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群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老師經常使用的方法。提問,可以用來檢查學生學過的知識;也可以用來“溫故知新”,引出新的課題;還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開闊思路,活躍課堂氣氛。我認為在地理教學中,不僅老師要掌握好提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提問的好習慣。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提問的好習慣談幾點看法。
一、要啟發(fā)誘導得法,使學生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必須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思考,提出問題。例如,在教學等高線圖時,教師可安排學生自己讀圖,并向學生提問:“你讀懂了哪些,哪些是你要問的?”這時候有的同學會問“等高線有些地方密,有些地方疏是什么原因?”“怎樣理解等高線周圍的數字的含義?”當學生能把這些問題提出來時候,他們就成功了一半,這種經過思索而獲得的知識會更牢固、更扎實。所以說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教師適時地啟發(fā)誘導是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有效方法。
二、要保護學生獨立見解,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當教師非常投入地講解時,學生有時會在下面冷不丁地冒出一個“為什么”,這些問題甚至會與教師想啟發(fā)學生得出結論的問題完全相反,但是教師不應置之不理,而應該感到驚喜,因為這是學生在思考、在學習的結果。教師應熱情地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并對其獨到的見解給予誠懇的表揚。否則,學生的這種大膽提問精神會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消失。因為獨立見解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當教師對一個學生的獨立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與指導時,受益的畢竟是全班同學,即使他是錯誤的,也要鼓勵他通過與同學、老師交流,逐步領悟正確的結果和答案。在這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下,學生能敢于提出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受到了保護,人格受到了尊重,就會增強自信心,自然會養(yǎng)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
三、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問題可提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采用多種方法,如穿插趣味故事、借助詩文佳句、充分利用漫畫、利用音像資料等。特別是現(xiàn)代媒體教育,為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提供了條件。如講解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huán)境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漫畫“小鳥的悲哀”。畫面上,小鳥哀求:“請把我?guī)ё甙桑 庇^看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幅圖說明了什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的習慣。
四、要精心設計課后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向家長提問的習慣
向家長提問是最常見的。孩子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時,遇到困難必定會向家長請教。這時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提問相當簡單,也不能有不悅之色,甚至說:“你怎么回事?上課沒聽見?這么簡單的都不知道?回去再想想!”本想彌補上課不足的孩子就這樣被家長無情地打發(fā)走了。家長是做到了嚴格要求孩子,給了他一個教訓,望他以后上課能專心一些,可孩子以后可能再也不會問家長了,接下去就是問題越積越多卻越不敢問。所以不管怎樣,對于主動請求幫助的孩子,家長應耐心地進行輔導,幫助他解決問題。家長的耐心輔導能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良好習慣。
五、要培養(yǎng)師生情感,激發(fā)學生課余時間提問的興趣
老師在課余時間也應主動出擊,多到學生那兒去轉轉,與學生談心,與學生交朋友,消除學生的緊張恐懼心理,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興趣,這對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勇于探索、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追求真理是大大有益的。教師應當時時刻刻讓學生感受到,在對待真理的問題上是人人平等的,使學生敢于向老師提出不同見解?,F(xiàn)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了解新信息、新事物比老師要快得多,老師可與他們互相質疑問難,共同探討問題,形成教學相長的狀態(tài),這既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融洽了師生關系。所以說,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課余時間提問的興趣。
綜上所述,不管何時何地,要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構建一個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激勵、合作的基礎上,能自由思考、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和諧氛圍。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融洽的師生關系下,學生就會敢于提出問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問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