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泰柯
一、“生活世界”的由來及其概念
經(jīng)過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科學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我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處于“科學世界”之中,我們并沒有多少強烈的幸福感,相反,我們的生存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危機。德國哲學家胡塞爾通過對自然科學史尤其是數(shù)學史的考察,揭示了導致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以伽利略為肇始者的自然科學家將自然界數(shù)學化,將原本包羅萬象、多姿多彩的世界縮小為“科學世界”,科學和技術對自然界的成功改造顯示了“科學世界”的強大威力和巨大魅力,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便忘記了原本生活的世界,把“科學世界”當成了唯一真實的存在并對它產(chǎn)生了狂熱和盲目的信仰。受此影響,人們只關注科學問題,忽視價值與意義問題;只關注真,忽視善與美;只關注自然界與物質(zhì),忽視人與人性本身,這些最終導致了“科學的危機和人的生存的危機”。
為了解決這一危機,胡塞爾強烈呼吁人們關注和重視“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爾哲學中與“科學世界”相對應的一個重要概念,簡單地說,“科學世界”是抽象的數(shù)學化了的東西的總和,而“生活世界”是指人們?nèi)粘I钏?jīng)歷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之總和,它不僅包括真理的東西,還包括善和美的東西;不僅包括科學的問題,還包括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問題,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因為人的生命活動是常更新的,所以“生活世界”是永遠開放的;(2)因為人們有著相同的感性生活經(jīng)驗,故而在“生活世界”中人們又是能夠相互交流、溝通、理解的。胡塞爾認為,只有將“科學世界”還原到“生活世界”之中,科學的存在才有意義,科學的危機和人的生存危機才能得以解除。
無論是從時間上看還是從程度上看,“科學世界”對人類生活各方面的影響都是深遠的,從世界教育史看,教育受到“科學世界”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
二、忽視“生活世界”的高中語文教學及其缺陷
自然科學的成功使得其他各門人文、社會科學紛紛以其為典范來建設自己,語文學科亦受到自然科學的啟發(fā)。誠然,這種借鑒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科學性,構(gòu)建語文學科的內(nèi)在邏輯體系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語文學科自身的發(fā)展,這種借鑒帶來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概括起來,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視理性,忽視感性。重視理性是科學研究的一大特點。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容易重視理性層面的思考,忽視感性層面的體會,如重視知識點(“真理”)的教學,忽視“善”與“美”的教學;重視結(jié)論(“真理”),忽視過程與方法;重視老師的發(fā)言權(“真理”),忽視真正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發(fā)言權。
第二,重視部分,忽視整體。將整體分割成部分,然后再逐一研究,以期提高研究成果的精確性和深度性,這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總喜歡將文本進行分割,層層劃分,生吞活剝,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一個骨架性的結(jié)構(gòu),原本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的一篇課文被分析得血肉全無、幾近干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文章的結(jié)構(gòu)貌似掌握了全文,但失去的卻是對作者的豐富感情以及自然流露這種感情的技巧與方法的整體感知。
第三,重視普遍性,忽視個性?!翱茖W世界”為了維護其普遍性的權威,將自然界數(shù)學化、模式化,將各具特點、豐富多彩的萬物變成千篇一律的公式、定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總追求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標準答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上述諸種弊端使得我們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如下問題:首先,從課程性質(zhì)上看,注重語文學科的科學性,忽視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其次,從課程的理念上看,注重知識和能力,忽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第三,從課程目標上看,注重對知識的思考與整合,忽視對文本的感受與拓展;第四,從探究對象上看,注重外在客觀的自然界和社會,忽視了學生內(nèi)在的主觀的心靈世界;最后,從學習方法上看,注重教師照本宣科,條條框框的講授,忽視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討論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
這樣的語文教學,只會讓學生覺得語文的學習是枯燥無味的知識負擔。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無論是在主觀的學習興趣上,還是在客觀的學習效果上,都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在學習興趣上,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不高,許多學生把語文課堂當成休息課,個別學生甚至還產(chǎn)生語文可學可不學的錯誤認識;在學習效果上,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沒有找到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素養(yǎng)不高,最終因為語文這條“瘸腿”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三、高一語文“生活世界”的教學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的應對方法必須是“返回生活世界”。下面通過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的操作來談談高中語文“生活世界”的教學。
(一)基于心理學依據(jù)的高一學生的“生活世界”
高一語文的教學應該建立在高一學生的“生活世界”基礎之上。高一學生的“生活世界”多姿多彩、豐富多樣,就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來說,應突出以下幾點主題:
第一,對初中生活的總結(jié),對高中生活的規(guī)劃,對理想的設計,對未來的憧憬,對偶像的崇拜。
第二,對青春激情的謳歌,對生命熱情的禮贊。
第三,渴望交流,渴望理解,渴望獨立,希望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希望和諧地處理與家長、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
第四,對讀書方法的探索,對高中課程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對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養(yǎng)的努力。
第五,許多同學特別是農(nóng)村學生,離家開始寄宿生活,對家人及家鄉(xiāng)的思念。
第六,對自然美、藝術美的欣賞,對大自然的力量、人體力量的驚嘆,對自然和社會秘密的驚異。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材分為“向青春舉杯”、“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月是故鄉(xiāng)明”、“像山那樣思考”等四個版塊,這些內(nèi)容基本上涵蓋了高一學生的理想、青春、交際、求學、思鄉(xiāng)、審美等“生活世界”的主題。
(二)基于高一學生“生活世界”的高一語文教學
在具體的教學中,為了達到“生活世界”的教學目的,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世界”,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教師應當將課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明白原來語文課是這樣地與自己息息相關。比如在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一詞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體會該詞抒發(fā)的遠大志向和體現(xiàn)的激揚青春,更要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正視和反思自己的青春,看到自己青春的力量和使命。
第二,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生活世界”。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與作者和文本對話,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想法,這是語文文本閱讀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如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一篇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優(yōu)美散文,老舍先生把思鄉(xiāng)之情寫得那么質(zhì)樸、親切、自然,這就是重視和留心自己的生活的結(jié)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的基礎上,與老舍先生對話,與課文對話,這樣既能走進老舍先生的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通過對話與老舍先生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產(chǎn)生共鳴,這種共鳴就是學生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東西。
第三,引導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和別人的“生活世界”中自由出入,而不囿于某一條條框框和僵死的教條的限制,不僅要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學到方法、學會創(chuàng)新、提高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敢于引導學生打破千篇一律的東西的禁錮,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如韓愈的《師說》是一篇議論文,鮮明的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韓愈正是在對士大夫和“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做法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深入思考之后,對當時社會“恥學于師”的學習風氣提出了批評,然后在老師的作用、從師的意義、擇師的標準等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教會學生這種“觀察——思考——批判——創(chuàng)新”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第四,學生在自己或別人的“生活世界”中學到了學習方法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嘗試創(chuàng)建更為開放的“生活世界”,以擴展學生的視野。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如《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即是教會我們從優(yōu)秀書籍中汲取營養(yǎng),而《赤壁賦》則教會我們從大自然中得到感悟,“世事洞明皆學問”,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的視野才會開闊,學到的知識才會更多。
通過圍繞高一學生的“生活世界”組織教學,教師應達到教會學生暢談理想、謳歌青春、學會交際、學會學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情趣的教學目的。
(三)“生活世界”的教學方法——開放生成教學法
在高一語文“生活世界”的教學實踐中,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精神或是一種方法,我們將它稱做“開放生成教學法”,這是由“生活世界”所具有的“開放”和“生成”的兩個特點決定的,因此,在進行“生活世界”的教學時,我們應牢牢抓住這兩點不放。
“開放”即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書本回到自己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自己的真情實感,要讓學生學會把從教師、書本那里被動的學習變?yōu)樽约簭纳钪兄鲃?、?chuàng)新性的學習。“開放”要求教師有“開放”的心態(tài),大膽放手,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
“生成”即要求教師鼓勵學生以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積累和人生感悟為基礎對文本進行自我解讀,鼓勵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老師、同學對話發(fā)現(xiàn)問題,交流思想。“生成”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高中語文“生活世界”的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生活世界”的教學目標與政治課有重疊的地方,但政治課更注重邏輯說理和道德教化,語文課則注重以情動人,通過藝術美來感染和升華學生的心靈,因此,在具體教學中,千萬不能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應該注意文本的藝術性。
第二,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中基本沒有習題,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忽略有關字、詞、句、篇章結(jié)構(gòu)等基本知識點的教學,教師應將這些知識點的教學“還原”到“生活世界”的教學中去。
第三,上面所述的“生活世界”的教學只是高一學生生活的主要部分,并非全部內(nèi)容,具體到每一個人,其生活經(jīng)歷也是不一樣的,教師應善于觀察、善于傾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小結(jié)
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生活世界”極為重視,這一點在課程性質(zhì)、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中均有體現(xiàn)。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也以“走進語文,走進生活”為宗旨,極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要求。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其教學方法,才能糾正受應試教育長期影響所造成的偏頗,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
參考文獻:
①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xiàn)象學》,王炳文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②巢宗祺:《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③余文森、諶啟標:《高中新課程教師讀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④于漪:《弘揚人文改革弊端——關于語文教育性質(zhì)觀的反思》,《我和語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通聯(lián):浙江瑞安市安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