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鵬 王少明
一位哲學家說過,科學始于驚奇??梢姾闷?、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時,他就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效率也自然會較平時高得多。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既沒有文學作品那瑰麗誘人的意趣神韻,也沒有音樂美術那出神入化的醉人情思。相比之下,它邏輯性強,知識比較艱澀,大量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使學生感到壓力大、負擔重,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顯得至關重要。
一、新課引入要引人入勝
新課引入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運用得當,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1.通過演示試驗直觀引進
直觀教學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由于學生對實驗儀器和實驗現象感到好奇,教室后排的同學往往會站起來觀察,思維達到了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例如,介紹怎樣用楞次定律判斷感生電流的方向時,可用條形磁鐵的N極和S極分別插入和抽出能自由轉動的輕鋁環(huán)來演示,問學生看到了什么現象,然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出如何判斷感生電流方向的課題。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活躍的思維活動。
2.以舊帶新,因勢利導
例如,在講授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一節(jié)時,先引導學生回顧感生電流是如何產生的,再提示靜電場中電流的形成。比較后學生會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實際是感應電動勢,只有當電路閉合時才有感生電流產生;電流不閉合時,仍然有感應電動勢。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培養(yǎng)了學生比較、綜合的思維能力。
3.利用學生錯覺引入新課
例如,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時,先問學生:“力和運動有沒有關系呢?”許多學生的回答就是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即“力產生和維持運動”。這時,教師并不指出對錯,而是提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假設支持面無摩擦,則運動物體將沿斜面上升到下滑點相等的高度。如將斜面傾角減小直至為零,即變?yōu)槠矫?那么物體就會一直運動到無窮遠。雖然無摩擦的條件即使在現在也難以實現,也不可能有無窮遠的支持面,但這個理想實驗的結果是建立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的,是令人可信的。學生自然就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隨之被調動起來了。
二、幫助學生巧識妙記
對于有些需要機械識記的東西,為了便于掌握,可運用一系列有效的記憶方法,化枯燥為有趣,化繁瑣為簡潔,化生澀為熟練,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如把需記憶的材料編成瑯瑯上口的口訣,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采用區(qū)別法、簡化法、操作法等。在幾何光學中,當光從介質1(介質1的折射率為1)進入介質2(介質2的折射率為2)時,根據光的折射定律,應有:Sini/Sinr=2/1(i為入射角,r為折射角)。應用這個公式,學生要區(qū)分入射介質、出射介質、入射角、折射角,很容易混淆概念。如果把介質1與法線的夾角改成1,把介質2與法線的夾角改成2,則上式可表示為:1sin1=2sin2,由于光路可逆,此式中不必再區(qū)分1和2哪一個是入射角、哪一個是折射角,這樣應用起來就不容易混淆了。
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
1.多思路解題
對于可以一題多解的習題,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嘗試用不同方法解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2.精選習題
面對大量的習題,教師應在選題的質與量上下功夫。要選擇那些典型的、能概括基礎知識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解題的規(guī)律,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探索與成功的成就感。
四、重視實驗,培養(yǎng)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的作用不僅在于證實,更在于創(chuàng)新。在實驗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學生不能只滿足于摹仿,還應大膽參與老師的實驗設計,嘗試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借助實驗既可以獲得感性認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作者單位: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