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訓練,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訓練,學生會獲得較大的進步,因此,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在提高課堂訓練的有效性上花功夫。本文結合一則教學案例就如何提高課堂訓練的有效性作一些探索。
[案例]
這是一堂教學研究課,課題是蘇科版九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四節(jié)《功率》。引入新課后,教者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7頁,思考幾個問題,難的問題可以相互討論。十分鐘后,師生共同將剛才展示的問題一一解釋,余下20分鐘,請學生做了以下幾題:
①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a)100W=______J/s;b)2.5MW=______kW=______W
②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動重為150N的木箱:8s內前進了12m,這個過程中木箱受到的重力對木箱做的功是______J,小明對木箱做功的功率為______W。
③舉重運動員在2s內,用1200N的力把杠鈴舉高2m,這段時間內做功的功率為______W。
④甲、乙兩臺機器的功率之比為3:2,它們做同樣的功所需的時間之比為______,在相同時間內,甲、乙兩臺機器所做功之比為______。
⑤正常人的心臟推動血液流動的功率約為1.5W,那么在一天時間內心臟做功______J
⑥某人騎著一輛普通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勻速行駛。若人和車所受到的阻力為20N,則通常情況下,騎車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A.1W
B.10W
C.100W D.1000W
⑦如圖為某建筑工地上一臺起重機吊臂上的滑輪組,它在50s內將重為2.4×104N的鋼材勻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為104N,則該過程中:
a)拉力做了多少功?
b)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⑧重為100N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10cm/s的速度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30N,求拉力的功率。
約15分鐘后,學生大多數做完了,教師請部分學生逐條報答案,正確的直接過去,不正確的,重請一名學生回答,直到答對為止。就這樣一堂課上完了。
[分析]
粗看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給學生有自學的空間,有討論的余地,訓練的題量較大,題型也注意了多樣化。但從課堂訓練的有效性角度分析,卻存在諸多問題。下面結合本案例分析一下如何提高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1.選題要緊扣教學目標,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課堂訓練題要根據教學目標,從發(fā)展學生智能的需要出發(fā),嚴格控制題目的數量和難度,選擇能反映重點知識、概念和規(guī)律的,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從實際情況看,《功率》這一節(jié)內容需要兩節(jié)課的時間,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功率的基本概念,第二課時主要是應用功率的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本案例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功率的基本概念、公式、單位,因此課堂訓練題的選擇要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認知能力進行選擇。上面習題中的第2題的第一問需要判斷重力有沒有做功,這是前一節(jié)的重點,本課不需要選此題;第6題、第8題要用公式P=Fv進行解題,最好放到功率第二課時進行訓練;第7題要結合前面的滑輪組知識進行解題,有一定的綜合性,最好也放到第二課時進行專題訓練。另外,本課的訓練題中還缺少對功率基本概念判斷的題目??梢匝a充如下題目: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用的時間越短,功率越大
c.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做功用力越大,功率越大
2.注意選題的層次性,實施分層教學
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育家孔子早就強調了“因材施教、分層要求”的重要性,因此,課堂訓練也要注意分層要求。本案例中教者已注意到了題目難度的漸進性,但沒有注意分層要求。所有學生做同樣的題目,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做好后感到無事可做,接受能力弱的學生課堂上總是做不完,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本案例中的第8題可作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到下一堂課,教師又可以在本題的基礎上推導出P=Fv。
3.課堂訓練要注意抓住時機,適時進行訓練
本課先進行基本知識的教學,后進行實際題目的訓練,看上去課堂結構很清晰,但這不是高效的訓練,學生掌握的效果不一定好。我認為將本課的訓練穿插到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會更有效。比如,在學了功率的單位后,立即做兩條單位換算的題目;學了功率的物理意義后,做有關功率概念判斷的題目;在學了功率的公式后,做相關的計算題。
4.選擇合適的反饋方式,及時矯正錯誤
課堂訓練必須及時進行反饋,本課的反饋方式是部分學生報答案,教師及時評判,這是快捷的反饋方式,但不是有效的反饋方式。教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反饋方式。如:單位換算就可以采取剛才的反饋方式;判斷諸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類題目,不僅要讓學生報出答案,還要讓他逐個選項說出錯在什么地方?對又是什么原因對的?對于問答題,可以讓多個學生發(fā)言,教師最后作總結;計算類的題目,可讓學生上黑板板演,寫出過程,讓全體學生評價,學生做時,教者要巡視,及時了解下面學生做的情況,個別問題個別點一下,普遍問題在全體學生面前講。評講時還要注意變式訓練,如果這道題條件發(fā)生變化,我們該怎么做?等等。這樣做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訓練的有效性會大大提高。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我們必須注意深入研究課堂訓練方法,從選好習題、分層要求、及時反饋、有效講評等方面,優(yōu)化課堂訓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