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利君
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科學課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均等的學習機會。面向全體學生,還意味著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為了構建和諧課堂的需要,我們應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下學生,更多地關注這一弱勢群體。要激發(fā)中下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并努力取得收獲,從而重拾信心,教師必須認真把好教學的每一關,使更多的教學細節(jié)設計為中下學生學習服務。
一、在課堂上培養(yǎng)“中下生”的良好習慣
1注重自學。平常我們所說的預習是指學生課外進行的對接受新知識的準備工作。中下生接受新知識較慢,如若課前沒對概念略有所知,對探究活動略有所思,很難在課堂上跟上教學節(jié)奏。但中下生課外學習自覺性不強,在家的預習效果很差,所以新授課講解概念之前,讓學生閱讀教材,甚至鼓勵中下生讀出聲音來,促使中下生興奮,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2強調(diào)記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學生進入初中起,要求每位學生學會記筆記。筆者建議學生把要記錄的板書內(nèi)容字體整齊地記在筆記本上,用醒目的符號把要點作上記號;書本上的重點內(nèi)容則用自己喜歡的色筆劃出關鍵詞;教師補充但未板書的內(nèi)容,學生可憑自己的理解扼要注在相關的筆記旁。
3加強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小組內(nèi)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地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優(yōu)差搭配是教師分小組時首先遵循的原則,同時還得注意男女搭配,使小組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采取多種舉措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為了真正使學生能取長補短,活動小組雖然定期重組,但有時在課堂上我還會讓學生自己找伙伴,允許部分學生自己選擇搭檔商量、討論。此時優(yōu)秀生喜歡獨立思考,而中下生則會找與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作搭檔。如若討論后證實自己的結論正確時,有些中下生竟然會大聲歡呼起來,得意之情流露無遺,合作興致高漲。教師乘機再提供一些易錯題,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采用激勵方式。在課堂上不管采用何種方式,目的都是為了喚起學生內(nèi)心學習需要。教學中將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課本知識實用價值,就會激活學習需要的源動力。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將課本上的知識涉及到的事例、例題、故事、現(xiàn)象等內(nèi)容本地化,特別讓中下生能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學習知識的無窮魅力,從而產(chǎn)生迫切的需要,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及時地給予表揚肯定始終是調(diào)動中下生學習積極性最有效的方法。不過有時在學生之間渲染一種競爭氣氛,激起學生的斗志,電能輕而易舉地取得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的效果。
二、在實驗活動中增強“中下生”的自信心
多做實驗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特別是對中下生而言。在講授“大氣壓”時,“雞蛋入瓶”、“氣壓可樂罐”、“氣壓塑料瓶”等實驗時,筆者給幾個自告奮勇毛遂自薦的中下生分配任務,要求他們在家里選好材料自己動手嘗試成功后第二天在課堂上演示。想不到他們準備得非常認真,演示現(xiàn)象非常明顯,這大大激發(fā)了其他同學參與實驗活動的熱情。以后凡是演示實驗,筆者都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這就明顯提高了中下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在訓練的成功體驗中實現(xiàn)“中下生”的減負增效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進行有效提問或做相關練習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因此對重點內(nèi)容可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形式多層次進行提問,幫助中下生深入鞏固知識。倘若一個中下生回答錯誤,筆者總是請另一個成績與之相當?shù)膶W生幫助其回答,然后再讓那位同學重新回答。而更多的時候,當一位中下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筆者則會說待會兒還有另外的問題讓他再一次展現(xiàn)自己。那么這位同學對下~部分內(nèi)容就聽得特認真。當下一次回答令他自己滿意時,學生充滿了成就感,當然也基本掌握了全部知識,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提問要注意循序漸進。先是有關概念、定律的理解,然后是對其運用,最后到擴展。至于問題設計可從作業(yè)本、方法叢書等資料中挑選,這就相當于把一部分課外作業(yè)挪到課內(nèi)來,解決了中下生課外作業(yè)多效率低的問題。
對于需運算的題目,可讓多名中下生上前用白粉筆板演,然后請他們互相討論,聽取別人的意見后用紅粉筆加以修改,再讓其他同學補充進一步完善的意見或提出新的解答方法。這樣一個典型的例題,往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但這些時間絕對用在了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