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勇軍 蔣鳳英
摘 要:本文論述了近年來普通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招生工作中出現(xiàn)的被錄取考生未入學的問題,并以懷化學院2008年錄取未報到的新生為個例,詳細分析了這一群體的基本特征,并得出了新生未報到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對就讀高校有著更高的要求,選擇放棄當年的入學資格而去復讀,這種放棄是一種主動性的選擇,因此這一矛盾在短時間內無法調和。
關鍵詞:新升格;本科院校;未報到;新生特征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為高校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不到10%提高到現(xiàn)在的21%[1]。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既給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fā)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矛盾。自高校擴招以來,高校錄取新生未報到已經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新生報到率也大有逐年降低的趨勢,這一新的問題出現(xiàn),也引起人們的沉思。所謂新生報到率是指新生實際報到數與總錄取數之比。在高等教育的計劃管理時代,新生錄取和報到是基本一致的,輕易放棄十多年寒窗苦讀而獲得的高校入學資格是難以想象的。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為近幾年高校的大擴招,高考錄取率也是大幅度提高,2008年湖南省高考錄取率達60%。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放棄高校入學資格的現(xiàn)象是從無到有、從個別發(fā)展為普遍了,并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以懷化學院近三年的數據為例,未到校人數(本科)分別達到了7.23%、7.21%、6.02%;專科未到校率就更高了,達到了40%左右。當然,不同的高校間也有較大差別。認真分析不報到考生的基本特征以及未報到的原因,并思考應對策略,對于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及高校招生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高校錄取而未報到的考生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群體,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正式錄取而未報到的考生達到2萬余人,其中本科2000余人,???.8萬余人。那么這些未到校新生群體具有什么樣的基本特征呢?本文以懷化學院2008年錄取的新生(本科層次)為例,從考生性別、類別、志愿、地域等幾個角度,進一步探尋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錄取新生未到校的根本原因。
一、從性別上分析
懷化學院2008年共錄取的新生中男生1559人,占新生總人數的43.63%,女生2014人,占新生總人數的56.37%,呈現(xiàn)出了女生多于男生的態(tài)勢,這也是新升格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一個重要的生源特征。未報到215人中,男生134人,占未報到總人數的62.33%,女生81人,占未報到總人數的37.67%。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未報到新生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要大大超過女生。錄取新生比例女生大于男生而未報到新生比例卻是男生大于女生,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男生對于高考的期望值要高于女生。
二、從考生類別上分析
懷化學院2008年共錄取的新生中農村戶口2746人,占新生總人數的76.85%,城鎮(zhèn)戶口827人,占新生總人數的23.15%。農村戶口學生占絕大多數,這是新升格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另一個重要的生源特征。從未到校的215人中分析,農村戶口160人,占未到校新生的5.83%,城鎮(zhèn)戶口55人,占未到校新生的6.65%。未到校新生中,城鎮(zhèn)戶口新生的比例高于農村戶口的新生,從這個比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城鎮(zhèn)戶口新生的入學要求顯然要比農村戶口新生要求更高。
懷化學院2008年共錄取的新生中應屆生2481人,占新生總人數的69.44%,往屆生1092人,占新生總人數的30.56%。從中可見,往屆生在高校生源比例中還是占據著非常大的份額。未到校新生中應屆生191人,占未到校新生總數的88.84%,往屆生24人,占未到校新生總數的11.16%。從這個比例中就可以看出,未到校新生中應屆生是占絕大多數的。其實未到校新生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選擇復讀,以期來年考一個更為理想的學校,相比而言,已經復讀了一年或兩年的往屆生,繼續(xù)復讀的欲望和動力顯然比應屆生要小得多,所以未到校的比例也小得多。
三、從志愿上分析
考生填寫的志愿包括專業(yè)志愿和院校志愿。懷化學院2008年未報到的新生215人中,屬于第一志愿(包括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的第一志愿)錄取的157人,占未報到新生的73.02%,屬于其他志愿錄取的58人,占未報到新生的26.98%。從大部分未報到新生其實都是滿足了其第一志愿選擇的院校錄取的事實中不難發(fā)現(xiàn),錄取新生未報到的根本原因就是考生對于錄取院校的心理定位有著更高的要求,并不是因為調劑錄取而導致未報到的,當然這個原因也不容忽視。繼續(xù)從專業(yè)志愿來分析,可以更加明確地印證這個結論,未報到的215名新生中,滿足其專業(yè)一志愿錄取的有187人,占未報到總人數的86.98%。
四、從生源地域上分析
懷化學院2008年共錄取的本科新生3573中湖南省新生2775人,占新生總數的77.67%,外省新生798人,占新生總數的22.33%。未到校新生中湖南新生143人,湖南新生的未到校率是5.15%,外省未到校新生72人,外省新生的未到校率是9.02%。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外省的未到校率要比本省的未到校率高出4個百分點。由此看來,地域、環(huán)境、氣候、生活習慣等因素,也已成為了學生考慮入學的重要方面。
筆者通過對這些未到校新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除了極個別的新生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回家或者外出打工外,其余全部都走上了復讀的道路?!皬妥x,已經由過去落榜導致的無奈應對,漸漸變?yōu)閷硐雽W校和專業(yè)的主動選擇?!盵2]選擇復讀,以期來年考上一個更為理想的大學,這就是未到校新生的一個根本原因!
高等教育持續(xù)發(fā)展,連續(xù)10年大規(guī)模擴招,廣大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升學競爭的壓力已經大大緩解,高考競爭已從“能不能上大學”的競爭轉變?yōu)椤澳懿荒苌虾么髮W”的競爭。事實上,由于擴招,錄取到好學校的難度比以前降低了許多,考上好大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再有,高校招生政策越來越寬松,如2000年取消了原來“凡上一年已被高校錄取而不報到的考生,不得報名參加第二年高考”的規(guī)定,2001年取消了高考年齡和婚否的限制。這些限制的取消是社會的一個進步,但同時也增加了考生填報志愿的隨意性和期望值,從而增大了考生錄取后不報到的可能性。特別是這些新升格的地方性本科院校,無論是從辦學名氣到辦學實力再到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前景,都難以和那些名牌大學相提并論,因此這些學校錄取新生不報到的現(xiàn)象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上繼續(xù)存在,而且這種矛盾在短時間內是無法調和的。
參考文獻:
[1] 姜乃強.高等教育大眾化.高考改革如何突破.中國教育報,2007-1-3(5).
[2] 吳楚云,魏 娜.復讀:想說愛你不容易.高校招生,200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