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程 賀繼嶝
【摘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亻_展一系列競賽活動,可以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競爭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起自己的自主學習習慣,促進自身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競賽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素質(zhì)教育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種持久性的心理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生受用的。關于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因為動眼、動手、動腦能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2.經(jīng)常誦讀、背誦的習慣:熟讀成誦是培養(yǎng)語感、積累感性材料的有效方法。3.善于積累、整理的習慣:通過閱讀,有所感悟,進而理解,然后積累,分門別類,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運用起來就能左右逢源,呼之欲出。4.運用工具的習慣:閱讀中遇到不懂的字詞,就要查閱工具書;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利用閱覽室和圖書館,養(yǎng)成自己依靠各種工具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習慣。5.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閱讀中善于質(zhì)疑問題,就會促使學生自己去推測、分析、領悟,自然而然地他們的能力就會在“問”中培養(yǎng)起來。
誰都懂得,以上種種習慣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但要想讓每一個學生自覺行動起來是十分困難的。原因在那哪里?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直接的動力。直接的動力在哪里?我們找到了“競賽式教學”這部“發(fā)動機”。下面我們詳細談談前三個習慣的培養(yǎng)的具體做法。
一、怎樣利用競賽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為了養(yǎng)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我們主要抓住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1)課文的預習。(2)周末的閱讀。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導。也就是指導學生怎樣動筆墨,譬如,要讀懂文章的主旨,就要在文章的關鍵處進行圈點勾畫。哪些是關鍵?有關鍵句、關鍵詞等。哪些是關鍵句?總起句、總結(jié)句、過渡句、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有深層含義的句子等等。抓住這些關鍵就能較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當然要動筆墨的方面還很多,如摘記、評點、寫心得體會等等。
第二步:激勵:看哪位同學動的筆墨多,看哪位同學動的筆墨最有價值。
第三步:競賽展覽。
①將動筆墨多的與動筆墨少的同學的課文或“閱讀報”進行對比展覽,對動筆墨多的同學進行表揚。
②在課堂中朗讀同學們有見地的評點、心得或其他感悟性文字,讓同學們一起欣賞,讓動了筆墨且有水平的同學得到肯定,激發(fā)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③定期舉行閱讀筆記展覽。
具體的做法是:教師規(guī)定學生每周的課外閱讀量、課外閱讀筆記量,每周檢查一次(若老師時間不夠,可發(fā)動語文課代表或組長),對超額完成任務、筆記卷面整潔、字跡工整的同學進行表揚,對不能完成任務且書寫馬虎的同學進行適度批評。每半學期以班級為單位舉行課外讀書筆記展覽,對優(yōu)秀者進行表彰。
二、怎樣利用競賽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誦讀、背誦的習慣
1.首先讓學生弄清“為什么讀”、“讀什么”、“怎樣讀”。讓學生弄懂讀背的重大意義、讀背的具體內(nèi)容、讀背的科學方法。讀背的重大意義要讓學生廣泛的開展討論,為了加深印象,使之深入人心,還可以進行專題的議論文寫作訓練;讀背的具體內(nèi)容可分課內(nèi)與課外兩大塊,教師可分周有計劃按步驟統(tǒng)一印發(fā)給學生;讀背的方法可以在早讀、晚讀時分散教給學生。具體做法是:在每次早讀晚讀下班輔導時,在黑板上寫一條或兩條簡短的標語或口號,如①有目的有計劃高效率;②比一般同學早來一點、多讀一點、多記一點;③今天早讀你讀什么?記多少?④一邊讀,一邊寫等等。如課文較長,比較難懂,還要給學生理清背誦思路,分步背誦。如《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背誦比較難,可先幫學生理清背誦思路如下:夢因——入夢——夢游——夢醒——夢感,然后分步背誦,重點是“夢游”部分對夢境的描寫。
2.建立背誦積累記錄,將要求背誦的東西歸納整理到一個本子上。
3.在古典詩詞或比較精短的文言文、現(xiàn)代散文的教學中可采用“分層次朗讀教學法”??梢敫傎愂嚼首x,讓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朗讀中層層遞進地把握課文,陶冶情操。
4.以班級為單位,定期舉行背誦比賽。
5.以班級為單位,定期舉行默寫比賽。
6.月考的默寫范圍要讓學生預先知道,如第一次月考默寫第一冊的背誦內(nèi)容,第二次月考默寫第二冊的背誦內(nèi)容,依次類推,再進行循環(huán)。這樣做既便于學生對各冊背誦內(nèi)容各個擊破,也讓讀背積極的學生找到一種立竿見影的成就感,改變“語文學不學一個樣”的錯誤觀念,激發(fā)學生讀背課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怎樣利用競賽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
1.要求學生建立閱讀積累記錄
真正的閱讀應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閱讀——思考——感悟——積累。如果只象小學生認字一樣把文章看完,缺少思考,這樣的閱讀是做無用功。如果有了閱讀也有了思考,但沒有感悟,這樣的閱讀也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有了閱讀,有了思考,也有了感悟,但不積累,那也象猴子摘苞米,最終兩手空空。所以,中學生的閱讀,應該朝著“閱讀——思考——感悟——積累”的方向發(fā)展,缺少任何一環(huán),都不成其為真正的閱讀。
為了督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建立閱讀積累記錄。每周規(guī)定閱讀量,印發(fā)閱讀報,也鼓勵學生自選文章進行課外閱讀,并作如下閱讀積累:文章篇目、摘抄或剪貼、或?qū)懶牡皿w會,或?qū)懺u點鑒賞性文字等等。
2.要求學生建立寫作積累記錄
閱讀了,思考了,感悟了,積累了,完成了這四步,還不是真正的閱讀。積累了幾大本,如果不會運用,還是起個“吊書袋”的作用。要在閱讀與積累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寫作訓練,才能達到閱讀的終點。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建立寫作積累記錄。我們只規(guī)定學生每周的寫作量,不定題目,不限文體、不限篇幅,讓學生自由寫作,日記、周記、評點、隨筆等均可。
3.要求學生建立背誦積累記錄
規(guī)定每周的背誦量,學生將自己能背的詩詞歌賦、精美短文或文段歸納整理在專門的本子上。
4.建立應試積累記錄
我們要求學生建立的應試積累本,主要涵蓋以下內(nèi)容:①自己易讀錯的字音;②自己易寫錯的字形;③自己易用錯的同義詞;④自己易用錯的成語;⑤病句的6大類28小類,每小類選一個自己能理解的經(jīng)典病例;⑥寫作素材(50則左右);⑦各類主觀表述題的答題方法與答題步驟;⑧錯題重做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建立應試積累本并不是應試教育的做法,相反,它可以幫助學生確定復習的重點與難點,避免機械重復勞動,走出題海戰(zhàn)術,樹立科學的應試觀與方法論。
四、“積累競賽”的操作步驟
1.制定“積累競賽”表格。
2.學生每周自查后,組長核查。
3.以班為單位評出單項積累的周冠軍、月冠軍、期冠軍,給予獎勵。
4.以班為單位每期評出三項全能十佳,給予獎勵。
事實證明:這種競賽式教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根本上改變中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揮汗如雨對課文作繁瑣地分析、學生昏昏欲睡作被動地接受的尷尬局面,使中學語文教學走出少慢差費的怪圈。
★作者簡介:張鵬程,湖南省耒陽一中教師,語文教研組長;賀繼嶝,湖南省耒陽一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