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軍
針對高考作文的審題難,有沒有一種易學易操作的方法或技巧去解決?筆者經(jīng)過對最近10年高考作文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有。
先請看下面三份表格:
細讀三表之后,我們先來研究最近10年高考作文題目的特點。
綜合1998年至2008年這10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我們可以從“表達的語言形式”這個角度出發(fā),將題目分為“陳述式”和“并列式”兩大類(劃分是否科學有待商榷)。前者指題目本身是一個陳述性的短語或詞組,具體如主謂短語、偏正式名詞短語、動賓短語等。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心靈的選擇”、“家庭教育”、“必須跨過這道坎”、“幫助”、“誠信”、“季節(jié)”、“好奇心”等等,表達形式上采用的是一種肯定的語氣;后者指題目本身是一個并列性的聯(lián)合詞組,其中并列成份由名詞、形容詞或動詞充當。如“語言與溝通”、“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水的靈動與山的沉穩(wěn)”等等,表達結構上采用的是“A和B”的并列關系式結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高考作文題目在2003年以前以“陳述式”為主,2004年開始以“并列式”為主。15份試卷中有10份采用了“并列式”,5份采用的仍是“陳述式”。2005年至2007年,“并列式”與“陳述式”并重,又慢慢向“陳述式”回歸,2008年,除了材料作文,幾乎所有的題目都是“陳述式”。這種變化,對應的是作文類型、性質的變化。具體來說,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的題目表達采用的是“陳述式”居多;話題作文的題目表達采用的是“并列式”居多。從最近10年高考作文的改革發(fā)展過程來看,1998年前以命題、材料作文為主;1998年至2003年兩者并重;2004年至2006年以話題作文為主;2007年和2008年重新以命題、材料作文為主(2008年的18份試卷中,除了山東卷為話題作文以外,其他全為命題作文或材料作文)。
了解了有關題目的特點之后,下面我們就談談審題的技巧與方法。
一、陳述式題目的審題技巧
按題目本身語言表達的結構、性質和字數(shù),我們可以將陳述式題目分為主謂式長短語、偏正式名詞短語、動賓式短語和獨詞短語四類。
1.主謂式長短語題目的審題技巧。
此類題目往往由一個長的主謂短語(實際上是句子)充當,一般采用肯定的語氣,表達上用下定義的方式。如“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等。
“主謂賓+修飾詞”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通過抓住題目中的一些關鍵字詞來確立最佳的寫作內(nèi)容。主語是施事者,即“什么人”;謂語是動作行為的方式方法,即“怎么做”;賓語是受事者,即“做什么”。明確了這三個基本的寫作要素,就框定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再分析題目中的修飾詞,一般而言,修飾詞主要修飾的是謂語和賓語,即限定主語做什么、怎么做等。
如“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這個題目實際上是“時間不會風化記憶”的變式。主語是“時間”,表明了施事者是“時間”,這個考生容易理解;謂語是“風化”,所謂“風化”,其實就是對過往的遺忘,對歷史的無視,對經(jīng)驗的麻木;賓語為“記憶”,“記憶”可以是生命個體的記憶,也可以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甚至是整個人類的記憶,它指代的是過去的人和事。這樣一番分析后,我們就明確了題目要求的寫作內(nèi)容、對象、范圍等基本要素。再來看“不會”這個詞,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什么樣的記憶才不會被時間風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記的經(jīng)歷,或者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刻骨銘心的事件。它們影響人生的走向,影響歷史的發(fā)展,具有長遠的意義。昨天在今天延續(xù),歷史活在今天,這樣的記憶當然不會風化。由此看來,“不會”隱含的是對“記憶”的進一步嚴格限定,它要求考生只能寫上述這些“重大的記憶”。這樣,我們就審清了這個題目。
2.偏正式名詞短語題目的審題技巧。
此類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即“修飾語+中心詞”形式。如“心靈的選擇”、“家庭教育”、“詩意的生活”等。
對“修飾語+中心詞”這種類型題目的審題,要從語法的角度入手,重點分析修飾成份的內(nèi)涵。我們知道,短語中的修飾語,在表達上的作用主要是修飾、限制、補充中心詞的性質、特點、范圍、功能等。因此,中心詞是寫作的對象和范圍,修飾語是寫作的重點和中心。審題的關鍵,就是要對這些修飾語來一番“望聞問切”,明確其要表達的意思。
如“心靈的選擇”,中心詞是“選擇”,告訴考生寫作的對象是有關“選擇”的事,但這種“選擇”是有一定限制的,因為前面有“心靈的”一詞加以限定,它提示考生寫作的事情是要經(jīng)過“心靈的”(即思想上)一番激烈斗爭后做出的重大選擇。所以要寫的“選擇事情”一般是比較重大的甚至是人生的生死抉擇之類的事。從命題者提供的提示材料看,講的就是一種生死選擇、生死幫助,闡述了救人即自救的重大人生哲學。因此,抓住修飾語來確立最佳題目,不失為審題的一種捷徑。
3.動賓式短語題目審題技巧。
此類題目由動賓短語充當,復雜一點的是在動詞和賓語前有修飾成份。這種題目實際上是“主謂式長短語題目”其中的一種,即省略了主語。
“動詞+賓語+修飾詞”這種類型題目的審題完全與“主謂式長短語題目”的審題相同,不再重復。
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實際上這個題目可以看成這樣:假如……可以移植記憶。主語省略了,賓語是“記憶”,謂語是“移植”,這就告訴我們寫作的對象和范圍是“記憶”,行為是“移植”,只要與這個方面有關的內(nèi)容都可以寫。重點詞是“假如”和“可以”,前者暗示我們在寫作時要有充分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要在作文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想象和創(chuàng)新不等于胡亂編造,無中生有,后者明確限制考生只能寫有關“移植”能夠進行、能夠成功的內(nèi)容。而至于“誰”去移植,則允許考生自由想象了。這樣,對于作文寫作的內(nèi)容和重點我們就很清楚了,甚至連命題者的考查意圖都明白了。
4.獨詞短語題目的審題技巧。
這種題目只有一個詞,可以是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比較簡明扼要。從言語表達的角度而言,這是言語最簡單但意義最寬泛、最豐富的一種表達形式?!懊Α薄ⅰ罢\信”、“包容”、“買鏡”等就屬于這種類型。
這種“內(nèi)涵+外延”類型題目的審題,是最容易的。因為短語的字數(shù)越少,其本身表達的內(nèi)涵也越少,而外延則無限擴大,我們可以從題目本身的內(nèi)涵中引申出很多相關的外延內(nèi)容,這就給考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天地,這樣,審題的難度已是大大降低,一般不會出現(xiàn)審題的失誤。如“忙”,你可以寫“忙什么”、“怎樣的忙”等有關“忙”的性質內(nèi)涵的東西,也可以寫“忙”的方式、原因、結果、作用等外延的內(nèi)容,這都屬于題目可寫的范圍之內(nèi)。
二、并列式題目的審題技巧
與前面“陳述式題目”相比,并列式題目在審題難度上要大得多,難得多。這是因為從內(nèi)容上看,并列式題目包含的寫作題目和內(nèi)容要比陳述式題目復雜、豐富得多。后者只有一個題目對象,而前者采用“A和B”的言語表達結構,至少有兩個題目對象,且隱藏著兩個題目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作用等。
這種“A+B+兩者關系”類型的題目,本身有“A”和“B”兩個對象,寫作時兩者都要寫,都要并重兼顧,只寫其中一個是不對的。更重要的是,光寫這兩者遠遠不夠,還必須要寫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樣,實際上就要寫到三方面的內(nèi)容,即A、B和AB之間的相互關系、影響、作用。這三者中,“相互關系”要重點寫,“A、B”兩者可次要寫。可見,并列式題目本身寓含的內(nèi)容比較復雜,但對于審題,我們卻發(fā)覺很輕松,因為無論哪個并列式題目,考生只要在寫作文時遵循上述“三寫方針”就可以了,一般不會出現(xiàn)問題。
如“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本身就明確告訴我們寫作的對象、內(nèi)容有“感情”和“認知”兩方面,只寫“感情”或“認知”是不切題的。因為作文題目的提示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這句話很重要,它清楚地告訴我們寫作的重點在于“感情上的親疏遠近”與“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兩者之間“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這樣,考生只要簡寫“感情”與“認知”,詳寫“感情上的親疏遠近”與“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準確把握主題了。
以上我們談了有關高考作文審題方面的內(nèi)容。其實,技巧也好,方法也罷,只是一種解題的思路和方向而已。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審題能力,關鍵還在于平時要有意識地多訓練。唯有如此,才是最好的辦法,才能在考場中從容地邁過審題這道“坎”,從而寫出最切題的美文佳作。
[作者通聯(lián):浙江紹興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