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芹
[摘要] 在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的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中,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體驗學習價值已為大勢。在這些新的教學呼喚聲中,開放式教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取向,成為我們當前教學中新的熱點。
[關鍵詞] 開放式教學 教學環(huán)境 教學內(nèi)容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痹谝匀嫣岣呷w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的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中,我們提供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基礎,更是為學習者提供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的中心任務不再是讓學生“學會”,而是要讓學生“會學”,教給學生在信息社會獲取加工、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在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體驗學習價值已為大勢。在這些新的教學呼喚聲中,開放式教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取向,成為我們當前教學中新的熱點。
一、精心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如我在教學《春筍》一文時,首先,播放打雷聲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做睡覺、醒來、沖破泥土、掀翻石塊、裹著外衣、生長等動作。然后,師說“春天來了,小春筍在春雷爺爺?shù)慕泻跋露夹蚜?可是,有個春筍娃娃還沒醒來。沒辦法,春雷爺爺只好請其他的朋友來幫忙?!苯又?讓學生做春雷爺爺,說說想請誰幫忙,學生紛紛說:“我請春雨姐姐叫醒小春筍?!薄拔艺埓猴L妹妹來叫醒它?!薄拔艺埿『痈绺鐏斫行阉!薄拔艺堁嘧觼斫行阉!弊詈?請學生各自扮演喜愛的角色,一起叫醒春筍。巧妙地創(chuàng)設“喚醒春筍娃娃”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體驗,產(chǎn)生探究心理,發(fā)散思維,享受成功的喜悅。
2.走出課堂,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放風箏》一文時,在學生了解了放風箏的過程后,我大膽創(chuàng)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先讓兩個學生按照課文所寫演一演如何放風箏,然后讓全體學生親手來放一放風箏,體會親自放風箏的樂趣。天空中五彩繽紛的風箏,成功的喜悅使學生一下子興趣盎然,異常興奮。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風箏在空中的美麗形象。
二、精心選擇開放的教學內(nèi)容
1.活用教材,重組教學內(nèi)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是學習的載體。正如葉圣陶先生強調(diào):語文教材只不過是例子,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這門工具,形成自己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靈活選用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自己的教學所需,可適當?shù)貙滩倪M行刪減增補工作。
新課程標準下的漢語拼音教學,每一課都配有與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情境圖”,提供學習字母的情境,用以指導學生觀察,同時配有相應的“語境歌”,幫助識記。如在教學“ao、ou、iu”時,我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按照兒歌一句一行地教,而是隨著學生的回答相機教學,當學生說到小朋友在游泳時學“游泳健兒不怕冷”,談到小朋友的穿著時教“身穿花棉襖”等,真正把學生放在首位,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如,教學聲母zh時,在學生在觀察了表音表形圖后,讓學生自編順口溜“z加椅子zhzhzh;一只蜘蛛zhzhzh;蜘蛛網(wǎng)zhzhzh;一根樹枝zhzhzh”等,學生躍躍欲試,創(chuàng)意紛出。讓學生靈活學習語境歌,教學中將情境圖和語境歌融會貫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滲透教材,加強校內(nèi)外溝通
語文課本大部分都是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生動形象,但也有少數(shù)課文中人物的背景或生平事跡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孩子缺乏那個時代的體驗,很難理解和接受課本內(nèi)容。因此,在開放式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教學內(nèi)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不能受課本知識的限制,而應不斷補充拓展一些學生感興趣和喜歡的內(nèi)容,在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真正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
《我叫足球》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以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和發(fā)展概況。在教學前,我了解到部分學生對足球一無所知,就在導入時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把抽象的概念換成具體形象的事物,使學生對足球有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足球是現(xiàn)代最流行的運動和體會“每當我為別人帶來歡笑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也是快樂的了!”時,我首先播放錄像(從網(wǎng)上下載下來的各國足球隊員激烈的足球賽盛況和人們觀看時熱烈歡慶的場面),使學生親眼目睹當時的激烈場面,感染足球場熱烈歡快的氛圍,使學生在自身課外知識極少的基礎上盡快盡多地了解足球,加深體會。
3.融合教材,加強學科間聯(lián)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我在教學《詠華山》時,在學生充分感知華山語言美的基礎上,我采用讓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組合畫成一幅畫,學生畫的畫,貼的貼,各展其能,當學生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后,展示一生的作品,然后讓學生主動參與民主評議,“你覺得他畫得怎樣?”學生有的表揚學生畫得很好,說“他把太陽畫在小孩頭上很好,因為華山離小孩很近?!庇械奶岢隽诵枰倪M的地方,“我覺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畫錯了,要畫在山的中間,因為山腰是在山的中間?!?/p>
教學中將音樂、美術、語文有機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采用讓學生讀讀、畫畫、評評的方式,使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畫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在語文自主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貫徹開放式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具有豐富科學文化知識,充分發(fā)現(xiàn)和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