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力
紅火的陜北臘月
進入臘月,每天汽車里都擠滿了趕著回家過年的人們。陜北有這樣的習俗外出的人們不管走多遠,過年都要回家和親人團圓。車窗外,黃土地上的村莊猶如一幅幅鄉(xiāng)村年畫,生動的農(nóng)家場景展現(xiàn)在眼前。窯洞前農(nóng)家婦女趕著毛驢,推著碾子軋糕面,娃娃們滿村亂串,急不可耐地盼望春節(jié)到來,集市上年貨滿街,人頭攢動,平時幽靜的山村這時也多了幾分忙碌。
臘月里隨著年氣的潮起,就進入忙年了。這時最辛苦的要數(shù)農(nóng)家婦女了,她們要忙一家人的吃和穿,里洗外涮,蒸饃饃,做米酒,炸糕軋豆腐。置年貨趕集便是男人們的事了:賣掉自家的雞和羊,換回招待朋友的煙,酒、糖、茶,給父母置辦衣,給兒女扯塊花布,還不忘買上幾掛鞭炮。
陜北的婦女手巧,五顏六色的紙在她們手中轉(zhuǎn)著剪著,一會兒工夫就變成了牡丹、石榴、大公雞了……模樣長得俏不俏,窗花剪得好不好,也是當?shù)厝苏劵檎摷薜臉藴?。哪家的窗花剪得好,定會贏來全村人的羨慕。
除夕在陜北叫“月盡”,是最忙碌的一天,貼完窗花貼對聯(lián),大門貼,二門貼,窗上貼完路口上貼;門口貼上“出門見喜”,石碾子貼上“青龍大吉”,就連雞窩也貼上“雞多蛋大”的紅聯(lián)。家家門口掛起了紅燈籠,貼上了紅對聯(lián),娃娃也穿起了紅衣服,山鄉(xiāng)一片喜氣、紅火。
天色將晚,各家各戶都冒起了陣陣炊煙,農(nóng)家的除夕宴開始準備了。這頓飯很講究,除了雞、鴨、魚、肉外,還有粉湯燉羊肉和自釀的黃米酒,通常都是十大碗、八大碟,滿得冒尖,圖的是年年有余。放鞭炮、燒香、叩拜完神仙祖宗,年宴就正式開始了。大塊吃肉,大口喝酒,不時還唱一首陜北的酒曲。除夕夜還有守夜的習慣,全家人一起玩耍,大人要在小孩的枕頭下放炮仗、大蒜、面花和壓歲錢:院中要掛起長明燈,年紀大的人按習慣在自家的鍋里放些吃的東西,這叫“照鍋”,代表一年不愁吃喝;在門口放把菜刀或斧子,這叫“照門”,據(jù)說能驅(qū)邪避魔,保四季平安。
神秘的陜北祭祀
大年初一,雞叫頭遍,人們爭先放炮迎灶神,開始和面包餃子,餃子里還放一些硬幣,誰吃到就表明誰運道好有福祿。吃完餃子,穿上新衣,全家一起拜三皇。三皇廟坐落在黃河邊的一座孤嶺上,傳說曾住過伏羲,神農(nóng)和黃帝。這天老人用煤壘起了火塔塔,請來的吹手圍坐在燃起的火塔邊,如癡如醉地吹奏著傳統(tǒng)的樂曲。廟案上香火繚繞,擺滿了精心制作的供品,廟門上密密匝匝地貼滿了對聯(lián),看上去紅紅的一片。四周的鄉(xiāng)親,順著嗩吶和咚咚小鼓的聲音來到廟上,敬香、磕頭,期望能給他們帶來好年景好生活。
拜完三皇后,再祭祖先。在院落西邊的一塊空地上,眾人們手捧黃土,堆起座座小土堆,點上香,燃起紙錢,祭拜已逝去的祖先,杯杯米酒灑在黃土地上。兒子講:“父親,我來看望你了,給你帶來你愛喝的酒和煙,你收下?!迸酥v“母親,我們來給你送些你愛吃的米糕……”在冬日的寒風里,燃燒的紙火飛上了天空。
轟轟轟,隨著陣陣銃炮響起,一尊尊行如真人般的天神、彩馬從天而降,幾千名鄉(xiāng)親搖旗吶喊,祈求神仙降福于人間,這是陜北春節(jié)里最神秘的放社活動。
正月里,鄉(xiāng)親們從窯洞里迎出供奉的社人社馬,給他們換上新做的彩衣、彩紙。披上古裝的社人有的如威風凜凜的將軍,有的像張口怒目的猛士,有的似紅妝素裹的仙女,一具具社人社馬都是用當?shù)刈顖杂驳纳綏椖镜窨潭傻?,代表著時、日、月,年四神和大家熟悉的八仙人物。裝扮一新的社人社馬被大家供奉在山下的小廟里,四周是百姓的供品和不曾間斷的香火,還請來人日夜招呼各路神仙,因為他們將降福于這里的百姓。
第二天清晨,時辰一到,山里炮火震天,人潮涌動,新年的放社活動開始了。在清一色的青壯年漢子肩上,一尊尊神仙被簇擁著抬了出來,先沿村子,再圈山,保佑四方都平安,而后這隊人馬便沿著陡峭的山坡,登上山頂,順著山崖,扔下一根幾百米的繩索,隨著上百小旗一揮,在一陣陣暴雨般的鑼鼓、鞭炮聲中,一尊尊社人社馬順著這條長長的繩索,風馳電掣般滑入山下等候的人群中。每一尊神仙降臨,眾人便發(fā)出一陣陣歡狂的呼喊。
燃燒的陜北年俗
鬧秧歌是陜北年俗中別具一格的風情。過了初一,秧歌隊在傘頭的帶領(lǐng)下“沿門子”一一給每家每戶拜年。主人早早把自己院落打掃干凈,敞開門,提前備好瓜子、紅棗、黃米酒、香煙,迎接秧歌隊到來。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便會視景情,即興編出恰當?shù)母柙~唱給主人,幾起秧歌唱得主人樂呵呵,不停地給各位敬煙酒,送醉棗兒裝花生。傘頭還會應(yīng)主人要求用手中的六棱木斗在宅前來回舞動,傳說這六棱木斗是王母娘娘門前的奎木斗,能起到消災(zāi)、辟邪的作用。
鬧秧歌最紅火的是在廣場踢場子。在秧歌中有一種陣形——棗核子亂開花里,所有的男女分成一對一對,然后對踢二人場子,場子上一對對男女,男挑女逗,男撲女閃,男摟女退,眉目傳情,造型表意,好不熱鬧。上百人踢開二人場子,那陣勢,那情感,那意境,那快活,那享受,在陜北之外的地方實在難以找到。如果你能有幸觀看這么一場秧歌,你也會情不自禁地跳起來舞起來。
“轉(zhuǎn)九曲”是陜北春節(jié)期間獨有的娛樂活動,專在廟會,秧歌的夜場舉行。鄉(xiāng)親們在白白的雪地上用高粱稈栽成一個巨大的陰陽太極圖,在曲曲彎彎的九曲回廊中,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嬉笑著在里穿行,猶如一幅年代久遠的風俗年畫。九曲是用361根高粱稈子隔出東、西、南、北、中、太宮、月宮、羅喉,計都九個方形,九曲陣圖由金、木、水、火、土、日、月,羅喉、計都九個星宿組成,環(huán)套環(huán),城圍城,每個稈子上都放著一盞村民捐做的小油燈,入夜,幾百盞油燈同時點亮,在鑼鼓嗩吶齊奏聲中,猶如灑在大地上的鉆石,閃閃發(fā)光。
俗話說:“轉(zhuǎn)九曲,活到九十九?!北娙藗冊谘砀桕牭膸ьI(lǐng)下,魚貫而行,成千上萬的人前呼后擁,迂回于九曲回廊之中,祈求天地神靈保佑今年吉祥如意,萬事順心。當?shù)厝擞幸粋€這樣的習俗:轉(zhuǎn)完九曲陣,就要搶燈了,誰搶得多,誰的福就多。按當?shù)氐恼f法:“搶得綠燈生小子,搶得紅燈生女子?!?/p>
陜北的娛樂狂歡
進入正月,陜北的廟會漸漸遍及城鄉(xiāng),每年從正月初一開始,地處黃河岸邊的白云山便香客云集,進香還愿者絡(luò)繹不絕,山上山下頓成鬧市。
陜北有“正月里來忙兩班”的說法。正月里最忙要數(shù)吹樂班和小戲班了,各村沿門子,鬧紅火要有響勁,請吹樂班幫忙,鄉(xiāng)村過廟會喜慶一番,要戲班助興,戲班一來,一唱就是三天,從上午上臺開始裝扮,一直唱到午夜明月高照,眾人散去,吃喝全在舞臺上。戲臺對面的小廟里香火裊裊,香客川流不息,他們是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磕頭的鄉(xiāng)親。廟里敬的是玉皇大帝、關(guān)帝爺和王母娘娘,對面戲臺
上的大戲也是為他們請的,祈盼眾神能保佑百姓四季平安、祛病除災(zāi)、得子得福。
廟與戲臺間的空地上,是來自四鄰的人們。老人們已融入到戲里去了,年輕人、小娃娃四處轉(zhuǎn)著,看著。雜貨攤上的物品五顏六色,雜耍、說書的鑼鼓此起彼伏,小吃攤上豐盛的小吃如驢板腸,炸福糕,馬蹄酥、羊雜碎……美味撲鼻,惹得人們垂涎欲滴。這也是人們愛逛廟會的原因吧。
元宵節(jié)在陜北是春節(jié)期間最熱鬧的日子了,村中出去沿門子的秧歌隊轉(zhuǎn)了一大圈,都在這時趕回來了。吃元宵、鬧秧歌、轉(zhuǎn)九曲、觀燈、放花,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大街小巷鑼鼓喧天,鞭炮聲,歡笑聲連成一片。各個集鎮(zhèn)、縣城每年一度的秧歌匯演更是將年節(jié)推向高潮,各鄉(xiāng)各村選送的秧歌、腰鼓,社火把集鎮(zhèn)、縣城的大街小巷塞得滿滿的,文場子、武場子、劃旱船、放竹馬、跳秧歌,唱道情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吸引著人們吶喊狂歡。到處是人山人海,小孩怕被擠,被大人高高舉過頭頂,和大家一塊觀看著一年一度的盛事。
火塔塔是這里正月十五的一大景觀,村頭、街頭,門前用大塊煤炭壘成寶塔形狀。聽當?shù)厝酥v,最大的火塔塔要用三、四車優(yōu)質(zhì)煤炭來壘呢,每當明月升起,全村的人們圍著燃燒的煤塔載歌載舞,熊熊的火焰旁,嗩吶吹手如醉如癡,牛皮鼓子鏗鏘有力,歡歌笑語聲回蕩在黃土高原上空。大人不時抱起未成年的小孩在火上燎一燎,這叫燎百病。經(jīng)這么一燎,能保百病不得,平平安安。
元宵節(jié)的夜空更是絢麗,米脂綏德一帶農(nóng)村的打花桿更是讓人陶醉,一棵一抱粗細三十多米長的木頭桿上,橫豎捆扎了上百種之多的各式禮花炮仗,立在村中的一塊空地上,族長一聲令下,一條火龍直飛云天,花桿頓時火樹銀花,夜空被渲染得五彩繽紛,極為壯觀。
《旅游》資訊:
到陜北,可先往西安。香港、深圳廣州均有飛機飛往西安,航程約兩個半小時,香港直飛的標價為港幣2.000元,而深圳、廣州出發(fā)的票價為,1.300元人民幣。陜北距西安約500-600公里,有飛機、火車、汽車直達,也可以從寧夏銀川,甘肅慶陽、河北石家莊北京山西太原,介休等坐省際車前往。
住宿:一般各縣城都有條件不錯的賓館招待所,春節(jié)期間相對便宜,筆者在靖邊縣付20元便住上了豪華套間,鄉(xiāng)鎮(zhèn)的條件相對差些,可準備一個睡袋,即使沒有小旅店,好客的陜北人也不會讓遠方的客人感到不便,小旅店價格5-10元一晚。
衣裝及必備品:陜北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半干旱氣候,空氣干燥,晝夜溫差大比較寒冷,衣著要保暖,要準備帽子圍巾、手套、長筒鞋等。預(yù)備防紫外線面霜減少外出后回來洗臉次數(shù)。常服用維C果片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