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開
印度洋板塊發(fā)生了劇烈的痙攣,四川汶川就爆發(fā)了蛋殼般的破碎。大自然對人類的謀殺從來都是猝不及防的。
塵埃落定,國際輿論在盤點這一世界最壞消息的積極因素時,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這是一次“高度透明”的地震。美國《紐約時報》評論說:“相當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高級官員的快速反應(yīng),與中國當年應(yīng)對唐山大地震有巨大的不同。”
如同將閉鎖的寫字間換上玻璃拉門,中國已不再緊握雙拳跟世界絕緣,將好消息如奧運祥云一樣遍燃,將壞消息如山崩地裂撼動全球。開放的視界使中國已不再是與世界“擰巴”的信息孤島。
瓦礫中的燭光在熒屏中述說:200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強調(diào),以政府信息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三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的美國記者托馬斯弗里德曼寫過一本書《世界是平的》。這與500多年前的哥倫布發(fā)現(xiàn)“世界是圓的”看法雖不能同日而語,但托馬斯·弗里德曼已然證明:“家丑不可外揚”之類的路徑依賴已無依賴。今日之中國已有了多難興邦的底氣。
對一個國家而言,置“敏感消息”于封鎖中,有時會陷入政治上的被動。1984年2月9日,前蘇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尤里·安德羅波夫去世。當這一壞消息被美國《華盛頓郵報》首先披露后,克里姆林宮大為惱火,而此前他們一直是閃爍其詞的。對一個企業(yè)組織而言,若想把諸如人事危機、客戶流失、銷售下降、利潤走低的壞消息敷衍過去,那么流言和不信任將使壞消息變成壞結(jié)果。對一個團隊而言,如果一味地打著好消息的燈籠,那么問題的短板就會永遠藏在陰影里。
拿起讓信息對稱的鑰匙,生長青霉菌的地方就會生長出青霉素?!敖M織中的壞消息就是好消息”,這是比爾·蓋茨的辯證思維。有一種披露叫分享,有一種溝通叫視界。所有的人類之殤都能煥發(fā)出“從我到我們”的堅強。馳援的愛心在崗位上加油,蒙難的家園在精神上崛起。
面對各種人和事的紛擾,如果內(nèi)心足夠強大,就可以“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此為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