現過程。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善于提出問題,以材料為依托,以背景為襯托,增強問題的探索性、啟示性、擴展性、現實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自學、合作、討論,辯論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為歷代教育家所重視,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在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比任何時候都顯得尤為迫切。
4 強化主體意識,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
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需要的是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強化學生的主體和主人意識,唯有如此才能順利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作為教師要擺正自己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位置:既是領路人,又是一名普通的參與者;既要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但又不能以權威自居。只有發(fā)揚民主,才能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要想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信任學生,還要正視現實,尊重事實,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獨立的個性。對于結論不正確的,要堅持引導,善意相待,不能把剛剛冒出的逆向思維的火花用一盆冷水澆滅,要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5 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導航作用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協(xié)調者。 教師應從知識、心理、信息技術等多方面充分備課,選擇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的研究課題,幫助和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種途徑去尋找答案,使學生通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學會方法,還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并增強自信。面對開放的、虛幻的、信息量龐大而又存在安全隱患的網絡世界,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卻實現不了初始目標,徒勞無獲。所以,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關鍵,它為學生的探究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在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中,由于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學習環(huán)境下的學習心理相比,也有了根本的變化。教師應該注意觀察新理念給學生造成的心理變化,重視對學生心理特征及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防止學生因盲目依賴虛幻的網絡世界而產生心理障礙。
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集累經驗、查找不足,使之在素質教育中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