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平 江 娟
“教學生作文難,教學生初寫作文更難”。這可能是在作文教學起點任教的老師的共同感受。教學生初學習作,千頭萬緒;學生呢,剛剛涉足習作,對作文更是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而將電教媒體整合到小學作文起步教學中去,則能很好地帶領老師和學生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變“匿于生活”為“凸現(xiàn)眼前”,把文章寫活
羅丹說得好:“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背鯇W作文的學生,更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運用電教媒體,則能把生活中的情趣美、自然美凸現(xiàn)于學生的眼前。
學生剛剛學寫動物,即使教師課前布置觀察任務,他們的觀察仍是很粗淺的。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電教媒體把學生喜愛的動物們“帶到”課堂上來。教學時,可以以一種動物為例,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以貓為例,我們可以先展示貓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貓的外形。對于需著重觀察的部分,可以定格放大。接著,我們可以給學生觀看一段“小貓玩線繩”的錄像,引導學生觀察小貓活動時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一反三,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加以描寫。
植物描寫是作文起步階段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然而,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是相當漫長的,學生的觀察有一定的難度。多媒體可以瞬間演示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桃樹開花、結(jié)果的過程……這一切,為學生的觀察提供了便利,為初學作文的學生開辟了一條新的航道,使得他們的筆下能流淌出活生生的美。
變“時過境遷”為“昨日重現(xiàn)”,把文章寫新
莊子在《逍遙游》中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边@句話點明了積累的重要性。其實,學生的積累不僅僅指博覽群書,也指積累生活。然而對于初學作文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往往是“做過就忘”,時間一長,時過境遷,想再回憶又談何容易。利用電教媒體,可以為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有力的支持,巧妙地將“昨日重現(xiàn)”。如寫一次旅游,教師就可以在學生旅游的過程中拍攝經(jīng)典瞬間或精彩片斷,在指導習作時用多媒體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這樣,學生才不至于“無中生有”,不至于“東拼西湊”,筆下才能有鮮活的意象誕生。
變“事后補救”為“當場評點”,把文章寫實
當前,習作教學存在一個弊端——周期太長,一篇作文的定稿一般在兩周左右。然而兩周以后,學生對自己當時的構(gòu)思已有所淡忘,教師再組織學生評點已錯過了最佳時機。因此,我們可以在學生的思維處于激活狀態(tài)時,運用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每個學生在計算機上的寫作進程進行及時地了解和反饋,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事后補救的模式。
如在寫《我喜歡的一種動物》時,我運用監(jiān)控功能獲知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強的小杰寫的《金魚》,寥寥數(shù)語,內(nèi)容空洞。我就用耳機單獨與他交談,引導他點擊標著“金魚”的按鍵,一群快活地游來游去的金魚馬上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這時,我給他提出幾個問題:剛一看見金魚你有什么感覺?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條金魚認真觀察,看看這條金魚為什么吸引你??梢宰プ∽?、眼、魚鱗、尾巴、色彩等方面進行重點描述。經(jīng)過當場評點,他的作文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就達到了要求,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
變“越俎代庖”為“親歷親為”,把文章寫好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但如果教師只是一廂情愿地改,而學生是言不由衷、稀里糊涂地寫,則自然結(jié)不出豐碩的果實。久而久之,這種“越俎代庖”的行為還會導致學生作文的“懶惰”行為。我們可以利用Word的互動功能,讓學生親歷親為。通過一篇范例的修改過程,展開全班的交流與會話,使學生學到修改作文的技能。
比如,我們可以調(diào)出某位學生的作文,先請其介紹一下自己的構(gòu)思,然后由全班同學議論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存在問題,存在什么問題,應當如何修改等。老師暫時作為“打字員”,利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和添加符號、著重點、刪除線等,將學生們的看法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在此過程中,大家還可以議論某些改動是否合適,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給以點撥、指導。在學生掌握了方法之后,讓學生各自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的做法,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推敲、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使作文錦上添花,把文章寫得更好。
雖說“萬事開頭難”,但只要我們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明白寫什么、怎么寫、怎樣寫好,使學生逐步喜歡上作文,就一定能使學生贏在作文的起跑線上,進而達到清人王國維所說的“文學之事,其內(nèi)是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的境地,展露“小荷”的“尖尖”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