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在教學中,為什么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呢?原因很多,政治課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其教材內容較抽象乏味,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能讓學生及時體驗到學習后的用處,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而且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動機、目的不明確,使得其學習興趣不濃,造成教學效果低下,難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要使政治課真正受學生歡迎,改變當前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厭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到底如何來激發(fā)興趣呢?
一、重視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潑的導人不僅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積極投人到學習中來,使學生明白本課的學習要求,集中學生的思維方向,而且能調節(jié)學生學習動機和情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般來說只有在學生一開始就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的情況下。才能讓他們進一步掌握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學習方法,我們也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合作精神、競爭意識與責任感、能自主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xiàn)代人才。如高一經濟生活部分,其理論有一定的深度,對高一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化難為易呢?巧妙的導入,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日常生活中蘊涵的經濟現(xiàn)象比較普遍,市場買賣、銀行交易、隨處可見的公司、無處不在的廣告、新聞中政府首腦會議無不隱含著一定的經濟常識,并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可以用實例導入法、直觀導人法、列舉導入法等,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生活與消費之神奇的貨幣”時,可用小游戲“說到什么想到什么”導入,說到“經濟”,想到什么?全班同學每人說一個答案,不能重復,看哪一類詞匯學生列舉得比較多,教師加以引導的同時大家一起分析、歸類。這樣的導人,一方面,能使學生的思維大門打開,使枯燥的概念生動起來;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確了主題。我們認識和處理問題時,要注意將書上的原理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經濟現(xiàn)象相結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在于掌握,而是在于運用。
二、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情境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境教學注意激發(fā)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tǒng)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fā)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最佳心理狀態(tài)。要想樂學就需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得要求教師提供最佳的教學環(huán)境和活動場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在教法上改變過去單一的“滿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將討論式、對話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法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帶人探求新知的樂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chuàng)設了樂學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靥岣呓虒W內容的難度,驅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引發(fā)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太容易的知識激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利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的同時,要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挖掘學生的“潛在水平”,讓他們在摘取果子時有“跳一跳”的感覺,做到“難”而有趣。
三、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體差異
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學習方法只有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才能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衡量教師指導學習的方法是否恰當,主要是看指導的學習方法是否合乎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否能使學生取得實際的效果。如:在講“公司的經營”時,可組織學生自己成立一個高一(x)班有限公司,科代表任董事長,每一位同學都是公司成員,都要為公司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課堂上,通過一些活動,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使沉悶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靈感,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同時,不管采用何種形式,都要遵循一致性、啟發(fā)性、情感性、針對性、簡明性原則,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達到主客體的一次次碰撞和統(tǒng)一。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部交給學生,而是使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使學生采用正當?shù)姆椒ㄈデ笾ジ倪M自己。”我國古時候就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說,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予以指導,教師應把學習方法的指導當作自己光榮的義務和責任。如:在綜合復習時,大家可以一起暢談復習方法和技巧,教師也可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共同探討,從而使每個人都能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如“降落傘式學習方法”等。
教師在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還要考慮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教學中心,若長久堅持,學生就會從“為用而學”發(fā)展到“越學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學”的境界,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