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菊教
一個人內心的和諧決定著這個人的生存狀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是內心和諧的標尺。要做到內心和諧,就應有越挫越奮的開闊胸懷、積極的心態(tài)、明智的思維方式和樂觀向上的行為準則。
人生在世,從小到大,受到煩擾,遭遇挫折,就如同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一樣,是十分正常的現(xiàn)象。人是有感情的,當面對誣陷誹謗、待遇降低、痛失親人、朋友背叛、婚姻失敗等眾多打擊時,難免會情緒波動、心理失衡、痛苦萬分……面對這一切,有的人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跌入人生低谷。但一個追求內心和諧的積極向上之人,會盡力調整心態(tài),用精神的定力從容不迫地坦然面對,竭盡全力戰(zhàn)勝一切困難,走出陰影。眾所周知,一生充滿傳奇經歷的美國總統(tǒng)林肯、80歲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肯德基老總、身殘志堅令人敬慕的中國作家張海迪等,他們都是在困境中崛起的成功典范,即使一百次的跌倒,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同樣的情景,不同心態(tài)的人會做出不同反映,產生不同效果。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yǎng),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消極的心態(tài)卻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不僅排斥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甚至會奪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北热纾谏衬行凶叩膬蓚€人,見到自己隨身帶的水瓶還有半瓶水,一個人想:哎呀!真是太好了!我還有半瓶水可喝呢!于是他信心滿懷,神氣十足地向前走,快樂地走出沙漠。而另一個人見到半瓶水,臉上愁云密布、唉聲嘆氣道:“我昨這么倒霉呀!才剩下半瓶水,這往后可怎么得了?”他被悲觀失望的情緒所包圍,每走一步,都猶如戴著千斤枷鎖,其結果可想而知。
人,可怕的不是身體的疾病,而是走不出使自己困惑的“心牢”。如果一顆心整日被煩惱困擾,被痛苦折磨,那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就好比熱鍋煲活魚般備受煎熬。心靈一旦陷入“黑色的牢籠”,人生將會黯然失色,再強烈的信心、勇氣和對生命的熱望也會隨之萎縮和消亡。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過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說的是一個小公務員去看戲,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口水恰巧濺到了前排一官員的頭上。他惶恐不安,急忙道歉,官員沒說什么。散戲后他又去道歉,官員說:“算了,就這樣吧!”小公務員揣摩此話,越想越不踏實,一夜無眠。第二天又去賠不是,官員不耐煩了,讓他閉嘴、出去。小公務員心想:完了。他更想去道歉,就這樣為一個噴嚏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最后被自己折磨而死。他正是死于自己設置的“心牢”。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生活中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磩e人的臉色行事,唯唯諾諾、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左右為難、顧慮重重、謹小慎微,恨不得把自己裝進堅硬的鐵桶,以免受到傷害??傻筋^來,不僅不能盡如人愿,反而像小公務員一樣誠惶誠恐、顫顫驚驚,在不盡的煩惱焦慮中打發(fā)著日子,時常被灰心怨憤之情所籠罩,根本找不到向上的動力,更沒有快樂的成功體驗。他們把自己累得疲憊不堪、心力交瘁。還有一種人,他們恨人有,笑人無,對比自己強的人充滿妒嫉,想方設法地貶低損毀,不擇手段,費盡心機??傁褚恢缓枚返墓u,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懷疑一切,處處設防,稍有疑慮,便出口傷人,重拳以擊;玩花活,斗心眼;讓人近之膽寒,避之如瘟疫。把人際關系搞得緊張對立,損人害己。這都是自己設置的“心牢”所致。
何必把自己搞得如此疲憊不堪?其實,快樂就在你身邊,換一種生存方式,改變一下思維,保持一顆平常心,把榮辱得失看淡些,你就會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