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榮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的主流,這一現代教學手段通過計算機實現對符號、文字、圖像等組合編輯,并按教學要求設計,形成合理教學結構,使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自主學習,對于增強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感。更好地運用和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政治課學習興趣等都發(fā)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但在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實際操作上還有一些欠考慮的地方。那么,如何讓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好地為政治課教學服務呢?筆者認為:
多媒體教學手段要適合政治教材內容,做到內容與手段的有機結合
教學手段應為教學內容服務。多媒體教學手段只不過是輔助工具,而不應使整堂課演變?yōu)楣ぞ叩恼故?。教師只有吃透教材內容,準備好素材,才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在充分仔細研究政治教材的基礎之上認真?zhèn)湔n,寫好教案,明確教學流程,準確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在教授《文化生活》中《感受文化影響》一課時,我設計了兩幅圖片“中國人吃火鍋”和“西方人吃西餐”,并讓學生思考“從兩幅圖畫中。你發(fā)現了哪些文化上的區(qū)別?”,導入新課。在講授“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時,播放了電視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錄像片斷,讓學生感知“不同時代占統(tǒng)治地位的價值觀念不同,人們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這個知識點。從圖片的配置、錄像的插入、文字的設計等,我都在教案中一一注明,確保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貼近教材,切實做到內容與手段的有機統(tǒng)一。
多媒體教學手段要體現政治課堂教學的時代感,美感和動感
一個好的政治課教學課件,要迅速準確地反映目前國際和國內時勢的最新動態(tài),能引導學生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關心生活,充分體現政治課教學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獋€好的政治課教學課件,要有一定的審美觀,既要選擇恰當合適的字體、字號,又要力求背景顏色與字體顏色設置合理,既要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圖片、動畫,又要考慮錄像播放時間、動作路徑的協(xié)調,以保證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和效果,較好地體現政治課件的美感和動感。如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讓學生跨越空間,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的會議現場,親眼看一看全國人大會議的盛況,并通過舉國上下關注“兩會”的新聞報導,道出關心政治是每個公民的義務,順利引入本框課題要講解的政治知識。在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講到“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tǒng)一”時,教師可以剪輯插入“三個和尚”動畫片斷,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欣賞到政治課教學的美感和動感。
多媒體教學手段要建立在發(fā)揮學生學習政治課的主體性作用基礎之上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政治課中的運用不能脫離學生實際,不能為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而教學。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借用媒體逼真的畫面與豐富的音響,設計好情景,積極利用學生腦、眼、手等感覺器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他們活潑、主動、多方位地思考問題。在學習《生產與消費》時,我設計了“利用電腦工作學習”、“利用DVD娛樂休閑”、“利用網絡購物”、“網絡遠程教育”四幅圖畫,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機、DVD和網絡等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在學習《按勞分配為主體》時,我對《華西之路》錄像片進行了剪輯,讓學生了解華西農民收入分配情況后,進一步讓他們思考“華西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點?”。當今的中學生處于信息時代,關心國家和社會,對新知識和新事物易于接受,接受之余也會有自己的思考。為此,在組織學生討論、辯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必要時還應參與學生的討論,巧妙地把討論引向深入,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從課本知識到提出問題,從上網查閱到討(辯)論,教師要注意點撥,保護學生思考發(fā)言的主動性。在學習《民主決策:作出最佳的選擇》時,我在課件上列舉了兩個實例,一是“燃油稅改革方案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網民在一周內提出5萬多條意見,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倍恰耙粋€擬在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礦的項目,在網民的強烈反對下并經科學環(huán)評后,被環(huán)保部門否決?!庇纱?,我設計了一條討論題“有人認為,網絡具有匿名性、虛擬性的特點,政府通過網絡民意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不可取?!蔽覅⑴c了學生的討論,并提示學生對“網絡民意”、“民主決策的方式”作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政治課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正確處理好幾對關系
首先,正確處理好政治課教學的特點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關系,教師應該遵循政治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制作課件,彰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魅力,化解政治課理論性強、時效性突出、知識抽象、與現實不對稱等難題。其次,正確處理好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手段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關系問題,不能因為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來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手段,應把新技術手段與傳統(tǒng)的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第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關系。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忽視自身的主導作用,選擇內容和素材,不能照搬照抄。需要有我們自己的思考和智慧,千萬不能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取代教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