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英漢禮貌原則對比看其翻譯策略

      2009-06-03 06:28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9年1期
      關鍵詞:禮貌原則文化差異翻譯

      羅 瓊

      收稿日期:2009-03-15

      作者簡介:羅瓊(1982—),女,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和外語教學

      摘 要:禮貌廣泛存在于各民族各文化中,而言語是禮貌的重要的表現(xiàn)媒介,因此禮貌一直是語言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由于文化差異,各個國家的禮貌準則和禮貌用語也各不相同。為此,本文對英漢的禮貌原則進行了對比研究,并嘗試性地歸納出解決英漢禮貌文化差異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禮貌原則,文化差異,翻譯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1-008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40本刊網(wǎng)址:www.hbxb.netお

      禮貌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也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引導著人們的社會活動。在每一個社會的精神文明發(fā)展歷程中,禮貌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不同民族對禮貌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遵循的禮貌原則和判斷標準也就千差萬別,如果只按照某一文化的標準來衡量另一文化中人們的語言行為,往往會導致交際失敗。鑒于此,本文以Leech的禮貌原則和顧曰國的禮貌準則為理論框架,對英漢禮貌進行對比分析,并提出禮貌翻譯應從語用角度出發(fā),采用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的禮貌效果來促進不同文化間更好的交流。

      一、中西方禮貌原則研究

      (一) Leech的禮貌原則

      語言學家Grice在其合作原則中(Cooperative Principle),提出了會話雙方在談話過程中應當遵守的一系列準則,其中包括:數(shù)量準則,即所說的話應包括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質量準則,即話語內(nèi)容是真實可信,證據(jù)充分;相關準則,即談話內(nèi)容要有關聯(lián);方式準則即說話者應避免晦澀、歧義,要做到簡練明了而有井井有條。(Grice 1957:380)

      這套理論解釋了話語的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之間的關系.解釋了會話含義是怎樣產(chǎn)生和理解的。雖然它被許多語言學家所接受認可,但它無法解釋為什么人們在談話中常常違反了合作原則,而非要拐彎抹角地表達真實意圖這一個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Geoff Leech在后來的研究中從修辭學、語體學的角度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認為人們在會話中之所以違反合作原則是出于禮貌的原因。

      Leech的禮貌原則有以下方面:

      1.得體準則:減少有損于他人的表達,盡量多讓別人得益。

      2.慷慨準則:減少利己的表達,盡量多讓自己吃虧。這就是要從對方的立場出發(fā),考慮對方的背景、困難與愿望,盡量滿足對方的要求,擴大對方的利益。

      3.贊譽準則:減少對他人貶損的表達,盡量多贊譽別人。

      4.謙虛準則:減少對自己的表揚,盡量少贊譽自己。

      5.贊同準則:減少自己與別人觀點不一致的表達,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6.同情準則: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Leech禮貌原則的提出,彌補了合作原則的不足,豐富發(fā)展了“會話含義”理論。Leech發(fā)現(xiàn),不少情況下,人們違反合作原則的準則是出于禮貌的考慮和需要,是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意念的表達減弱到最低限度,把一些對聽話人或第三者來說是不禮貌的話,或是略去不說,或是婉轉、間接地說出來。

      例如:

      A:王紅太煩人了!每次自己不打水,總是喝我的水。她自己沒有手??!

      B:她可能太忙了吧。

      又如:

      A:你兒子才十三歲就長這么高啊!

      B:一看就是個傻大個兒啊!

      第一個例子中B放棄了合作原則中“質”的準則,遵守的是禮貌原則中的“同情準則”,第二個例子中B違反了“質”的準則,遵守的是“謙遜準則”??梢哉f,只要我們細心體會一下自己日常交往活動中的話語,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們有多少話語出于禮貌的緣故而“言不由衷”。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無論在哪一個語言集團都存在的,這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二) 顧曰國的禮貌原則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在數(shù)千年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道德規(guī)范和禮貌原則。而中國從語言學角度來系統(tǒng)研究禮貌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的。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顧曰國教授(1992),結合其導師Leech的理論,根據(jù)漢語的文化源與流提出了漢語文化中禮貌規(guī)范的四大特點:尊重、謙遜、態(tài)度熱情、文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與漢語文化有關的五大禮貌準則如下:

      1.貶己尊人ブ泄式禮貌的最大特點是“自貶”和“自謙”。它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成分,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也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中的謙虛品德。

      2.稱呼準則ハ執(zhí)的禮貌行為秉承和沿襲了古代“禮”的精髓,在某種程度上仍然遵循著“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序”的原則。

      3.文雅準則ノ難拋莢蚣囪∮醚叛裕禁用穢語;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需要用委婉語的領域包括死亡、性事、排泄、絕癥、體形、外表、較低下的職業(yè)、犯法行為等,若直言這些事則粗俗無禮。

      4.德、言、行準則サ隆⒀?、行礼脺媲v蛑岡諦形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在言辭上,盡量夸大別人對自己的好處,盡量說小自己付出的代價。這個原則反映了中國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恥有其詞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的傳統(tǒng)思想。

      5.求同準則デ笸準則指交際雙方在諸多方面力求和諧一致,盡量滿足對方愿望。當不得不批評別人或發(fā)表不同意見時,人們往往是“先禮后兵”,“先褒后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都注重“臉”和“面子”,人人都希望“有臉”“有面子”。求同準體現(xiàn)了對聽話者和說話者雙方的面子的維護。

      二、中西禮貌原則的差異

      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由文化決定的禮貌原則在理解和使用上也表現(xiàn)不同。

      (一)稱呼語方面

      漢語中的傳統(tǒng)稱呼對別人要講究敬,對自己要謙,平輩之間也要互敬互愛。即使對待自己家里人,也不能直呼大名,得用相應的稱呼。另外在工作中,中國人總喜歡用姓氏+職務頭銜來稱呼他人。如李書記,劉經(jīng)理,陳主任等。而西方人總喜歡與別人建立一種無拘無束的融洽得當?shù)娜穗H關系,在朋友和熟人之間不喜歡以“先生,夫人”相稱呼。他們認為這樣會產(chǎn)生一定的距離感,因此不管對方的職位高低和年齡長幼,都喜歡直呼其名,甚至連父母子女也不例外。

      此外,兩種文化對禮貌稱呼語的標準也存在著一些差異。像“小/老+姓” ,如“小王”,“老李”在中國文化中感到很親切,但在西方文化中如稱“Smith”為“Small Smith”,就顯得對此人非常不禮貌。又如,teacher在中國文化中可作為稱呼語,而在西方文化中,把對方的職業(yè)用作稱呼語是極不禮貌的。西方稱謂的敬語主要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社會受尊崇者,也就是社會級別較高的人。比如神職人員:Cardinal(主教),Priest(神父),Nun(修女);社會地位、學術地位高者:Your Excellency(閣下) 、U.S President(美國總統(tǒng)) 、Mr. President(總統(tǒng)閣下) 、Physician(內(nèi)科醫(yī)生) 、Ph.D(哲學博士); 以及人們在特定場合相互禮貌應酬語,如Miss(小姐)、Mrs(太太) 、Mister(先生)。

      (二)隱私語言方面

      西方國家重視個體價值,人們的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所以西方人也非常在意并且尊重個人相關的隱私問題,包括:年齡,健康,婚姻狀況、子女情況、收入水平,宗教信仰等等。如果冒然問他們:How much do you earn per month? 或 Have you got married?等問題,他們會認為問話人粗魯無理,毫無教養(yǎng)。然而這樣的問題對中國人來說,正好表示了對他人的關心和熱情。

      (三)贊譽與謙遜方面

      中國文化的贊譽既包括上對下、長對幼的贊賞,也包括下對上、少對長的肯定等,但贊譽的方面主要是人們的才能、人品、修養(yǎng)、道德等,且多限于男性或上年紀的婦女。中國女性,特別是青年女性極不習慣異性在公共場合中對自己的恭維。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贊揚卻無所不至、無所不包,年輕的女性特別喜歡別人在公共場合對自己容貌或服飾的贊美,且坦然接受。另外,中國文化中的贊譽大多采用先褒后貶模式,即先贊美對方,肯定對方的成績后再指出對方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但英美文化的贊揚準則和贊同準則體現(xiàn)了有話直說的文化觀念。

      面對別人的恭維與贊揚,中西方人的反應也不同。漢語的應對,往往是“哪里哪里,做得還很不夠”,有時還自貶自己,或表現(xiàn)得不露聲色。中國人反對過于張揚個性,主張內(nèi)斂、謙和,以集體大局為重。而西方重個性發(fā)展,強調(diào)個人奮斗,接受恭維與贊揚,證明自己的努力有成果,所以總是“Thank you”,并流露出被認可的興奮神情。這正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價值取向與思維方式不同在語言上的映射。

      4.同情準則方面:中國文化素有“尊老、尊長”的傳統(tǒng),我們通常對老年人表示尊敬和同情。我們坐車時給老人讓座,會扶老人過馬路,而老人也會對此表示感激。但是在西方國家,老人都不愿意讓人覺得他老了,他會親自做一切事情以表明他還年輕、有用。如果有人幫他,他非但不感激,還會生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取決于各自對“老”的態(tài)度。在中國文化中,老年人被認為經(jīng)驗豐富,他們?yōu)樯鐣隽司薮蟮呢暙I,因而受人尊敬,老年人也為此感到驕傲,尊重老人是中華文化的美德。而在西方,一談到“老”,人們就有“談老色變”的心理。因為在他們看來,“老”意味著青春已逝,老年人過時的知識被社會所淘汰,他們不愿被當作老人對待,不愿接受別人的同情和幫助,人們也不稱老年人為old man,而稱之為senior man。

      三、針對禮貌因素的相應翻譯策略

      翻譯是一種語碼的轉換活動,是將一種語碼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種語碼表達出來,也就是文化信息的傳遞中的解碼和重新編碼活動,以達到跨文化的社會交際、傳遞、吸收的目的。譯者的基本任務是讓譯語文化環(huán)境中的讀者體驗到在原文文化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原文的各種功能。由于英漢文化在禮貌問題上的諸多差異,因此對于禮貌因素的翻譯應從語用角度出發(fā),采用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注重兩種語言中禮貌稱謂的語用文化差異,以求“神似”。下面就從英漢在禮貌原則上的幾個差異談談在翻譯處理上的幾個策略。

      (一)對稱呼的不同用法

      在中國長幼尊卑一直以來都是很受重視的問題,而在稱呼上英漢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

      例如:

      Sam (son): John, come over here!

      John(father): I am coming!

      在這個例子中,由于在英文化中直呼其名是很正常的,但在漢語中卻是絕對不可以的,因此這里就不能照字面翻譯,而應把其對應的身份反映出來。所以翻譯成:湯姆:爸爸, 來一下! 約翰:來了!

      2.對贊語的不同反應。

      中國人的謙遜在英美人眼中往往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對于褒獎,英美人則坦率接受,但很禮貌的致謝。在翻譯時應注意這種語言習慣。

      例如:

      A: What delicious food youve made!

      B: Thanks, I glad you like it.

      在這里, 就要充分考慮漢文化的“貶己尊人”的原則, 將其翻譯為:

      A: 你做的菜真好吃! B: 哪里, 幾個家常小菜而已。

      3.謙稱、敬稱的翻譯。

      下面來看楊憲益、戴乃迭翻譯的一段文字:

      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辫ぴ唬骸跋壬?,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jiān)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卻?!?《三國演義》)

      譯文: “On the river, arrows are best.” said ZhuGeliang. “I agree with you. But we are rather short of arrows. Would you undertake to supply a hundred thousand for our next fight? Since this is for the common good, I am sure you wont refuse! ”

      就楊、戴譯文來看,譯文充分考慮到英語民族沒有“貶己尊人”的文化習慣,所以把原文“先生之言,甚合愚意”的“先生”和“愚”均略去,“敢煩”譯成“Would you . . . ”句式,既尊重對方,又不失身份。因此根據(jù)英漢語用的特點,中國人喜歡用的像“略談”、“淺談”、“拙作”,自稱“敝人”、“寒舍”、“敝公司”, 抬高他人的如“大作”、“貴府”、“貴姓”等,在譯成英語時可不考慮詞頭字的字面意義,因為英語民族文化中沒有這種文化習慣。

      當然禮貌的差異不僅僅就這幾點,像隱私話題的不同標準(如年齡,收入,婚姻等)、社會地位的不同解釋等諸多因素,在實際翻譯處理中必須針對不同的情況,根據(jù)各自的禮貌準則選擇適當?shù)奶幚矸绞健?/p>

      四、結語

      由于禮貌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又是交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翻譯實踐中,必須重視禮貌因素。既要分析原文中蘊涵的原語文化禮貌特征,又要系統(tǒng)了解目的語文化的禮貌規(guī)范,并根據(jù)譯文的語篇類型,其在譯語文化中所居地位,翻譯目的及目的語讀者層次而慎重、準確地選擇適當?shù)姆g策略來得體地傳遞原文的禮貌因素。

      參考文獻:

      [1]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2]郭愛先.中國人總是否定稱贊嗎[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學刊),1996.

      [3]郭衛(wèi),許之所.中西禮貌原則對比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3).

      [4]何兆熊.A study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ture[J].外國語,1995,(5).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禮貌原則文化差異翻譯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mào)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札达县| 伊川县| 丹寨县| 嘉义县| 安陆市| 桐乡市| 高邑县| 普安县| 淅川县| 南雄市| 社会| 南澳县| 汨罗市| 彰化县| 嘉兴市| 民权县| 五家渠市| 龙岩市| 江津市| 林芝县| 新化县| 安顺市| 恭城| 玉树县| 彰化县| 怀集县| 乐平市| 台南市| 乌审旗| 凉城县| 吴桥县| 云龙县| 宁乡县| 和平区| 班戈县| 社旗县| 高清| 都江堰市| 水城县| 额尔古纳市|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