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虹
損傷日久不愈、骨關節(jié)損傷和骨折后遺癥的功能恢復相當漫長,由多種原因所致,如肌肉損傷、氣血瘀滯、筋粘連、骨折固定后功能喪失、肌萎縮。中醫(yī)認為初痛在經(jīng),久痛入絡,是以絡阻寒凝所致為主。從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科采用關節(jié)舒熏洗治療289例,治愈好轉率達96.9%,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02年2月~2005年2月,我科共計觀察臨床病例387例,均為門診損傷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1)治療組:289例,均為損傷日久不愈、骨關節(jié)損傷和骨折后遺癥。受傷均在1個月以上。其中包括慢性勞損者。本組男性190例,女性99例;年齡12~20歲86例,21~40歲106例,41~60歲68例,60歲以上29例。(2)對照組:98例,收治病例為治療組的收治標準。本組男性66例,女性32例;年齡12~20歲14例,21~40歲41例,41~60歲33例,60歲以上10例。
1.2 方法
1.2.1 中藥關節(jié)舒的藥物組成與用量 威靈仙15 g 、白芷10 g 、木瓜15 g 、伸筋草15 g 、海桐皮10 g 、 姜黃10 g 、松節(jié)15 g 、木通10 g 、桂枝10 g 、乳香5 g 、麻黃10 g 、碎山茨菇15 g 、紫荊皮15 g 、透骨草15 g 、老貫草15 g、 荊芥10 g、 舒筋草15 g 、艾葉10 g。
1.2.2 治療方法 (1)治療組:將關節(jié)舒所有藥物加冷水浸泡于鋁盆中30 min,后將盆置于爐上煎熬,煎沸后15~20 min移開爐灶,將患部置于盆上方,蓋毛巾,先熏后洗,使藥蒸氣將患部熏之,以不燙傷皮膚為適宜高度而熏蒸,待藥溫度降至能用手下去時用棉巾浸洗熱敷按摩患處,順勢功能鍛煉活動,待藥涼即止或30~50 min,每日2~3次,反復煎洗3 d,3 d后另換1劑。9 d為1個療程,用藥3劑,平均4個療程而康復。禁內服,有潰瘍及創(chuàng)傷裂口者禁用。(2)對照組:用溫鹽水洗患處和自動功能鍛煉。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局部、關節(jié)疼痛、腫脹基本消除,關節(jié)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好轉:局部、關節(jié)腫脹、疼痛減輕,關節(jié)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2 結果
2.1 治療組 治愈186例(64.4%),好轉94例(32.5%),未愈9例(3.1%),其中2例對該藥過敏,停藥即止。平均熏洗療程4個,36 d,治愈好轉率96.9%。
2.2 對照組 治愈18例(18.4%),好轉12例(12.2%),未愈68例(69.4%),平均療程與天數(shù)同治療組一樣,治愈好轉率30.6%,以后改用關節(jié)舒熏洗治愈。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42歲,家住雁江區(qū)中和鎮(zhèn)方家村6組,2004年12月9日患者因在坡地上干活不慎跌下1米左右的土埂,致左小腿、踝部腫脹、疼痛、功能活動障礙,經(jīng)攝片示左內外踝骨折,對位對線良好,行超踝關節(jié)夾板固定約7周,復片后骨折達臨床愈合,解除夾板。但左踝關節(jié)僵直、腫脹、活動障礙,經(jīng)用關節(jié)舒熏洗治療4療程而愈,1年后隨訪,關節(jié)功能正常。
4 討論
本病是骨傷科常見多發(fā)病,多見于男性及中老年人。究其病因病機是由初期氣血瘀滯或慢性勞損,同時受風寒之邪侵入,日久則瘀而致痹,痹阻經(jīng)絡,筋脈拘緊攣縮?,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是軟組織粘連,肌腱韌帶變性,骨折后期骨關節(jié)僵硬。使患者長期疼痛,功能活動障礙難以恢復,一直是臨床骨傷科治療的難點。
針對上述機制,擬定關節(jié)舒純中藥配方,共奏溫經(jīng)散寒、舒筋通絡,軟堅散結之功,使肌肉、肌腱、韌帶得以松懈,恢復其彈性功能。方中白芷、乳香、艾葉芳香舒筋散寒,威靈仙、木瓜、海桐皮、伸筋草、舒筋草、老貫草、透骨草溫筋通絡、散寒,姜黃、木通、紫荊皮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山茨菇軟堅散結,松節(jié)利關節(jié),麻黃、桂枝、荊芥疏表開腠理,利藥透達局部組織。諸藥合用共達芳香走竄、舒筋散寒、通絡散結,加之藥溫、煎水熏洗患處的外治之法,使藥力經(jīng)皮膚滲透、直達病所而起治療作用,促進了陳舊性傷筋、骨關節(jié)損傷和骨折后遺癥的康復。
從臨床資料看,治療組治愈好轉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該方法具有方便、經(jīng)濟、縮短解除疼痛和功能恢復的時間,顯示了中醫(yī)藥外治法的特色優(yōu)勢。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