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造的舞臺,鼓勵學生突破常規(guī),從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放飛學生個性化思維,對學生的“離經(jīng)判道”應不斷加以正確引導,使他們的思維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以此預約精彩。
一、個性扮演,體驗情感
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也有很強的想象能力。如果讓他們在別人面前說一說,演一演,他們能給故事添加細節(jié),甚至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教學《小抄寫員》一課,當爸爸明白兒子一直偷偷替自己抄寫簽條后,那種無比懊悔、痛心疾首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這個地方,如果只單純地安排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沒有把自己當成文中主人公,對爸爸的后悔之情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如臨其境”的層面上。教學中在讀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分角色再演一演,收到的教學效果則大不一樣。
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個性化感悟,不僅會把敘利奧和爸爸的對話、表情演繹得聲情并茂,而且還可能加上幾個小小的充滿溫情的動作,如一下輕輕的撫摸,一個深深的擁抱…… 情感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得到了升華,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表演中閃現(xiàn)。
二、個性理解,激發(fā)想像
我們知道,學生的思維,只有在個性充分發(fā)揮,多角度的對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思路開闊,向不同方向發(fā)展開。兒童富于想像,“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p>
閱讀教學中,老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要利用一切可供想像的條件,放飛學生的思維。
我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當巴迪得到了媽媽的表揚后,高興而又熱切地等待爸爸回來……在這個地方,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假如你是回來的爸爸,你會對巴迪的詩作如何的評價?旨在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思維方式想像課文情節(jié),不受目標限制,自由地去探索知識領域,同時也為后面學生針對父母不同評價的討論做了輔墊。
面對父親的“糟糕透了”,如果你是此時的巴迪,你的心情如何?帶著這種心情讀句子并完成練習:我 地想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在個性化的理解閱讀中,有了獨特的感受,對“糟糕透了”同一評價,學生朗讀的聲音卻是五花八門:有委曲的聲音,有失望的聲音,有傷心的聲音,有生氣的聲音,甚至還有憤怒的聲音、怨恨的聲音……
同樣是怨恨的心情,有的恨爸爸冷酷,有的恨爸爸不懂孩子的心,有的還恨爸爸對我的要求太過分……學生個性化朗讀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插上想象翅膀的心靈補白加深了體驗。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創(chuàng)造想像能力得到了拓展。
三、各抒己見,引導探究
德國心理學家威臺海姆曾經(jīng)明確指出:“嚴格機械的訓練使學生思維麻木,惟有引導學生自由探索,靈活的思考,才可導致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苯虒W中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同一個問題,在求同思維向求異思維發(fā)展的轉變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對于同一首小詩,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爸爸的評價是“糟糕透了”,在引導學生充分感悟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評價之后,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安排了一個開放性的大討論:“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張揚個性,鼓勵學生各抒已見。
在同中求異的發(fā)散思維訓練的基礎上,然后拋出問題“如果生活中只有表揚和批評分別會怎樣?”引導學生充辨證、分析、爭論,從而在求異的基礎上達成共識:“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學生在求異的基礎上再求同、求佳的思維發(fā)展過程,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到位,感悟會更加深刻。
總之,閱讀教學要告別“聽千篇一律的講解,說千篇一律的空話套話”時代,高舉“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旗幟,走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層次多角度理解的個性化閱讀之路,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內(nèi),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創(chuàng)造的舞臺上自由發(fā)揮個性、靈性,讓學生個性的火花會閃亮在課堂上四十分鐘的每時每刻。
(山東省膠州市常州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