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慶 王兆霞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纖維瘤合并乳腺增生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及評價圍手術期配合中藥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86例臨床資料,單行瘤體連同增生組織整塊切除42例(傳統(tǒng)組),圍手術期配合中藥擇期行瘤體局灶切除44例(改進組),兩組術前術后進行比較研究。結果 兩組采用不同方法均達到全部治愈效果,改進組僅施行瘤體局灶切除,其創(chuàng)傷、技術難度及術后乳房外形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結論 本研究解決了因整塊組織切除并大部分需行乳房重建問題,最大限度保留了乳腺組織,降低了手術創(chuàng)傷與技術難度,變較大手術為較小手術,不再需要乳房重建整形,對青年女性尤其重要,臨床實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乳腺纖維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圍手術期;中藥治療
乳腺纖維腺瘤并存乳腺囊性增生病系乳腺常見病之一,傳統(tǒng)治療方法選擇瘤體連同增生組織整塊切除,其創(chuàng)傷、重建整形、技術難度較大,且術后部分病例外形較差。為此,筆者采用圍手術期配合中藥治療,使增生組織消散軟化,擇期行瘤體局灶切除,經兩組對比研究其效果顯著,現(xiàn)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86例患者,全部經術后病檢確診為乳腺纖維腺瘤并存乳腺囊性增生病,按時段不同分為傳統(tǒng)治療組42例(48.84%)和改進治療組44例(51.16%),均為女性,年齡16~43歲,平均31歲。包塊分布于單側為40/42例,雙側2/2例;單側瘤體2個以上為3/3例,最大約核桃大小,最小約豌豆大?。徊⒋嫒橄僭錾潭容^重者35/37例,較輕者12/12例,伴有乳房脹痛癥狀27/29例,伴有乳頭分泌物者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傳統(tǒng)組施行整塊組織切除42例,其中乳房重建整形36例(85.71%),術后外觀不良達7例(19.44%);改進組采取圍手術期結合中藥,施行瘤體局灶切除44例,不需重建整形。
1.2 研究方法 ①傳統(tǒng)組42例未用中藥輔助,瘤體連同增生組織整塊切除,大部分需重建整形。改進組44例均在術前服用中藥3~4周,術后半個月開始跟蹤服中藥2周左右,單行瘤體局灶切除,不需重建整形;②自擬組方及用法:當歸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紅花5 g,丹參30 g,赤芍15 g,郁金10 g,三棱10 g,莪術10 g,乳香10 g,沒藥10 g,血竭3 g(兌服),柴胡15 g,桂枝10 g,香附10 g,黃芪30 g,炙甘草5 g。2 d 1劑,水煎服,600 ml水煎至300 ml,每次服100 ml, 3次/d。
2 結果
86例術后全部獲得隨訪2年以上,方式采取電話聯(lián)系或門診咨詢。改進組44例中,圍手術期結合中藥使增生組織完全消散軟化在2周內38例(86.36%),3周內6例(13.64%),術后半月重復中藥2周左右,手術單行瘤體切除,創(chuàng)傷小,腺體組織切除少,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尚未發(fā)現(xiàn)復發(fā)病例;傳統(tǒng)組42例中,整塊組織切除,創(chuàng)傷及技術難度大,其中行乳房重建整形達36例(85.71%),且術后乳房形態(tài)不良7例(19.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增生病同屬乳腺良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均與雌激素代謝水平有關[1,2],有一定癌變概率[3],該病好發(fā)于青年女性,本組86例皆系女性,年齡最小14歲,平均39歲,本組尚未發(fā)現(xiàn)癌變病例。乳腺增生病多數(shù)表現(xiàn)乳房脹痛,少數(shù)伴乳頭分泌物,大部分患者脹痛及乳塊大小隨月經周期變化而變化,亦有一部分患者因勞累和情緒不佳而加重。觸診可有大小不等的團塊狀物,分界不清,尚活動,可伴有觸痛,與皮膚無粘連,腋窩淋巴結一般不腫大;乳腺纖維腺瘤包塊較恒定,不隨月經變化而變化,一般不痛,生長較緩,可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邊界清楚,由于瘤體有包膜,因而光滑活動,且沿主腺管周圍分布較多,可發(fā)生單個亦可多個,亦可發(fā)生于雙側,本組包塊2個以上6例(6.98%),發(fā)生雙側4例(4.69%),根據(jù)以上臨床特點,一般均能物理診斷,當然最后確診則有賴于病理檢查。
乳腺纖維腺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宜,單個較小者可臨床觀察,較大或多個或生長較快者必須盡早手術切除,而乳腺增生病一般采取藥物調理,西藥治療往往效果不佳,中醫(yī)中藥有它獨特優(yōu)勢,筆者經過長期實踐探索,采用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病其療效尚佳。中醫(yī)認為[4]該病屬乳癖范疇,是因情志內傷,沖任失調,痰瘀凝結所致,病機為肝郁氣滯、痰瘀互結、沖任失調,治以疏肝理氣、活血通絡、軟堅散結、扶正培本予以綜合調理,其自擬組方符合這一法則,改進治療組44例均在圍手術期配合中藥治療,一般術前服藥3~4周能使增生組織完全消散軟化,術后跟蹤服藥2周左右,意在鞏固療效。二病并存,中藥調理能解決乳腺增生,再予瘤體局灶切除,同樣達到治愈目的,無疑使手術切除范圍明顯縮小,保留了具有生機,而且病理改變可以逆轉的乳腺組織,使傳統(tǒng)方法破壞性較大的手術方式轉變?yōu)閯?chuàng)傷較小的手術方式,同時不需重建乳房整形,保持了良好的乳房外形及乳腺生理功能特征,避免了傳統(tǒng)組42例中因整塊切除便有36例需重建整形,且術后尚有7例形態(tài)不良的后果。但是乳腺增生是一種慢性和多發(fā)性疾病,具有易復發(fā),難根治等特點,故應該術后應該繼續(xù)鞏固治療,并且注意復查。
綜上所述,根據(jù)二病并存的病理特征,治療方式尋求中西醫(yī)結合,手術立足切瘤體,中藥立足治增生,有機結合,切實可行,本研究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要求,患者樂意接受,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吳英愷,曾憲九,朱預,等.外科臨床指導.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93.
[2] 曾憲九.克氏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3:740.
[3] 闞秀.乳腺癌的癌前病變.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5):261.
[4] 朱文鋒.中醫(yī)診斷與鑒別診斷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