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剛 張曉春
校本教研是國家推進課程改革的首選策略,也是我們針對改革教研制度的一種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一所學校不斷發(fā)展的根本。而教育科研是一所學校不斷進步、成長以及新時期課改挑戰(zhàn)的核心與靈魂所在。幾年來,我們在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提高中,運用校本教研推動教育科研的發(fā)展進行了一些具有實踐性的嘗試,取得一定成績。
一、認真研究,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
為保證教科研有序的開展,我校制訂了詳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活動制度、教科研論文獎勵制度、課堂教學評估制度、課課反思、每周一小結制度等。以中高年組為核心教研組,其它教研組和各村小為分散點,做到計劃、人員、保障、檢查四落實,讓所有參加教科研活動的教師在制度的約束下,使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由被動變?yōu)橥羷?、自覺,由無序變?yōu)橛行颉?/p>
教科研工作要本著立足本校、本職的原則,以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yè)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為目標,以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為重點;堅持把學校作為教學研究的基礎和基地,構建濃郁的學列型的校園特色。從學校教學實踐匯集教科研問題,把教科研的重心置于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變教研組為研究組,變教室為研究室,變教師為研究者,發(fā)揮集體智慧,促進每位教師在自我反思中求新,在積極實踐中求變,全面提升教師素養(yǎng)。
二、加大力度,為教師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為了解決教師隊伍層次差異大的問題,我校加大了培訓力度,首先使教師明確培訓的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yōu)化教育教學行為,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打好基礎。其次確保培訓的時間充足,利用好業(yè)務學習時間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教科研書籍,集體觀看教學光碟,學習后并將自己的所得與全體教師進行交流,以促進共同進步,達到培訓的目的。第三,形成培訓方式,重點圍繞集體確定教科研主題,集體確定目標,集體制定方案,集體研討,集體反思,在一次次的案例中實踐、反思,體驗新課程理念。第四,提倡合作、交流,邀請專家和市進修學校教研員來我校講座、輔導;派骨干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并要求外出參觀學習的教師返校后,及時向學校匯報學習情況,撰寫學習心得和體會,同時積極利用教研活動向全體教師傳達匯報外地的先進教學經驗。通過培訓學習,使一些青年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得以鍛煉、成長。第五,為了拓寬教師獲得新課程理念與信息的渠道,學校購進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書籍及名師教學光盤,以供教師學習、借鑒;同州,為了讓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整合,在學校經濟十分困難情況下,為每個教研組安裝了微機,方便了教師在網上獲取信息的途徑,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相互交流,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三、大膽實踐,努力構建校本教研模式
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礎,我校為了培養(yǎng)教帥的專業(yè)化成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初步形成了適合下我校的校本教研模式。
1、抓好常規(guī)教研
在常規(guī)教研中,我們強化教研活動中的民主平等意識,讓廣大教師在參與互動中得到真正的提高。每學期的教研活動是針對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的熱點、難點問題或教學中的薄弱點而確定的。教研前首先由教研組成員、各年年組長、骨干教師及執(zhí)教教師,共同確定教研主題,然后進行集體備課。即執(zhí)教人先備,再在教研組集體備,直至準備出詳實的教案,然后全鎮(zhèn)教師集體聽課;聽課后寫出評課意見并集體討論、交流。對于共性問題進行研討,確定解決辦法。教研活動結束后,再以村小為單位根據(jù)教研活動的要求和教研中存在的問題,再組織村小教師每人準備一節(jié)課進行觀摩,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討改進教學行為,真正達到了“備——聽——議——思——行”的常規(guī)教研活動形式。
2、強調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我們要求反思始終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養(yǎng)成教師對自己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性見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我們要求每位教師一課一寫反思,一周一小結。為了督促教師寫教后記和周小結,我們把教后記和周小結的檢查作為常規(guī)教學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其中優(yōu)秀者予以表揚,通過各種途徑推廣示范。在推行教后記和周小結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并編輯成冊。同叫我們也鼓勵教師用記錄自己教學中的故事等形式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3、以基地校為龍頭,促進區(qū)域性教研的開展
我校是大安市小學西南五校教研基地校。作為基地校,不僅是教研教改的實驗點,更是教研教改的引領者。為更好地發(fā)揮基地校的作用,每學期初我們都召開五校教改成員聯(lián)誼會,制定聯(lián)片教研活動方案,確定活動步驟。兩年來,我們開展了許多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教師的課改理念在實驗中提升,課改行為在實驗中規(guī)范,課改成效在實驗中展現(xiàn),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能力、評價標準、課程管理方面發(fā)生許多可喜的變化,形成了寬松健康、和諧融洽、團結進取、民主平等的教研氛圍,更重要的是分散的教學、陌生的教師、有限的教學資源都因為聯(lián)片教研活動走到一起來了,取得了有機整合的遞增效應,進一步推進了區(qū)域性的課改研究工作。
四、積極探索,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質量
幾年來,我校以省級科研課題為龍頭,扎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教科室重點抓好課題研究實施計劃的落實,定期舉行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進行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和指導。各課題負責人制定本課題的實施計劃,組織課題研究教師按計劃積極開展研究工作,提高教師之間的合作、探究,提倡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地結合,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研講活動,并由課題負責人做好研討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時總結,撰寫研究論文,為課題研究結題做好準備。在我校承擔的“十五”課題中,《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獲得了市級優(yōu)秀教育成果獎;吉林省“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研究》和市級重點課題《小學數(shù)學課堂情境教學價值的研究》、《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正在研究實施階段,2008年年末結題。
在課題研究中,我校加強對課題研究經驗的積累和反思,用理性的思考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從而不斷總結指導實踐,讓老師們真正走向“從反思中”提升科研素養(yǎng)。同時,積極引領老師們參與各級論文大賽以及教育學會的各種論文評比活動,從各個渠道來宣傳學校的教育科研成果。兩年來,在國家級刊物和省級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20多篇;我校朱瑩老師的《伸出你的手》一課獲得了吉林省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為鳥兒筑巢》一課教案獲得了白城市勞技課教案評比一等獎;我校的《立足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在白城市中小學骨干校長培訓中進行了經驗交流。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以校本教研帶動教育科研進步最大的是教師,發(fā)展最快的是學校。要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教師職業(yè)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還有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需要解決,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教科研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學校條件設備差、教師隊伍年齡偏大、教師不集中、個別教師思想觀念陳舊、科研意識不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和共同體形成意識淡薄等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尋找一條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將不斷開拓進取、務實求真、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創(chuàng)新實踐為動力,努力探索教育科研新途徑、新方法,充分發(fā)揮教育科研在課程改革及教育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