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海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真實、自然的課堂,是動態(tài)化的。我們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寶貴的課程資源:不同的聲音、學生的錯誤、突發(fā)性事件等,并且加以智慧的處理,會使課堂達到渾然天成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智慧處理;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2-0006-03
新理念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過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這“意外的通道與美麗的圖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對教學起支持作用的或具有潛在教育價值意義的事件,即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不僅重視課前預設,更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真實、自然、本色的教學過程本身不應只是教師忠實的傳遞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創(chuàng)造與開發(fā)的過程。它時刻提醒教師應及時捕捉那些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教學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資源開展教學。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資源有哪些呢?我們將怎樣智慧地處理這些課程資源呢?
一、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之一:不同的聲音
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課前預先為學生擬定好一條教師詮釋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路線,規(guī)定好學生該調用的先前經驗和選擇的思維路徑;隨后,教師在課堂上千方百計牽引學生遵循這一路線,去順利完成學生認知結構優(yōu)化的歷程,水到渠成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學習中,某個預設性結論的獲得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學習者自己的探索、思考與體驗過程越來越成為學習的關注點。因此,教學過程應由對教學精心設計并嚴格控制的文本的演繹過程轉變?yōu)橛蓪W生與教師共同直面問題、共同探索和發(fā)現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經??梢园l(fā)現這樣的情景:小組討論得非常熱烈,也提出了很多問題,學習過程中學生認知出現了很大差異,這些正是把握學生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的契機。然而,因為這些問題或“離題太遠”,或“節(jié)外生枝”,不在教師的預設之內,而往往被教師“囚禁”在“冷宮”,或被擱置到所謂的“課外回應”而葬身“大海”。
實際上,學生發(fā)出的這些“不同的聲音”,恰恰是課堂教學中最可寶貴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之一。
“不同的聲音”是學生從不同維度提出的多元問題,是學生頭腦中客觀存在的真實問題。愛因斯坦說得好:“發(fā)現問題和系統(tǒng)地闡述問題可能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睂W生的多元提問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對學生這些突如其來的、不靠教師的提問而主動提出的許多意外的、有潛在價值的、甚至是“刁鉆古怪”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該怎樣應對呢?又怎樣才能讓學生所提出的有潛在價值的問題在教學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動態(tài)生成作用呢?這首先要求教師對這些“聲音”敏感并及時給予回應,即:不僅要對這些問題給予歡迎、贊許和支持,而且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問機會。教師要多一雙善于傾聽的“慧耳”,多一張表達問題的“慧嘴”,多一個隨機應變的“慧腦”,多一顆善解人意的“慧心”。聽到不同的聲音,教師要做的是回應與疏導,而不是疏忽與堵塞。
我在教《紫藤蘿瀑布》時,剛學習新課,課堂上書聲瑯瑯,同學們正在欣賞這篇文筆優(yōu)美的散文。忽然,一個學生舉手并站起來,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作者寫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是不是弄錯了呀?”我本來計劃不涉及這個問題的,因為這是高中要講的修辭格之一:通感。但當學生提出了這個問題時如仍回避,強行把學生拉到自己的教學思路上來,勢必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于是,我決定打破預設的課堂教學流程,從學生的這一問題入手,與學生一起欣賞紫藤蘿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我于是向學生講了什么是通感以及這種修辭的特點和起到的修辭效果。講完知識點并當著全班學生表揚了這位同學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的優(yōu)點,這一個小插曲激發(fā)了所有學生善于表現自己的欲望。在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的情形下,我順勢誘導,把教學向前推動一步:作者之所以能把紫藤蘿寫得這么美,還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你能說出這種修辭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嗎?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思考,爭先恐后地舉手,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異?;钴S,問題順利地得到解決。我于是順水推舟,把問題再深入一步:學習了紫藤蘿的景物描寫,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很自然地把課堂的所學與自己的已有知識相聯系,把真切感悟到的知識納入了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學會了融會貫通。這堂課上得非常成功。同學們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受益匪淺。
課堂上這道美麗的生成風景,是學生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人生涵養(yǎng)的另一渠道。學生們不同的聲音,都是激發(fā)個性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價值觀念的良好契機,如果白白浪費這一機會,任由這一生成契機從眼前溜走,那么學生就會失去交流和討論的學習機會,教師就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之二:學生的錯誤
學生的錯誤也是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發(fā)展成長中的學生———求知者、學習者。其實,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簡單粗暴地、不負責任地對待錯誤。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來看待這些錯誤,而更重要的是:怎樣才能抓住機會以合理利用“錯誤”的潛在教育價值。作為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讓這些“錯誤”資源為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文中說:“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
我在與學生一起學習李白的《送友人》時,在對重點詞語點撥之后,我讓學生自己反復地吟詠,融入自己的感情,品味作者此時此刻的心境與情感。教室里學生或搖頭晃腦,或正襟危坐,發(fā)出的聲音或高或低,抑揚頓挫。我在教室里巡視、觀察學情。忽然,我發(fā)現最后一排靠窗的一名學生伏在課桌上,拿著一支筆在書的插圖上信筆涂抹:一會兒,書上就出現了一匹仰天長嘯的馬,接著,馬的眼睛上又多了兩行一直垂落到地的眼淚。畫完他又把手搭在同桌的肩膀上與同桌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沒了??粗@位同學的表現,我有些生氣了,課上時間,同學們都在專心的讀,而他……“別生氣,別生氣!”我極力克制住著自己的火氣。如果我當場批評他的話,可能會提醒他注意認真讀書,但是過后也許會使他產生逆反,甚至對語文產生厭倦。我靈機一動,對同學們說:“我發(fā)現一名同學用一支神筆給課本上的插圖作了很好的補充,它把這幅圖改成了一匹垂淚的馬。”這時,有的同學已笑了起來,“同學們想一想,詩中只提到了馬的嘶鳴,沒有寫馬流淚,我們一起來討論,他這個設想是否恰當?”話音剛落,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談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補充中,問題的答案漸漸趨向合理化、全面化、深刻化。最后,我在課堂總結時表揚了同學們讀書時全神貫注態(tài)度,肯定了畫畫學生的豐富想象。
把一個不和諧的音符融入了課堂的主旋律之中,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無以言傳的情境,體味語言文字載體下所熔鑄的作者厚重的情感,水乳相融,使語文課堂達到了渾然天成的新境界。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fā)現一篇構思精巧的上乘之作,計劃在評講時向學生推薦這篇作文,讓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構思。我聲情并茂地朗讀這篇文章,盛贊這個同學那巧妙的思路。不料,全班竟一片嘩然,有的學生干脆打開作文書說那是抄來的。面對這位學生的錯誤,我毫無思想準備,怎么辦?我略一思忖,立即沿著原來的話題講下去,然后請學生賞析。結束后,我面向全體學生:“今天我們能欣賞到這樣的好作文,應該謝謝誰呢?”這時同學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一起為那位同學送上了熱烈的掌聲!我告訴同學們每看到你認為很優(yōu)美的文章,別忘了拿到作文課上讓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每周的作文課上,講臺上多了學生們的影子,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日趨高漲,作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我這樣對待學生錯誤的方式不僅讓那位抄襲作文的學生免受心靈傷害,而且在以后的教學中開闊了全班同學的閱讀視野。一舉兩得!
三、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之三:突發(fā)性事件
突發(fā)性事件在課堂上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樣不可怕。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教師對突發(fā)性事件之所以不歡迎甚至畏之如虎,主要是由于教師對突發(fā)性事件的理解存在三個誤區(qū):課堂與課外的邊界意識、消極效果意識和嚴格的紀律意識。然而,害怕并不能避免突發(fā)性事件的發(fā)生,教師“死堵”不如另辟蹊徑,從一種思維認知角度去“直面”突發(fā)性事件,采取藝術性的處理方法,完全能夠從突發(fā)性事件中發(fā)掘出更多的動態(tài)資源。教師應對這些事件要冷靜思考,從而及時選擇合理而有效的話語方式與教學機智來調控緊張的課堂情境。只要能采取合理、藝術性的處理方法,完全能夠從突發(fā)性事件中發(fā)掘出更多的動態(tài)資源。
一次,我提前五分鐘來到了教室準備上課。一位學生站起來,著急地喊道:“老師,譚則旭病了?!蔽乙豢丛搶W生,臉色蒼白,兩眼無神。我關切地走過去,用手摸了摸他的額頭,感覺發(fā)燙的厲害。我一邊吩咐班長為他請醫(yī)生,一邊和另外一名學生攙扶著他去教師宿舍休息。這位學生剛剛離開座位,一股發(fā)酸的味道伴著一股粘稠的液體從他的口中吐出,還濺在我和另一名學生身上。這時有兩名學生爭著攙扶,其余的同學們有的拿出潔凈手絹抹去我和那位學生身上的污穢,有的學生拿笤帚掃除同學的嘔吐物。好在校醫(yī)及時趕到,經診斷說沒什么大礙,患了感冒,打上一針,吃點藥就好了。
安置好譚則旭同學后,我決定改變原先的教學設計:“同學們,剛才在我們教室里上演了感人肺腑的一幕,下面同學們自擬題目,把剛才的情景記下來吧!”孩子們的作文題目精彩紛呈,有《冬天里的溫暖》、《愛的風景》、《老師,我真的很感動》,每篇文章都飽含著孩子們的真情實感。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笔前?,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應是教師獨具慧眼、靈活機智的展示舞臺。在這里教師熱心關注、巧妙捕捉課堂動態(tài)生成,學生學得快樂、學得投入、學得自信。只要教師智慧處理課堂動態(tài)生成,課堂必將呈現生機勃勃的可喜學情,呈現出思想火花閃耀、高潮迭起的精彩景象!
【責任編輯 韓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