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謹
六、后漢太師
馮道回到中原后,被劉知遠封為后漢的太師,與當時的太傅、太保并稱“三公”,屬正一品官職,備受劉知遠的賞識與重用。
據(jù)《案洛陽縉紳舊聞記》記載,后漢高祖在晉陽時,因為戰(zhàn)亂頻仍,需要做大量的鎧甲,所以“禁牛皮不得私貿(mào)易及民間盜用之,如有牛死,即時官納其友,其有犯者甚眾。及即大位,三司舉行請禁天下牛皮法,與河?xùn)|時同,是下苦之”。恰逢此時,上黨二十余名百姓因觸犯牛皮法,罪俱當死。當時,一名叫張璨的戎判撰文上奏:“三司不該判這些人有罪。二十余人因為牛皮的事死尚可,難道天下觸犯牛皮法的人都要銜冤而死嗎?況且主上在河?xùn)|時,大聚甲兵,需用牛皮,嚴禁民間販賣牛皮還可以?,F(xiàn)在作為天下君主,怎么還會因缺少牛皮而立下牛皮法呢?”
三司使接到張璨的文書后覺得大逆不道,便直接上奏后漢高祖劉知遠。劉知遠看后勃然大怒道;“一個小小的判官怎么敢這樣膽大包天,對朝廷之事妄加非議。不但那些膽敢觸犯牛皮法的人要依法處死,這個膽大妄為的張璨也要一起處死!”詔書未下,馮道及時趕到朝廷,拜見后漢高祖道:“陛下在河?xùn)|時禁止牛皮貿(mào)易可以,現(xiàn)在貴為一國之君,不該再禁止牛皮貿(mào)易了。如果陛下的忠臣為此事白白地死了,陛下豈不感到可惜!判官地位雖然卑下,但因為吃的是朝廷俸祿,當?shù)氖浅⒐俨?,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敢執(zhí)一詞而上奏朝廷,這種精神可賞而不可殺。作為朝廷的太師,我肩上擔當著輔弼皇帝的重任,假如陛下錯下詔書而我不能早點奏請,我也是罪當該死啊?!闭f完,稽首再拜。劉知遠聽了馮道的話,立即省悟過來,當即赦免了張璨和那二十余名觸犯牛皮法的人。
可見,馮道在后漢初期對皇帝的重要影響,亦可以看出,劉知遠為了成就帝業(yè),也是能夠虛心納諫的。
然而,劉知遠雖成氣候,但畢竟只是一介武夫,入主開封之后,其荒淫殘暴、不近人情的本質(zhì)便暴露無遺。此后不到兩年,劉知遠病死,其子劉承祐即位,是為漢隱帝。隱帝當時只有18歲,缺乏相應(yīng)的社會閱歷,朝政被劉知遠的舊部紛紛把持,如蘇逢吉為當朝宰相,楊都為掌管機要政事的樞密使,侍衛(wèi)象軍都指揮使史弘肇統(tǒng)率禁軍,三司使王章掌握財政……這些大權(quán)在握的勛舊之臣大多是行伍出身,不通文墨,他們聚在一起時多以取笑沒有實權(quán)的文官為樂,所以,此時的馮道受到武人排擠,只好“奉詔請外,平居自適”。適時,只有樞密使郭威對文官抱有好感,每遇到難題,總愛向他們請教。
沒過多久,李守貞招兵買馬、養(yǎng)死士、繕甲兵,遣人攜蠟丸北結(jié)契丹,與永興節(jié)度使趙思綰、鳳翔節(jié)度使王景祟聯(lián)手反叛,國內(nèi)的政治局面為之驟變,漢隱帝下令郭威率諸軍平叛三鎮(zhèn)。
臨行之前,肩負重任的郭威專程到馮道住所拜訪,向他尋求退兵良策。馮道點撥他說:“你不是知道賭博的秘訣嗎?”郭威聽了不解其意,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曾一度沉溺于賭博不可自拔而招人非議,便懷疑馮道在揭自己的短處,剛要反唇相譏,馮道卻接著說:“大凡愛賭博的人錢多則多勝,錢少則多敗。究其原因不是多敗的人賭技不佳,而是因為他們受一種氣勢的左右。現(xiàn)在李守貞自以為帶兵多年,軍心歸附,才敢與朝廷對抗。你只要不吝錢財,對將士們廣施仁愛,在戰(zhàn)斗中賞罰分明、恩威并用,如此將士們自,然會以身許國,李守貞便不足為慮了?!?/p>
郭威聽了馮道的這番肺腑之言。深以為然。在與叛軍的決戰(zhàn)中,他“臨舞石,冒鋒刃”,身先士卒,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稍有功者,厚其賞賜,微有傷情,親為探視,對士兵們一視同仁、平等相處,結(jié)果賢與不肖“皆思效用”;加上出征之前,他又采納了扈從珂“三叛連橫,推守負為主”,“擒賊先擒王”的合理化建議,不久就取得了平叛三鎮(zhèn)的重大勝利。由此,郭威得到漢隱帝的獎賞和信任,出鎮(zhèn)魏州,擔任天雄節(jié)度使,節(jié)制河北諸鎮(zhèn)。
三鎮(zhèn)平叛雖然成功,卻助長了武人專權(quán)的氣焰。當時掌管軍權(quán)的實力派人物(郭威除外)結(jié)成親密團體,在朝廷呼風(fēng)喚雨、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恣意橫行,根本不把年輕的隱帝放在眼里,使隱帝母子生出種種疑慮。另外,一直深受隱帝寵信的聶文進、后匡贊。郭允明等人因自己久不遷官。對楊琊、史弘肇等人積怨甚深,便經(jīng)常在隱帝耳邊吹風(fēng),說楊,史等人驕縱難轄,目中無人,如不采取果斷措施,終會釀成大禍。
于是,乾佑三年(95O年)十一月十二日晚,隱帝痛下決心,商討除奸。一切計劃妥當后,隱帝人告李太后,李太后聞迅后大驚失色,極力加以阻攔。隱帝見狀,不耐煩地說:“閨門之內(nèi),焉知國家太事!”說完甩手而去。第二天早晨,當楊郡、史弘肇、王章等人像往常一樣趾高氣揚地進入廣政殿,等候皇帝臨朝時,忽見殿門大開,從里面沖出數(shù)十名全副武裝的威艋甲士,楊邪三人還投回過神來便一命嗚呼,成為刀下之鬼。
隱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馬不停蹄地派人到魏州城去殺其同黨郭威,并下詔遣平盧節(jié)度使(當時又代理開封府尹)劉銖等人前去屠滅郭威,王峻在開封的親族,以斬草除根。
當郭威驚聞京城變故以及滅門之災(zāi)時,顧不得多想,便召來自己的心腹部下——樞密使院吏魏仁浦,與其商討對策。魏仁浦看過詔書后,暗示他事已至此。絕不能坐而待戮。于是,郭威與諸將們經(jīng)過一番籌劃之后,刺血盟誓,在魏州舉兵反叛。南進開封。
一腔怨憤的郭威率領(lǐng)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在進攻開封之前,郭威為鼓舞士氣,對兵士們許諾說:“攻入京城,我允許爾等搶掠十天?!敝?,他留下養(yǎng)子郭榮鎮(zhèn)守魏州,自己則繼續(xù)率兵南進,只用了7天時間就占領(lǐng)了開封城。在這次叛亂中,隱帝被亂兵所殺。不久,中原的軍政大權(quán)全部落人郭威之手。
在后漢的三年中,馮道雖然一開始被后漢高祖尊封為太師,受到重用,但隱帝即位之后,他因受到武官的排擠而離京索居。所以,在最后一年的內(nèi)亂中,我們除了在史書上看到郭威平三鎮(zhèn)之前找馮道尋求良策之外,幾乎再也看不到馮道出入官場的身影。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馮道離京再遠,也關(guān)不住他渴望經(jīng)國濟世,有朝一日輔佐明君平定天下的宏偉志愿。他無時無刻不在耐心地等待著機遇,終于等來了后周王朝的建立及其開國明主郭威的器重,鑄成了他生命中的另一次輝煌。
七、尷尬使命
和后梁、后唐、后晉諸位皇帝所不同的是,控、制了中原局勢而身價倍增的郭威并沒有迫不及待地登上王位,他要在占盡天時、地利的基礎(chǔ)上爭取得到人心,然后才順理成章地取而代之。
所以,進京之后的郭威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祭奠死難親人的同時,為他們報仇雪恥。誅殺了當初親自帶兵滅他九族的劉錸、李洪建等人后,郭威特意赦免了他們的親屬,此舉為其贏得滿城口碑。接著,郭威命人把隱帝的遺體找回,命有司用最好的棺木盛殮并抬往西宮,并用皇帝的禮儀隆重地為他辦理了后事。
喪葬結(jié)束之后,馮道率百官拜見郭威。郭威
原以為在這樣的政治情況下,馮道會像以往一樣率百官迎立他為新主,但見馮道及諸官對此事只字未提,便知道時機尚未成熟,于是像原來一樣對馮道行拜太師之禮,馮道也受之如初。隨后,馮道率領(lǐng)百官詣明德門問李太后起居,并提出“請立新君”的議題。
沉浸在喪子劇痛中的李太后見郭威君臣之禮未改,但凡軍國大事均先征求她的意見后再行定奪,也就順水推舟、審時度勢地予以配合。當時,劉氏宗親中最有條件被立為新帝的有四人,即駐守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河?xùn)|節(jié)度使劉崇,駐守徐州劉崇的兒子武寧節(jié)度使劉斌,鎮(zhèn)守許州的患武節(jié)度使劉信以及因病久居宮中的隱帝之弟劉承勛。最后,郭威選中了徐州節(jié)度使劉斌,在上報太后后詔告群臣。
令人疑惑的是,在盛況空前的朝會上,當執(zhí)事太監(jiān)宣布新皇帝為劉斌時,一向老成持重、處變不驚的馮道竟失態(tài)地將手中的象牙笏板墜落于地。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在官場中一向游刃有余的馮道會有這樣的失態(tài)呢?
想必是長于謀略的馮道,此時也驚嘆于郭威瞞天過海、聲東擊西的政治手腕。郭威既要順利地達到自立為帝的目的,又要化整為零,巧妙地避開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三塊絆腳石:第一塊是占據(jù)河?xùn)|的劉崇,為防守契丹的入侵,他手中握有重兵,如果郭威過早地自立為帝,勢必與他勢不兩立,第二塊是忠武節(jié)度使劉信,他帶兵駐扎許州,如果郭威和劉崇打起來,作為宗親的劉信勢必倒向劉崇,第三塊便是鎮(zhèn)守徐州的劉崇之子劉斌。這三人皆據(jù)戰(zhàn)略要沖,構(gòu)成鼎足之勢,將開封緊緊包圍在其中。所以,對郭威來講,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爭取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于是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巧借李太后之手發(fā)布懿旨,既可起到麻痹皇室宗親的作用,又能為自己取而代之贏得充分的時間,可謂一箭雙雕。
但出乎馮道意料的是,這出迎立新君的鬧劇竟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郭威派他與樞密直學(xué)士王度、秘書監(jiān)趙上交等一行帶著車馬儀仗,速往徐州迎奉劉斌為新帝,這使得一向有長者風(fēng)范的馮道備感尷尬。所以,臨行之前,他心有不安,便于無人處向郭威直言不諱地問道:“您派我迎奉新皇帝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嗎?”郭威信誓旦旦地做了回答。在前往徐州的路上,馮道不無自嘲地對左右的人說:“我一生從不說謊話欺人,現(xiàn)在也不得不破例了?!?/p>
一切安排就緒后,郭威提議由李太后臨朝聽政,然后借太后懿旨任命親信。此后,京城的禁衛(wèi)軍權(quán)全被牢牢地控制在郭威一黨的手中。
正如郭威所料,遠在河?xùn)|的劉崇一開始聽說隱帝遇害,本欲舉兵南進,但隨后又傳來李太后頒發(fā)迎立自己的兒子劉斌為帝的懿旨,欣喜之下,他馬上打消了進攻開封的計劃。適逢此時,契丹入侵河北。郭威以御敵為由,親率大軍于950年十二月十六日渡過黃河,駐扎澶州。四日之后的凌晨,大軍即將開拔,忽聽諸軍將士大聲喧嘩著來到郭威的住處,郭威閉門拒之,軍士登墻越屋而入,奏請郭威為天子。據(jù)《舊五代史》記載,當時“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適,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諸軍避擁帝南行”。到了開封后,郭威“乃上太后筏,請奉漢宗廟,事太后為母”,宰相竇固貞等“帥百官出迎拜謁,因勸迷”。無奈之下,李太后下詔先任郭威為監(jiān)國(代理皇帝),主持朝政。
這時,被迎奉為帝的原武寧節(jié)度使劉斌隨馮道一行持詔西來,在眾人簇擁之下到了宋州(今商丘),所經(jīng)之路,車馬儀仗,皆如王者,眾人見了山呼萬歲??汕昂蟛贿^十多天的光景,郭威就派心腹郭崇威率七百騎兵來到宋州,陳兵于劉斌下榻的府門之外。劉斌聞訊大驚,緊閉大門,向郭崇威詢問緣由。郭崇威支支吾吾地回答:“澶州軍變,郭將軍怕陛下不了解真情原委,特派我?guī)ьI(lǐng)兵士來加強保衛(wèi)。”徐州判官董裔勸導(dǎo)劉斌說:“郭崇威的神態(tài)舉止鬼鬼祟祟,一定另有隱情。如果陛下貿(mào)然前行,定要大禍臨頭。不如把護圣指揮使張令超叫來,曉之以利害,讓他連夜解決掉郭崇威的騎兵,然后逃往晉陽投奔令父?!眲⒈笠粫r猶豫未決。
就在當天晚上,郭崇威先行一步說服張令超率眾歸附,同時把從京城帶來的一封郭威的密信交給馮道,信上寫著:“朝廷組閣。愛卿速速回京。留趙上變、王度繼續(xù)在宋州侍奉?!庇谑?,馮道第二天一早就來向身處危境中的劉斌辭行。深感大難臨頭的劉斌誠懇地說;“這次我之所以敢離開徐州前往京城,完全是因為先生做宰相3O年的聲譽和口碑,才沒有起任何疑心?,F(xiàn)在郭崇威連我的衛(wèi)兵都奪去了,事情明擺著兇多吉少。如今您也要棄我而去,臨別之前,您有什么辦法救我嗎?”馮道默然無一語??蛯①Z貞數(shù)次向劉斌使眼色。讓其下令殺掉馮道,但劉斌阻止道:“不可魯莽,這事與馮公無關(guān)。”
馮道離開之后,郭崇威馬上將劉斌遷至外館軟禁,不久又將其殺害。之后,郭威命大將馬鐸率兵攻打忠武節(jié)度使劉信的軍隊,昏聵懦弱的劉信聞訊后于驚恐中自殺。緊接著李太后頒詔:授郭威監(jiān)國符寶,即皇帝位。郭威即位后改國號為周,從此漢亡。在郭威坐上龍椅的同一天,劉崇也在晉陽自立為帝,是為北漢。
郭威為帝后,從宋州歸來的馮道順理成章地被委以重任,加封中書令,弘文館大學(xué)士,為皇帝擬定政令,成為郭威手下的心腹大臣。
八、最后的輝煌
和后漢的武力政治、歧視文人的做法恰恰相反,郭威從一開始就懂得尊重并網(wǎng)攬人才的重要意義,這對他日后建立大周政權(quán)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與馮道一生所致力追求的一統(tǒng)天下之“大君”的目標相一致。
即位之初,郭威便選擇重用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奈某驾o政,馮道就是這時候從宋州趕到京城被授以中書令和弘文館大學(xué)士的,他既是最受皇帝信任的筆桿子,也是直接參與國策制定的國家重臣。
后周的人事安排剛剛就緒,隨之而來的就是劉崇為報殺子之仇發(fā)動的戰(zhàn)爭以及占據(jù)東部充州的泰寧節(jié)度使慕容彥的反叛,但郭威冷靜應(yīng)對,兩次戰(zhàn)爭皆大獲全勝,后周政權(quán)漸趨穩(wěn)定。郭威坐穩(wěn)江山之后,看到連年的戰(zhàn)亂導(dǎo)致百業(yè)凋零,百姓早就不堪重負,便想革新政治。他廢除苛捐雜稅,修訂刑律,為增強人心的凝聚力還提倡尊孔,對政績卓著的文官更是大力表彰。
當時政績卓著的汝州防御使劉審交病死在任上,郡人聚哭靈前,并上書朝廷,列狀請允許留葬汝州,以便立碑起祠,按時祭祀,周太祖慨然應(yīng)允。后來,太祖感觸頗深地與馮道談起此事,馮道說:“劉審交作為臣子,雖然權(quán)力有限,不能減輕百姓的租稅,免除他們的徭役,使其過上衣食富足的日子,但卻能夠行良吏之事,不貪婪盤剝、不因公徇私;薄罰宥過,謹身節(jié)用;安俸祿、守禮分,因此得到汝州百姓的愛戴?,F(xiàn)在天下戎馬初定,人民稀而賦斂繁,若真能做到勤政愛民,不貪婪,不濫殺無辜,真正懂得民為邦本、政為民本的道理,何愁得不到民心,天下不太平呢?”周太祖聽了,頗以為然,便自覺以劉審交為榜樣,廉潔自律、潔身自好。
郭威在位的4年,勵精圖治,除舊布新,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