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金梅
[摘要]教育是一項塑造人類靈魂的偉大工程,它以完整、嚴密而科學的系統(tǒng),博大精深的知識,從道德、智力和體力諸方面對人進行塑造的工程。而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啟蒙階段,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德育對少年兒童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重視他們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更要致力于他們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 校園文化
一、讓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
教師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主體,其思想、知識,特別是師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學教師,他們是第一個運用科學而系統(tǒng)的教育方法引導少年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人,他們對少年兒童以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在少年兒童的心目中,教師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義和知識的化身,所以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和敬重超過了一切人,教師的每一句話對他們無疑都是金科玉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他們模仿學習的榜樣。為此,要使少年兒童成長、成才,小學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必須具備較全面的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先決條件。對學生真誠熱愛,與同志團結協(xié)作,對自己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會在潛移默化中以為人師表的力量樹立威信,影響少年兒童的言行舉止,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以生動的課堂啟迪學生
學校教育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生品德教育不僅僅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其他學科也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因為各學科教師均肩負著既傳授知識又造就人才的雙重任務,因而在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條有效途徑。課前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品德情感,讓學生全員參與,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在課堂中了解自我與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課后,還應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鞏固德育成果。在課堂教學中,品德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教師只有善于利用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善抓細節(jié),講求實效,避免呆板,聲情并茂,啟發(fā)學生心智,調動學生心緒,撥動學生心弦,必定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憑豐富的活動感染學生
小學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并以此為基礎逐步具備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方式中多是填鴨式說教,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重視學生的思想情緒、精神需求,一個模式,一種方式。這顯然與社會發(fā)展的脈博、學生多變的心態(tài)和科學育人的要求格格不入。故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據(jù)年齡和心理特征,對事物的理解水平和能力,不應以成人化方法和手段要求學生。要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小學生的活動進行品德教育??梢酝ㄟ^生動的故事會、熱烈的演講賽、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認真聽、仔細看、用心想,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感悟,從中受到啟發(fā),受到感染,受到觸動,不知不覺中懂得了深奧而抽象的道理,培養(yǎng)了學生愛勞動、講團結、守紀律等良好品德,逐步形成一種自覺自律的行為。
四、靠優(yōu)美的文化熏陶學生
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卻含金量極高的德育教育資源。校園基礎設施的藝術性,布局應用的和諧性,綠化體現(xiàn)的美觀性,警示牌、標語牌等“物化環(huán)境”的鮮活性,健康向上的校園廣播、黑板報、櫥窗、專欄,以及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和諧、民主、樂觀、向上的師生關系等諸方面的因素構成的“文化環(huán)境”,總會使少年兒童在抬頭頓足間受到啟發(fā)教育,對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譬如,在校園中積極營造弘揚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濃厚氛圍,唱響培養(yǎng)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旋律,理直氣壯、大張旗鼓的開展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紀律法制宣傳教育,讓正氣充滿校園。同時,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的模范帶頭作用,依靠先進和榜樣的力量,感染、引導、帶動學生,使他們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五、用必要的反復說服學生
小學時期既是進行德育的最佳期,又是進行德育的困難期。畢竟這一年齡的少年兒童,心理處于多變,行為處于多動,情緒處于多樣的階段。因此,小學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過一則故事,做一次游戲就能形成。即使良好品德已經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遠地保持下去,因為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社會德育因素良莠交錯,而孩子的情感又極為豐富且不穩(wěn)定,很容易與外界產生共鳴,這就要求重視德育工作的反復性。為了收到正面強化效果,應對學生的好思想、好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促使他們能比較穩(wěn)固地向前發(fā)展。發(fā)現(xiàn)缺點和錯誤時,應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幫助他們糾正。在制定品德教育計劃與組織品德教育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從正面多次反復地進行教育,以確保教育的針對性、持久性和實效性。
六、抓良好的時機教育學生
隨機教育是利用某些可以被用來進行教育的機會或發(fā)生了某些需要及時進行教育的問題以后,臨時進行的教育活動。所謂“機”,既是教育者的“心機”,即指教育的智慧與藝術;又是把握好教育“良機”,即最佳育人時機。只有用教育者的“心機”去把握好“良機”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根據(jù)當時情景、主要內容和特定對象,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恰當?shù)慕逃椒ㄟM行針對性教育。當學生間發(fā)生矛盾時,該如何利用“巧”機進行心理疏導,化解心結;當問題學生又出現(xiàn)新問題時,應如何抓好“巧”機,促其飛躍;當學生情緒激動而頂撞了老師時,又如何捕捉“育”機,溫暖學生的“心”……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許多教育機會是稍縱即逝,再去實施教育,反倒不如此“機”效果好。因此,教育者要善抓、會抓,不失“時機”,見“機”行事,借“機”育人,就會事半功倍。當然這需要愛心,關心和責任心,需要敏銳的頭腦和育人的技巧。
總之,少年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十分復雜而系統(tǒng)的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還需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探索完善。但是只要我們不斷進取,勤于探索,就一定會摸索出一套科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就一定會為祖國的未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