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大學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

      2009-07-03 03:02:30徐麗俊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關鍵詞:生命教育和諧倫理

      徐麗俊

      [摘 要] 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主要有四項內容:生命意識—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倫理意識—學會關心,學會做人;和諧意識—學會交往,和諧共處;責任意識—積極服務,回報社會。

      [關鍵詞] 大學生;生命教育;生命;倫理;和諧;責任

      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是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的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新形勢下,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方針,通過生命教育引導大學生捍衛(wèi)生命尊嚴,激發(fā)生命潛能,提升生命品質,實現(xiàn)生命價值。為了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了解現(xiàn)代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浙江工業(yè)大學大學生價值觀調查課題組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杭州高校大學生價值觀狀況進行了調查,認為當前要加強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倫理意識、和諧意識和責任意識等方面的教育。

      一、生命意識: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生命意識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大學生對生命意識的認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迸囵B(yǎng)生命意識,珍愛生命是古之君子的必備素質之一。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最早明確地主張要重視人的生命,要關切人的生命,他是倡導人的“生命和諧”的哲學家。他主張在人世間,惟有生命最可貴,而且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尊貴的,也都是神圣的。

      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是大學生生命教育的起點。生命意識教育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完整的生命觀,形成對生命的熱愛、珍惜、尊重、敬畏、欣賞,并能主動維護生命的權利。

      1、珍惜生命之存在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只有生命存在,才能有發(fā)展。在問卷調查中,被問及對生命的理解時選擇“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的比例占了63.94%,選擇“人應該為自己而活”占了22.02%,選擇“生命的意義在于獲得他人的承認”的占14.04%。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生命存在的意義認識不是很深刻。生命給我們提供了種種機會,讓我們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去感受愛與恨,去體驗幸福。每個人的生命不僅是屬于自我的,也是屬于家庭、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因此那種對生命輕言放棄的人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2、欣賞生命之美好

      在歷經(jīng)疾病、戰(zhàn)爭、災難等之后,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感嘆:活著真好!活著真美!然而,“郁悶”卻成了當代大學生情緒的口頭禪,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生活中出現(xiàn)情緒時,“郁悶”在第一位(25.96%),并有焦慮癥狀(11.55%)。因此,我們要教育大學生用一雙發(fā)現(xiàn)生命之美的眼睛來欣賞生命,用一顆感受生命之美的心靈來感悟生命。學校要塑造大學生感受生命的心理機制:置身于大自然中,面對小橋流水、花香鳥語、藍天白云,能感受自然之美;站在達?芬奇的《蒙娜莉莎》、羅丹的《思想者》面前,聆聽著貝多芬的交響樂、施特勞斯的圓舞曲,能欣賞到藝術之美;從航天英雄楊利偉的事跡,從袁隆平的奮斗經(jīng)歷,能感受到科學之美;從徐虎、李素麗、孔繁森、任長霞等先進人物以及許多平凡普通人身上能感受到人性之美。生命充滿了美好,充滿了詩意,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欣賞,過詩意的生活完全可能。

      3、尊重生命之個性

      生命是具體的、獨特的,而不是抽象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賦、興趣、氣質和沖動等,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教育要時刻讓大學生明白:“我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替代我!無論我身上有多少缺點和不足,我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眰€性成長的過程,是生命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生動性的過程。培養(yǎng)個性的過程,也是一個激發(fā)生命的過程。生命是鮮活的,對個性的壓抑和束縛,就是窒息生命、壓抑生命。

      二、倫理意識:學會關心,學會做人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霸诂F(xiàn)代教育中,人性的教化和知識學習走向了二元分裂。以往那種知識學習和人格培育融為一體的教育不復存在,指向外部世界、指向客體化知識學習的教育成為當代教育主流。”在大學生階段,一旦目標設定結構產生偏差,在大學生中就容易產生學業(yè)增長與道德促進的脫節(jié)。正如懷特(White)所言:“由此可以看出,一個接受‘自由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具有良好道德的人。他對道德的興趣可能只停留在理論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以道德教育由于道德影響為主業(yè)的人所產生的道德缺席或道德的缺位,不能不說是與人性的教化知識和知識學習走向二元分裂有關。大學生作為具有道德集力量的人群,其在倫理維度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的要求就是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人在大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設定中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學會尊重

      本學者池田大作指出:“生命是尊嚴的,就是說,它沒有任何等價物,任何東西都不可代替它。”尊重別人是做人最為基本的要求。尊重具有相互性質,在相互了解的情況下,一個人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他首先必須要學會尊重別人。人沒有等級貴賤之分,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不論是學者,還是文盲;不論是官員,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是人,就應該獲得一定的尊重。

      2、學會寬容

      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格,是一種美德,也是大學生必備的優(yōu)秀品質之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胸懷?!狈鼱柼└嬖V世人:“寬容精神,來源于承認一切人都是不完善的?!弊鳛橐幻髮W生,更應有寬廣的胸懷,寬厚的慈愛之心,以寬容的心包容一切。大學生不對老師泄憤,不對同學私下議論,不對瑣事斤斤計較。

      3、學會關心

      學會關心是當代大學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關心自己。1989年,“關于21世紀教育的國際研討會”召開,該組織提出了“學會關心”的口號,號召青少年“關心社會和國家的經(jīng)濟、生態(tài)利益”,“關心全球的生活條件”,“關心他人”、“關心其它物種”等,21世紀的教育就是“學會關心”的教育。理解與同情是學會關心的基礎,在當前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容易造成一個人良心與同情心的泯滅。所以,要使大學生教育能夠實現(xiàn)學會關心的目標,就必須要召回人們在孩童時代就已經(jīng)產生的善意與同情心。為了避免善意與同情心被懷有不良動機的人所利用,就要求人們必須學會理解,即學會正確地判斷身邊所存在的事物,對于那些需要關心且應當關心的人群,要給予必要的關心,尤其是那些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學會關心,就必須拋棄“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的狹隘觀念,培養(yǎng)五湖四海皆兄弟的集體主義思想。

      三、和諧意識:學會交往,和諧共處

      和諧是科學發(fā)展觀的精髓之一。大學的生命教育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廣泛的和諧,即讓學生與自身生命和諧、與周圍環(huán)境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戈登(Gordon)先生在《學習的革命》中曾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達到以上三個和諧,從而使受教育者在處理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三大基本關系中,能相互適應、相互包容,感到美好與愜意。

      1、人與自我的和諧

      一個和諧的個體生命,總是身心健康的統(tǒng)一體。大學生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生命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問卷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五個方面:學業(yè)(28.69%)、情感(28.63%)、就業(yè)(18.81%)、人際關系(7.82%)經(jīng)濟(7.47%)。適當?shù)膲毫δ艽龠M學生學習,從而變成一種動力,但過于沉重的壓力會使學生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郁悶、壓抑、煩躁等不良心理,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少數(shù)大學生情緒飄忽不定,喜怒無常,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就與別人大吵大鬧,大打出手,為了一點點小事整天悶悶不樂,耿耿于懷,個體生命顯得極不和諧。美國學者馬斯洛(Maslow)提出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其中之一就是:能適度宣泄情緒和控制情緒。所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傳授或提供各種調適情緒、緩解壓力的方法和技巧,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的重要途徑。

      2、人與社會的和諧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處于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是人類生命的一分子,是社會關系中的一個點。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真誠、理解、和睦地相處,構建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和諧合作、共同進步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事業(yè)成功和人生幸福。生命教育必須開展人際交往教育和社會道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生命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人中人,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平等原則、誠信原則與寬容原則,學會理解、尊重與關愛,還要掌握一些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和藝術,以便在社交場合能如魚得水。另一方面,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與社會關懷精神,學會接納他人、欣賞他人,與社會共融共存。

      3、人與自然的和諧

      自然也具有生命意義,具有自身的內在價值。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魯索(Russo)針對工業(yè)文明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日益嚴重的工業(yè)污染和環(huán)境破壞現(xiàn)象,曾提出“歸返自然”的口號。這個口號其中一個深刻的涵義就是要求人們回歸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并以大自然的美麗來批判人類社會的偏頗和人性的丑陋。魯索認為人與自然界本來就是一體的,不能分開,因為人類生命的源泉就在這里。過去,我們提出要戰(zhàn)勝自然,要征服自然,悲劇也就由此產生。這其實是把人與自然界截然對立起來,以“立法者”自居,以“主宰者”自居,那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人的生存意義喪失,精神家園失落。因此,生命教育應讓青年大學生學會關愛自然,保護自然,象對待自己一樣善待自然。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認識非常清醒,74.64%的被調查者選擇“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不亞于經(jīng)濟建設”。這有關愛環(huán)境,自然才會給我們很好的回報,才會給我們的生存提供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否則,自然就會給我們惡報,那就是山不再青,水不再綠,天不再藍,花不再艷,理想的未來不再有。

      四、責任意識:積極服務,回報社會

      人是生活在組織中,這就決定了人必須要對他人負責,在大學中開展責任教育已經(jīng)逐漸成為國際道德教育的潮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指出:人類發(fā)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趨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fā)明者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不同的責任。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學生的責任教育,如美國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規(guī)定之一是:注重“責任公民”的教育。

      1、學會負責

      人的社會化過程也是培養(yǎng)人的道德責任感的過程,責任是人之為人的本質規(guī)定。人必須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一方面,大學生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要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負責,學會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珍惜生命,正視自我,以誠待人,嚴以律己,這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健全人格,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素質。另一方面,大學生有責任用愛心回報社會,當這種責任延伸開來,就成為一種惠及社會的強大力量。大學生要按照社會的道德準則及個體責任的平衡機制,自覺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振興貢獻力量。

      2、學會誠信

      誠信對于身處社會邊緣狀態(tài)的大學生十分重要。它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完善的健康人格的必然內容,是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必要途徑,是走向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必然過程,也有助于對社會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去。加強誠信教育,就要引導大學生在學習時誠信考試,拒絕抄襲,杜絕舞弊;在求職過程中拒絕隨意毀約、捏造“輝煌歷史”的現(xiàn)象;畢業(yè)以后及時償還銀行的助學貸款,不惡意拖欠銀行貸款。

      3、學會感恩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感恩是大學生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是一種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對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促進個體的自身發(fā)展、增強社會的信譽度都具有重要意義。感恩父母,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感恩老師,是他們傳授我們以知識;感恩學校,給了我們學習、求知的良好環(huán)境;感恩朋友,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大學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對家庭、他人和社會常懷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魯潔.邊緣化、外在化與知識化——道德教育的現(xiàn)代綜合癥[J].教育研究,2005,(12).

      [2] 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李永紅,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3] 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 戴曦.大學生生命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猜你喜歡
      生命教育和諧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有效滋養(yǎng)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18:08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西乌珠穆沁旗| 温州市| 南岸区| 略阳县| 平原县| 承德县| 宁国市| 枣庄市| 桂平市| 大埔区| 锦屏县| 西城区| 博野县| 巴林右旗| 繁昌县| 建阳市| 上栗县| 昭苏县| 神木县| 兴国县| 岱山县| 静海县| 通渭县| 珠海市| 连城县| 赫章县| 江津市| 宁明县| 涟水县| 历史| 旅游| 永安市| 合水县| 胶南市| 定西市| 沁源县| 九寨沟县| 仙游县| 万载县| 洞口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