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摘要:國際奧委會和奧運會承辦國都在不斷尋求豐富和完善奧林匹克精神內(nèi)涵的有效途徑。奧運安保強化已成為奧運文化和奧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奧運政治化和恐怖主義等奧運風(fēng)險擠壓下的無奈之舉。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團結(jié)、友誼、和平、進步”的文化訴求和文化資源,是人類尋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心靈圖景,受制于恐怖主義的威脅,卻無法平平安安辦好奧運、享受奧運,折射出了現(xiàn)實境遇下奧林匹克精神面臨的困境。
關(guān)鍵詞:奧運會;奧運安全保衛(wèi);奧林匹克精神
中圖分類號:G81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6-0036-03
Realistic dilemmas confronted by Olympic spir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lympic security protection reinforcement
CHEN Zhi-h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Olympics hosting countries are all constantly seeking for effective ways to enrich and perfect the connotations of Olympic spirits. Olympic security protection reinforc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 of Olympic cultures and Olympic jobs, and it is also a compromised measure taken under the pressure of Olympic risks such as Olympic politicalization and terrorism. Olympic spirits are a sort of cultural need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or “unification, friendship, peace and advancement”, and the spiritual prospect of human beings to seek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but as restricted by terrorist threats, human beings cannot host and enjoy the Olympic Games peacefully, which reflects dilemmas confronted by Olympic spirits under realistic circumstances.
Key words: Olympic Games;Olympic security protection;Olympic spirit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顧拜旦[1]認為:“讓世界各國人民相互熱愛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但是讓人民相互尊重卻并非烏托邦的幻想。為了互相尊重,人民首先需要互相了解?!爆F(xiàn)代奧運會突破了古希臘民族和地域的限制,超越了政治、宗教、種族、語言和文化的限制,成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盛會。奧林匹克運動強調(diào)通過競技比賽,使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通過奧運會消除誤解,加深了解和友誼,達到世界的團結(jié)、和平和進步?,F(xiàn)代奧運會自1896年4月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辦以來,雖然被賦予消除戰(zhàn)爭、倡導(dǎo)和平與消除歧視、尊重差異的歷史使命,但恐怖主義、抵制活動等各種安全風(fēng)險仍然像夢靨一樣纏繞著它,安保成為奧運會舉辦國奧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1”事件后,各奧運會舉辦國更是草木皆兵,大大強化了奧運安保工作??植乐髁x、抵制活動、奧運會期間的戰(zhàn)爭等安全風(fēng)險,都違背了奧林匹克憲章和奧林匹克精神,折射出了現(xiàn)實境遇下奧林匹克精神面臨的困境和無奈。
1奧運會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1.1政治因素對奧運會安全的威脅仍然存在
在奧運史上的各個時期都存在政治因素的威脅。歷史積怨較深的國家在賽場上相遇,對立氣氛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1894年第2屆巴黎奧運會上的橄欖球比賽,分組時德國隊與法國隊恰好狹路相逢,負責(zé)奧運會安全事務(wù)的法國內(nèi)務(wù)部長不愿看到反德情緒引發(fā)示威游行,甚至釀成直接沖突,強烈要求國際奧委會禁止這場比賽。因為德國在1870年普法戰(zhàn)爭中打敗了法國,法國國內(nèi)反德情緒非常強烈。法國民眾得知法德同場競技的消息,反德情緒空前高漲。但國際奧委會一定要舉行這場比賽,要求法國警方高度戒備,防止德國獲勝引發(fā)法國觀眾泄憤的群體性事件。這場比賽結(jié)果以法國隊獲勝告終,從而避免了一場安全事故[2]139。
1976年,非洲國家為了反對種族主義,抵制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上,美英日德加等國因反對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對莫斯科奧運會進行了抵制;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時,蘇聯(lián)鼓動?xùn)|歐國家也抵制這屆奧運會。在政治需要和意識形態(tài)的驅(qū)動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出現(xiàn)了抵制的不諧之音。
政治因素導(dǎo)入奧運會,給運動員和奧運會觀眾帶來深深的傷害。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的足球外圍賽在秘魯利馬舉行,秘魯當時政局動蕩,與阿根廷的外交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摩擦。在兩隊比賽時,裁判的誤判,引發(fā)了秘魯足球迷對政府的失望和對阿根廷的怒火,與警察發(fā)生沖突,最終演變?yōu)轵}亂。這場騷亂導(dǎo)致318人死亡,500人受傷,釀成奧運史上最慘痛的悲劇[2]35-36。
1.2恐怖主義的挑釁對奧運會安全的威脅日益嚴重
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活動遍及歐美、高加索、中東、南亞乃至東南亞的廣大地區(qū),美國紐約、法國巴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埃及沙姆沙伊赫、印尼巴厘島、俄羅斯納爾奇克和印度新德里等地均先后發(fā)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造成慘重傷亡[3]。
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發(fā)生了恐怖襲擊事件,成為奧運史上的分水嶺,防范恐怖主義開始成為奧運會安全保衛(wèi)的主要任務(wù)。1972年,國際奧委會允許以色列選手參加奧運會,引起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抵制行動。慕尼黑奧運會期間,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成員翻過奧運村后墻,摸入以色列代表團駐地,當場打死兩名以色列運動員,劫持其他9名以色列人質(zhì),要求以色列釋放扣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人。西德警方在慕尼黑郊區(qū)機場與恐怖分子發(fā)生槍戰(zhàn),造成全部人質(zhì)和一名特警死亡;恐怖分子5人死亡,3人被俘[2]158。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發(fā)生了奧林匹克百年公園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200余人受傷。
“9?11”事件后,奧運會防范恐怖主義威脅的重要性再度被提升,成為奧運會安保的聚焦點。2000年第27屆奧運會開幕前,奧運會舉辦場館累計發(fā)生的大小事件至少有四五百件?!盎亍苯M織亞洲頭目杜安?伊薩姆迪計劃襲擊奧運會場和悉尼南部盧卡斯高地核反應(yīng)堆,遭到“伊斯蘭團”負責(zé)人的堅決反對而流產(chǎn)。這一恐怖事件的詳情,澳大利亞警方直到奧運會結(jié)束兩年方才獲悉[2]157??植澜M織“東突”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策劃了一系列恐怖活動,制造了中國云南昆明公共汽車爆炸案,造成16人死亡;新疆警方成功破獲“東突”奧運食品下毒案和烏魯木齊人體炸彈案[4]。
2奧運安保強化折射出奧林匹克精神面臨的困境
2.1奧運安保的強化弱化了奧林匹克精神
1912年,顧拜旦在《體育頌》中明確指出:“體育,就是和平!”顧拜旦提出“團結(jié)、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宗旨,奧林匹克成為和平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確定了它在國際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皧W林匹克希望能成為溝通各國人民聯(lián)系的橋梁,增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世界和平,減少戰(zhàn)爭的威脅?!盵5]192
人們雖然推崇“團結(jié)、和平、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宗旨,渴望享受奧運會的激情與夢想,但還是害怕恐怖主義的侵襲,不得不加強奧運安保工作。為了防備恐怖主義,奧運會舉辦國和國際社會都不得不把用于社會發(fā)展和改善社會福利的大量金錢投放到奧運會安保上,實在有違于奧運會精神和奧運會宗旨。
在奧林匹克政治化的過程中,奧運會成為了某些政治集團和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工具,成為和平、民主和公正的障礙,有違“和平、團結(jié)、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宗旨。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從申辦到閉幕,國際上出現(xiàn)了一股阻撓、抵制的政治勢力,政治化北京奧運會的事件不斷出現(xiàn)。這股勢力利用各種政治議題,通過各種方式,抹黑中國政府,丑化北京奧運會,企圖達到阻止奧運會順利進行和丑化中國政府的政治目的,公然挑戰(zhàn)奧林匹克精神和奧林匹克宗旨,折射出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無奈和虛幻。
2.2奧運安保的強化淡化了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的效果
顧拜旦[5]103說:“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奮斗;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健康、更謹慎、更落落大方?!眾W林匹克精神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希望通過開展奧林匹克教育讓青年承擔(dān)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和理想的職責(zé),完善青年的人格,寄希望于青年。奧林匹克精神強調(diào)對青年的教育,但敵不過恐怖主義、奧林匹克政治化和奧運期間局部戰(zhàn)爭等殘酷現(xiàn)實對青年奧林匹克理想的摧殘,讓青年們明白彰顯“和平、團結(jié)、友誼、進步”的奧林匹克精神只不過是個虛幻的烏托邦,稀釋了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的效果。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晚,俄羅斯和格魯吉亞邊境就響起了隆隆炮聲。為了奧運會安全,歷屆奧運安保工作都有傷害奧運會舉辦地公民權(quán)益和弱勢群體的舉措。
奧林匹克精神強調(diào)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途徑,其出發(fā)點和歸宿是青少年身心和諧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秺W林匹克運動憲章》倡導(dǎo)“人的和諧發(fā)展”和“維護人的尊嚴”,提倡把人的身體、精神與意志融為一體,通過體育來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部分奧運會舉辦國的安保措施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奧運風(fēng)險隱患,但這些措施損害了弱勢群體的利益,讓許多人被社會邊緣化,特別是那些血案引起了人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質(zhì)疑和對奧運會的心理恐慌。
《奧林匹克憲章》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容是“和平、相互理解、友誼、團結(jié)和公平競爭”[6]。隨著國際恐怖主義在全球的泛濫和奧林匹克政治化的流行趨勢,奧運安保的強化已成為奧運文化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奧林匹克精神在奧運安保強化的光照下顯得無奈。奧運會無法貫徹“團結(jié)、友誼、和平、進步”的奧林匹克運動宗旨,無法勝任奧林匹克精神對青年教育的重任。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團結(jié)、友誼、和平、進步”的文化訴求和文化資源,是人類尋求和平與發(fā)展的心靈圖景,卻無法平平安安辦好奧運、享受奧運,折射出了現(xiàn)實境遇下奧林匹克精神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顧拜旦. 奧林匹克理想[M]//顧拜旦文選. 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154.
[2] 第29屆奧運會安全保衛(wèi)工作協(xié)調(diào)小組辦公室. 歷屆奧運會安全事件回顧[M].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xué)出版社,2006:139.
[3] 熊光楷. 2005年國際安全形勢的回顧與展望[J]. 學(xué)習(xí)時報,2005(12):2.
[4] 毛春初. 北京奧運會:不同以往的嚴峻形勢[J]. 看世界,2008(8):12.
[5] 皮埃爾?德?顧拜旦. 奧林匹克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任海. 什么是奧林匹克精神[N]. 光明日報,2008-05-06.
[編輯:鄧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