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小江
中圖分類號:I 20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2—0196—01
《我的空中樓閣》文筆清新俊逸、語言優(yōu)美雋永,作者用唯美的文字及唯美的情思為我們營造了一方精美絕倫的藝術圣境。它不僅給人以伸手可觸、心爽神怡的美的享受。還讓人在靈魂的自省中得到哲理的啟迪。
1文章彰顯的是辯證統一的和諧美
文中的“我”是現實中存在的,而“空中樓閣”。就像“海市蜃樓”一樣,比喻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本來是一對矛盾的組合,初讀時會令人感覺不可思議,查閱了不少資料,也發(fā)現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家及語文教參)都將作者的思想感情歸結為“追求大自然的美,厭棄塵世俗流、紙醉金迷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在這兒筆者認為作者本無意于批判現實,他只想描繪自然之美,并且巧妙地將現實與自然作了和諧的統一,它油然而生的美是一種辯證美、和諧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點”,輕輕撩開那虛無縹緲的煙霧,我們看到了兩種存在:山是自然存在,小屋是社會存在。這兒的一點一線有著很深的美學意味,作者筆下的自然,如絕代佳人,風情萬種,而小屋的位置是美人的痣,焉能不美?小屋點綴了山,樹又點綴了屋,動靜相生,大小相宜,遠觀近眺,皆成圖畫,這一切是那么的和諧。再分析,可發(fā)現“山如眉黛”采用了比喻,營造了一種朦朧縹緲的美學境界,而“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點”也是比喻,后面一個在前一個的觀照下,得到了具體落實,一個朦朧,一個清晰;一者縹緲,一者具體,本來看似對立的雙方互相依存,互相統一,構造了文章辯證統一的和諧美。
而這種通過點與面、動和靜、明與暗給我們構建的辯證之美在本文當中俯拾皆是。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薄皹涞膭樱@出小屋的靜……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钡鹊?,特別在寫山上小屋在破曉或入暮時的光線變化時“那時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边@破曉與入暮,明亮與黑暗,這群山靜觀與光線移動,這花瓣的綻放與收攏,讓我們除了驚嘆作者細膩獨特的觀察與感受,驚嘆作者的豐富傳神的聯想與想象外,還會驚嘆這種辯證存在給我們帶來的美感享受。
正是辯證雙方的獨立又依存,使“我”的心靈獲得了自由,可以瞬間出入,飽覽山色,在這兒,什么都是好的。近觀,“有形的圍墻”圍住了各色花兒;俯瞰,天地相連的地平線成了“無形的圍墻”,里面的花朵是“云或霞”。我“小”,是山中的一個居客;我“大”,如上帝在空中在玩賞一切。可見到早晚光線使那山中小屋在山的懷抱中如張開了花瓣又收攏了花葉的花蕊?!安槐阌谛熊嚒倍氨阌谖倚凶摺钡纳铰芬渤闪诉B接快樂與幸福的“空中走廊”,山坡則是“幸福的階梯”;夜晚迷蒙中的小屋成了“空中樓閣”,而屋里的人呢?就視門外的自然為一幅“巨畫”。作者獲得了無比的快樂與幸福、豁達與瀟灑,我們也與作者一起獲得了藝術的、哲學的、美的享受。
2遣詞造句凸顯美
本文遣詞的第一個特點是“新”,首先是“自創(chuàng)新詞”,如“空中走廊”“無形的圍墻”“幸福的終站”等,這些詞都是作者憑借自己獨特的想象自創(chuàng)的;二是翻版創(chuàng)新,如“眼睛旅行”“心靈散步”就是“游目騁懷”的“翻版”;三是賦予新意,如將山上的那塊地方稱為我的“領土”,目力所及的天空稱為我的“領空”;樹的姿態(tài)擬人化為“含蓄而有風度”,這些名詞、形容詞本來都是很平常的詞,但作者賦予它們一定的新意,在原意的基礎上有所放大、縮小或轉移了。
第二個特點是雅俗交融,搖曳多姿。在文章以占平實、平易為主流的用語中,作者精當而巧妙地借用古典、活用文言。使語言既古雅又質樸,既有濃厚的書卷氣又有清新的自然風。例如本文使用了不少古典詩文中的成語,如“霧失樓臺、山如眉黛、山外青山”等,還用了一些富有表現力的文言雅詞,如“阡陌、雀躍、盈耳、翩然”等,可謂是雅俗交融,搖曳多姿。
第三個特點是造句上注意整齊美與參差美的相互融合、相互穿插。多用整句是本文句式的一大特點,但在許多段落中作者特別注重整句與散句的和諧搭配,表現一是整散句在段中交錯使用,二是在散句中穿插整齊勻稱的句式,形成文章的整散交錯的旋律美。如:“我把一切應用的東西當作藝術……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這段話共五句,第一個是散句,第二、四句是結構整齊勻稱、音節(jié)和諧的整句,第三、五句雖為散句,但散句中插入整齊勻稱的結構,使其散中顯出整齊的節(jié)律。這種整散結合的句式,不僅使文章句式富于變化,產生舒卷自如、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而且將整齊勻稱與變化參差的節(jié)奏交互出現,破除了單調板滯而形成了語言的變化活潑之美。
第四個特點是從聲音韻律上注重美。本文在聲音上的一大特點就是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美感。作者借助于押韻、對偶、排比、疊詞、雙聲、疊韻等手法來營造這種美感。
3巧用比喻營造美
本文的比喻層出不窮,把小屋及其周圍環(huán)境刻畫得美不勝收。
如:“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若只說小屋“像鳥一樣,憩于枝頭,輕靈而自由”倒也未嘗不可,然作者覺得還不行。因而在這個比喻之后接著又說象“蝶一樣”,這就更加形象地活畫出綠樹掩映之下的小屋的動感及美感,從不同角度,不同感覺上,繪寫出了小屋在樹與樹之間那輕靈自由、翩然若舞的可人姿態(tài)。第二句連用三個比喻,將“山”喻作“一望無際的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單純的底色”,將“小屋”喻作“一片風帆”、“一只飛雁”、“一點靈動的色彩”,這就使“山”和“小屋”都益發(fā)有了動感,有了靈氣。以上兩例是用幾個喻體來比喻同一本體,各個喻體之間相互并列,共同作用,將本體表現得更為形神逼肖,神完意足。
作者以小屋作為文章的焦點,馳騁想象,善用比喻,多角度地進行觀察,描繪出小屋的神韻,給我們以美的感受及藝術的熏陶。當然也只有心靈純凈,胸懷開闊的人,才能做到如此揮灑自如,視點任意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