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白
這是一個溫情的詞,兩個樸素的字。讀它的時候,我應該是微笑的,平和的,甚至是安祥的——溫、暖,兩個字常常讓人心生感動,它不張揚,也不激烈,不尖銳,也不炫耀,一如春風從田野深處吹來,絲綢般拂過人的面頰。又如同你問路時,小姑娘站在桃花樹下說清方位,然后順手朝前一指,再對你淺淺微笑,笑顏如桃花燦爛,讓你心生暖意。
人來到世界上,從小到老活上一輩子,很不容易,會遇上天災人禍,會有生老病死,會有無助甚至無望的時刻——所以我們才渴望溫暖,尋求撫慰,以期讓疲憊的身心小憩一下,然后再度起程遠行。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總是害怕孤獨與寒冷,人與人在一起,擁抱或牽手,這便有了溫暖。溫暖于人生必不可缺,首先它是暖意,像寒冬里的爐火,像暗夜里的燈光。但這種暖意不熾熱,也不濃烈,在“暖”字前面有一個限定的字:溫——溫這個字非常好,它是微微的溫熱,漸漸的暖意,這才是樸素的內斂的,也才是真實的長久的。看到這個字我會想起童年時代,江南的冬天漫長而陰冷,每家每戶都掩上木門,老少守著一只火盆。我喜歡將炭火燒出高高的火苗,然后圍爐取暖。其實這樣是烤火而不是取暖,一簍子木炭讓我小半天就燒得精光。而且因為炭火實在太大,一天下來,滿頰飛紅目熾唇裂,最后竟然流起了鼻血,無緣無故的血流如注讓我恐慌。母親不會這樣烤火,她會用炭灰將熾烈的炭火埋住,只看到星星點點紅紅的火燼,然后一家人就守在火盆邊看連環(huán)畫或吃爆玉米花,這時候我們滿懷滿抱都是溫暖,這樣的溫暖會持續(xù)一個白晝,持續(xù)一個冬季。
我們給予他人的溫暖也應該如此,是細水長流,是滴水之恩,是滲透日常的仁慈之心,是力所能及的關愛之情,是一種樂于助人的習慣,也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慈恩。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他和他的同類之間有這種良好的習慣與仁愛的善舉,這習慣和善舉就像涓涓細流潤心潤肺更滋潤心田,而接受的人卻不必過份不安急于回報,因為它是不經意的、悄然發(fā)生的,不聲張也不喧嘩,你感念在心就好?;蛘撸趧e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同樣回饋以這份良好的習慣和仁愛的善舉,這是舉手之勞,人與人之間就這樣互相取暖。
人與人之間有溫暖存在就好,溫暖是俗世中的美麗與感動,是生命里的溫馨與詩意,懷揣著融融暖意在人群中行走,你不會再有冰冷之感,也不會再生孤獨之心。
(雅心摘自《歲月》2008年第9期)
怦然心動:“溫”是微微的、浸潤的,因而是恒久的,因而讓人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般的潤澤和舒暢。(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