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娟
摘要: 小學生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師生之間與文本之間的一種生命的對話,心靈的交流,通過對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角色扮演的探討,以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角色扮演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在平常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始終扮演著學生的角色,被灌輸?shù)慕巧?學生學習沒有新鮮感、新奇感,他們的自信心就得不到培養(yǎng)與提高。那么,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中如何設計學習方法,讓學生面臨一個個角色的嘗試和挑戰(zhàn),在不斷成功與失敗的嘗試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閱讀的自信呢?
一、 個性化閱讀中角色扮演的特點
1. 個性化閱讀是自主性閱讀
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它需要讀者自行理解、體驗、感悟這種“寄托某若干意義的符號”。讀者只有真正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對話,才能使文本的意義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這就決定了閱讀只能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越俎代庖。因而教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權利,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臺階式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
2. 個性化閱讀是體驗性閱讀
讀者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的生命之軀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的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在客體上打下鮮明個性的印痕。情感的不同、經驗能力的不同,使學生對文本必將產生多元解讀。閱讀活動只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允許學生帶著個人情感去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xiàn)“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chuàng)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3. 個性化閱讀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
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只有在讀懂、讀通文本,并基本地把握到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識的、情感的、道理的這些根本性的共性,才能引發(fā)出更多、更具有超越文本的個性化的東西。當讀者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生活體驗置于文本之中,在對文本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體驗感悟中,將形象思維喚醒而達到多種功能的活躍水平,進而激活想象、聯(lián)想,這樣不僅可以加深理解、體驗作品,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還可以超越作者的視線,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產生創(chuàng)造意義,使閱讀的價值大于寫作的價值。
二、 個性化閱讀中角色扮演的思路
1. 人物扮演,引導學生感悟原角色的氛圍
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當個演員,排課本劇,通過角色轉換,促進學生心理的揣摩、情感的體驗,從而變學習者為當事者,變閱讀課文為經歷生活,變感受人物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這樣,“角色”就成了引導感悟的橋梁,就能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與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差、心理差,真切地體會到、真情地感悟到、真實地感受到原角色的自信。在語文閱讀中,有好些是要增強學生自信心的課文,如四年級的語文《田忌賽馬》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里賽了幾次馬?
生:兩次。
師:不對,是三次!(學生滿臉疑惑。)其實在第一次賽馬以后,孫臏胸有成竹地向田忌獻策前,在心中賽了一次馬。同學們,如果你是孫臏,你心中賽了一場怎樣的比賽?
同學們紛紛議論,大家通過朗讀、思考、合作、交流,孫臏心中賽的這場比賽是:大王的三匹馬和田忌的三匹馬同時出發(fā),結果大王的上等馬得了第一,田忌的上等馬得了第二,大王的中等馬得了第三,田忌的中等馬得了第四,大王的下等馬得了第五,田忌的下等馬得了第六,
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當個演員,通過扮演角色,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望,使學生真實地感悟到孫臏看到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和齊威王的驕傲自滿,于是給田忌出主意再賽一場時的胸有成竹。同時學生在角色扮演中也認識到自信的重要性,認識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礎,人一定要有自信心。
2. 作者扮演,促進學生閱讀過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語言文字除了包蘊著文本內容、思想情感外,也依附著語言形式、寫法特點等要素。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自主朗讀、自讀感悟去發(fā)現(xiàn)、理解與掌握。如《燕子》一文:“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教師在學生閱讀后可問學生:文中的“落”換“停”“痕”換“根”,你覺得怎樣?使學生在比較中,揣摩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譴詞造句的獨具匠心。如此利用朗讀感悟的教學手段,有效地落實了語言訓練的要求,使學生對豐富的言語材料和生動的表達方式能感受和領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到學校里來,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和行囊,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比缭趯W習《大自然的語言》第一課時后,老師提醒:其實我們同學已成為小詩人了。你能否用仿照課文編一節(jié)詩歌呢?學生為了編詩歌就認真研究起詩歌的寫法,有的仿照二三節(jié)寫:
你看那樹枝上的樹葉,
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樹葉變黃了,
秋天已到人間。
有的小朋友仿照第四五節(jié)寫,如:
枯黃的樹葉在空中飛舞,
你是一張張飛來的電報?
大自然在樹葉上寫著,
秋天已到人間。
有的小朋友,還自己創(chuàng)作格式。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不僅感悟到了文章的結構,而且對學習內容又有了深化。面對著老師的贊賞,同學的肯定,小朋友的臉上寫滿了興奮和自信。
3. 教師扮演,深化閱讀教學研究學習的開展
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意味著引導學生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文本。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新奇感、神秘感、無畏感走進一座座文學殿堂、一個個文學迷宮,邁進一塊塊新大陸。如在學習課文《大自然的語言》的生字,讀通順了課文和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jié)后,請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在講什么,老師把學生的答案歸納成“白云高飄,是晴天”的句式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薦好研究組長,仿照老師的板書格式,人人爭當小老師,把后面的三至六節(jié)的主要內容寫在黑板上,每一小隊學習一節(jié)。同學們邊讀詩歌,邊研究小標題如何概括。結果,各組研究組長在黑板上寫了:螞蟻搬家,帶雨傘;黑色逗點,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大樹砍倒,活幾年。然后大家再一起一節(jié)一節(jié)地讀詩,研究這些小標題寫得正確不正確,寫得好不好。通過討論認為,黑色逗點是喻體,被比喻的實體是蝌蚪,蝌蚪才是大自然的物體,因此把“黑色逗點”改為“蝌蚪游泳”。第六節(jié)最難概括,研究的時間最長,最后在老師的點撥下把“大樹砍倒,活幾年”改為“大樹年輪,告年齡”。因此,最后得出: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近;大樹年輪,告年齡。接著請學生用“這節(jié)介紹什么,它的語言是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這樣的名式說話。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角色的扮演,學生忘了膽小和羞怯,人人放得開,學得輕松,特別有趣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已經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組合,自行設計,把課文編成課本劇,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大量的人文交流,又充分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成文.現(xiàn)代教育知識論[M].太原:山西
教育出版社,2001.
[2]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J].教育研
究,2002(10).
(樂清市雁蕩鎮(zhèn)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