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厚忠
成語是經(jīng)過錘煉才趨于定型的。成語的涵義之所以顯得豐厚,乃是通過精心地選擇組織要素、巧妙地結成搭配關系、恰當?shù)夭捎帽憩F(xiàn)手段而鑄成的。
一、并列同義成分 反復突出加重
有的成語是并列義同、義近的成分而鑄成的,層見疊出,反復加重。譬如:“彰明較著”,其中“彰”、“明”、“較”、“著”是同義并用;“豪情壯志”,其中“豪情”、“壯志”是近義平列。顯然,如此融為一體,內(nèi)容就相當飽和。再如:
切磋琢磨驕奢淫逸光明磊落
出類拔萃豐功偉績聚精會神
二、組合關聯(lián)結構 前后互為補足
有的成語是組合相關相承的結構而鑄成的,承接關聯(lián),互為補充。譬如:“撥亂反正”,其中“反正”是“撥亂”達到的目的;“失道寡助”,其中“寡助”是“失道”導致的后果;“玩物喪志”,其中“喪志”是“玩物”產(chǎn)生的影響;“理直氣壯”,其中“氣壯”是“理直”外現(xiàn)的形象。
三、對舉正反詞語 彼此映照襯托
有的成語是對舉一正一反的詞語而鑄成的,相對聯(lián)立,映照襯托。譬如“陽奉陰違”,其中“陽”與“陰”、“奉”與“違”相反并舉,“陽奉”與“陰違”相互映襯,顯然,如此組成整體,內(nèi)容就十分顯豁;“古今中外”,其中“古”與“今”、“中”與“外”相對等立,“古今”與“中外”時空并提,顯然,如此組成整體,內(nèi)容就十分概括。
四、捏合乖謬現(xiàn)象 奇語耐人尋味
有的成語是捏合乖謬反常的現(xiàn)象而鑄成的,奇語妙用,耐人尋味。譬如:“尺短寸長”,本是“尺長于寸,寸短于尺”,看似違背常識,卻是道出了事物各有短長的實際情況;“不塞不流”,本是“塞則不流,流則不塞”,看似不合常態(tài),卻是表明了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關系。顯然,如此發(fā)人深思,內(nèi)容就特別精辟。
五、摹擬實際性狀 富于鮮明形象
有的成語是摹擬具體實物性狀而鑄成的,形象鮮明,引人聯(lián)想。譬如:“海市蜃樓”借指虛無縹緲;“狼狽為奸”比喻壞人勾結;“鶴立雞群”譬喻才貌出眾;“骨瘦如柴”描摹消瘦之極;“判若鴻溝”表示界限分明;“迫在眉睫”形容急迫異常;“七竅生煙”極言氣憤萬分;“饑腸轆轆”狀寫?zhàn)囸I難忍。顯然,如此以實指虛,內(nèi)容就富有實感。
六、描述淺近事象 寓含深奧哲理
有的成語是寄托哲理于淺近事象而鑄成的,言近旨遠,寓意深長。譬如;“戶樞不蠹”表明運動不息就不受侵蝕;“星火燎原”表明新生事物能長足進展;“釜底抽薪”表明解決問題當著手根本;“亡羊補牢”表明蒙受損失要及時補救。“塞翁失馬”寓意于淺顯的故事情節(jié)揭示了壞事可以轉化成為好事的辯證觀點。顯然,如此貫通事理,內(nèi)容就非常深刻。
綜上所述,成語確是以精煉的結構而飽蘊豐富的涵義的。我們學習成語,便可以從中得到啟示,而提高認識能力;我們運用成語,也可以做到言簡意賅,而增強表達效果。
在語言里,成語的表意效能是普通詞語所不及的。誠然,有些成語同普通詞語比較,就基本意義而言,看來是大致相當?shù)?,但是,從表達效果來看,實際是并不相等的。我們試將下列成語與普通詞語加以比照,涵義的豐厚與單薄是顯而易見的:
十全十美——完美 兩袖清風——廉潔
風平浪靜——平靜 口蜜腹創(chuàng)——陰險
甚至組織成分完全相同,只是結構樣式有所差異,表達效果也不一樣。下列兩相并舉的現(xiàn)象,由于成語是錯綜搭配而復疊重合造成的,普通詞組是按照簡單的方式結合而成的,涵義的豐厚與單薄也是不言而喻的:
深情厚誼——深厚情誼奇形怪狀——奇怪形狀
千頭萬緒——千萬頭緒山清水秀——山水清秀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武珞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