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福金
人一旦生成,便有一種角度,隨著成長與接受,這種角度形成了層次,層次低的角度越強烈,便越顯愚昧,而層次很高的角度越強烈,便越顯奇特。兩者都不會為尋常接納。
角度的形成也便是一個自我。自我感越強烈,與眾不同感越強烈,創(chuàng)造力也越強,特別是審美的創(chuàng)造。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這四種審美,都有相通之處。自我的角度,形成寂寞與孤獨。人說:寂寞是一種美。人說:孤獨的力量是偉大的力量。因為只有自我的提升,才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的、根本的、與無限及平??範幍睦砟钆c力量。
然而越是自我的,越是痛苦的。角度越強烈,痛苦也越強烈。平常人只有平常的痛苦,與智者的痛苦在表面上是相同的,但內(nèi)在不可同日而語。
對于常人來說,山便是山,水便是水。而從獨特的自我來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越獨特看到的越不同。所以創(chuàng)造者才會有深刻的變形的藝術(shù)表述。
角度的痛苦也必然地使人們?nèi)ふ医饷摗W钬S富的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是被人說濫了的愛,希求融入對方而化解一個自我的角度。只要有一個愛著的人,可以傾訴了一切,可以托付了一切,可以和合起來,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不再有那種孤獨的角度、孤獨的自我了。
可是,這種愛的對方又是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的人都有自我的角度,又如何完全和在一起合在一起?所以人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越是智者,越是角度獨特的,越不易有愛,因為沒有知己也就不可能有那種愿意交付而融合的愛。角度到極點,痛苦也到極點,智者的自殺是很能理解的。
痛苦連著宗教,只有大痛苦者才更接近宗教,所以大文藝家大科學(xué)家都走進了宗教。以化解那角度,化解那自我,眾生即我,我心即佛。佛性本來就是悲的。大慈大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屠刀并非外在的,是自我內(nèi)在的,多少時間都在心中屠著,屠得痛苦不堪啊。
也許只有自我的角度形成得越極端,才化解得越徹底。因為那化解的渴望越大,這愛才是大愛,這愛才沒有了任何功利性。因為有功利便是還存在小角度。重新感覺山依然是山,水依然是水,那便是佛性。
說了這的一刻間,似乎不應(yīng)該再說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