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光芒四射的“古典散文詩”

      2009-07-24 08:51:54馬曉軍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9年6期
      關(guān)鍵詞:藝術(shù)魅力散文詩蘇軾

      摘 要:蘇軾的《前赤壁賦》記敘了蘇子與客夜游赤壁的場景。然而蘇軾并非單純的寫情與景,在主客之間的問與答中蘇軾還巧妙的傳達出了他獨到的人生哲理。筆者通過對《前赤壁賦》中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寫作手法和寫作特色的分析,論述此作品散文詩般的藝術(shù)魅力。

      關(guān)鍵詞:蘇軾 《前赤壁賦》 散文詩 藝術(shù)魅力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繼李杜韓白之后,在文學(xué)史上具有多方面才能,作出了多方面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大作家,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大文豪。然而縱觀他所走過的六十四年的人生道路,卻背負(fù)著太多苦難,而他卻能獨立于世俗的污濁之上,用盡生命歌唱自己的苦澀,舞動自己的辛酸。

      北宋中后期,各種社會問題、階級矛盾日益嚴(yán)重,整個社會危機四伏。對新法抱有異議的蘇軾,在當(dāng)時的時代,也只能用詩賦文章來表達他的不滿,從而引發(fā)了烏臺詩案。自元豐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蘇軾入獄,128天之后被恩釋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蘇軾實際上過的是一種較自由的囚犯生活。他不為逆境所屈,在憂國憂民思想的支配下,他抱定“明朝酒醒還獨來”的打算,力求為國分憂。他時而傍徨、時而清醒,時而沉醉、時而高歌,時而低咽,這一切正是蘇軾生命意識里兩種因素的外在表露,從而也形成了蘇軾獨特的文化人格,也揚起了一面尋求獨立的自我本性的精神旗幟。然而,作為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士大夫,入世與出世的矛盾,使他不能掙脫社會纏繞在他身上的各種枷鎖,在多舛的命運面前,他以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在亦人亦仙的文學(xué)天地中,艱澀地完成了他作為一個人的充滿獨立性的文化精神世界的建構(gòu)。

      《前赤壁賦》屬辭賦體,但又有創(chuàng)新,它一改過去賦體詩呆滯的形式結(jié)構(gòu),界于詩與文之間,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散文詩。其所游的雖是假赤壁,但其所作,卻令黃州的赤壁聲名遠(yuǎn)揚,被人們譽為“湖北五赤壁之冠”,而真正的三國時期曹操和孫權(quán)激戰(zhàn)的赤壁,名聲反倒不及它。它篇幅精短,僅五百余字,然而字字珠璣,句句精致,盡善盡美。它主要由三段文字組成:前段狀景,中段抒情,后段釋理。根據(jù)情感轉(zhuǎn)換的特點形成因景生情、由情悟理的格局,從情感上則可將主線歸結(jié)為樂而生悲,由悲至喜,喜中見理。全文循序漸進,情景交融,情理皆備,極富藝術(shù)美感和哲理性。筆者將從以下方面淺析其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

      一、“變”與“不變”中的曠達超脫

      《前赤壁賦》記敘了蘇子與客夜游赤壁的場景。文章由“月出”、“泛舟”寫起,至“枕舟”、“不知東方之既白”結(jié)束,大家飲酒誦詩,順流而下,通宵達旦,暢快盡興。從文章的外在形式看,它可以被視作一篇游記。然而全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主客問答中關(guān)于人生哲理的闡發(fā)。這兩段議論,是蘇軾用墨最多之處,也是文章的精華之處。

      蘇軾才華過人,更精于武功和吏道,他有書劍報國的大志,有獨立的政治見解。他生活在新舊兩黨斗爭激烈、朝政反復(fù)無常的北宋后期,卻卓然自立、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內(nèi)外如一。此時的蘇軾剛剛經(jīng)歷烏臺詩案,經(jīng)人多方營救才免以死罪,走出牢獄,貶謫黃州。他雖為朝廷命官,行動卻受到監(jiān)禁,生活艱難。他有苦悶、抑郁、激憤,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脫。他身處逆境,卻并不頹喪、沉淪。他出入儒道,濡染佛禪,思想宏博開放,兼容并采,靈活通脫,各有所用。在重大的人生打擊和挫折面前,他提煉概括出“變”與“不變”的人生哲理,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并以自己的境遇、情性和學(xué)問,熔鑄成一篇冠絕千古的名作。

      蘇軾看得深,說得透。在主客問答中,他先借客人之口,道出了人生的三重悲哀。

      (一)為平凡的人生而悲。由英雄與常人的對比而生悲?!啊旅餍窍?,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由赤壁聯(lián)想到當(dāng)年赤壁之戰(zhàn)時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曹操,是十分自然的?!岸癜苍谠铡保皼r吾與子漁樵于江諸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一世之雄尚且隨著時光的流逝灰飛煙滅、不見蹤跡,你我這樣的等閑之輩更是無從提起了。令人不得不悲從中來。

      (二)為短暫的人生而悲。由長江之無窮和人生之須臾的對比而生悲?!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實在是太渺小、太短暫了,這又使人感到悲哀。

      (三)為現(xiàn)實的人生而悲。由幻滅的愿望與無情的現(xiàn)實對比而生悲?!皰讹w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闭捎谙霋昝撋鲜鰞芍厝松谋?,而產(chǎn)生了與仙人同游與明月長終的幻想,又悲哀不已。

      然而清醒地想一想,這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于是這三重悲哀的確是困擾人生的三大問題,也是蘇軾本人在自己慘痛的人生遭遇前痛定思痛的思想反映。那么,人生真是無可奈何,酒醒之后真是幻滅嗎?蘇子作出了曠達樂觀的回答。他接著客人的話題說:“客亦知夫水與月乎?”然后就談起了“變”與“不變”的哲理?!笆耪呷缢?,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子的“變與不變論”,別開生面,邏輯有力。體悟了人生的意義,超越了個人的痛苦。由此所獲得的超脫之樂,是更高層次上的喜悅。這一人生哲理,吸取了中國哲學(xué)和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既深沉又曠達,既超脫又樂觀。讀了使人襟懷開闊,提高識度,受到啟迪。這是蘇軾獨特的思想、品格的結(jié)晶,也是文章魅力獨具之處。

      二、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完美境界

      從蘇軾的“變與不變論”中,可以品出佛學(xué)、道家的影響;可以找出時勢、歷史的影子;也可以體味出蘇軾本人坎坷曲折的境遇,然而這一切都猶如水中鹽、花中蜜,有味而無痕。蘇軾在文章里并沒有進行枯燥的說教,而是用一支爽利多彩的筆構(gòu)筑了一個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變與不變論”是全文的意脈,是畫龍點睛之筆,這是文章的“理”。而文中同時還有一條清晰的抒情脈絡(luò),由開篇月夜泛舟的舒暢,到繼而懷古傷今的悲傷,再到結(jié)尾超脫人生的歡快,整個情緒經(jīng)歷了“樂—悲—樂”的過程,這是文章的“情”?!袄怼?,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本質(zhì)、規(guī)律的認(rèn)識;“情”,是人們對事物的心理感受。兩者雖有顯著的區(qū)別,但同屬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相互間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好的作品總是情理交融、相得益彰的。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闡發(fā)的理,正是情化的理;所抒發(fā)的情,也正是理化的情。而蘇軾用清風(fēng)、明月、江水、小舟所組成的“秋江月夜圖”,就是文章中的“景”。蘇軾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文章達到了寫景、抒情、說理的統(tǒng)一。形象性、抒情性和哲理性的統(tǒng)一,構(gòu)成了虛實相生的深遠(yuǎn)意境。

      三、“隨物賦形”中的錯落有致

      在《前赤壁賦》里,我們還可以體會到蘇軾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的行文特點。無論是景色的描繪,還是情緒的轉(zhuǎn)換,或是哲理的闡發(fā),都如行云流水,自然靈活。正如蘇軾本人所說:“吾文如萬解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凡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币郧榫w的轉(zhuǎn)換為例,蘇子與客剛開始泛舟時心情是愉快的,“飲酒樂甚”進一步“扣舷而歌之”。從飲酒到唱歌,興之所欲,十分自然。歌詞中帶有屈原騷賦的意味,于不知不覺中牽出了一絲悲哀,“桂棹兮蘭漿,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彪S后客人吹洞簫,“倚歌而和之”,那悲咽的簫聲則把快樂的情緒盡數(shù)淹沒了?!捌渎晢鑶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這段精彩的描摹,采用博喻的修辭方式,將無形的凄涼隨物賦形,漸變漸化,巧妙自然。

      蘇軾的文思猶如大江般暢達奔涌,然而他的語言卻極富控制力,全文駢散互見,參差有致。作為一篇文賦,在句式上,他時而散句,時而偶句,有整有散,錯落有致;在用韻上,他時疏時密,有的隔句押韻,有的則三、四句押韻。此外,在有的句子后面他還襯以虛字,增添了語言的韻味。

      蘇軾一生剛正不阿,雖屢次遭貶,卻處之泰然,以其博大精深的創(chuàng)作成績獲得了他的文學(xué)地位。他的《前赤壁賦》以詩樣的語言、散文般的行文,抒寫著江山風(fēng)月的清奇,探討著宇宙與人生的哲理,以其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為世人所傳唱。

      參考文獻:

      [1]游國恩.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2]王水照.蘇軾選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袁行沛.中國文學(xué)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馬曉軍 西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730070;蘭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730070)

      猜你喜歡
      藝術(shù)魅力散文詩蘇軾
      2024 《散文詩》征訂
      散文詩(2023年19期)2023-11-02 11:06:50
      從善如流
      散文詩八駿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3:16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散文詩(選二)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7-08-15 00:47:32
      淺談梨園戲《鄭元和》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52:08
      《美麗人生》中的二元對立
      漫談河南豫劇的“哭戲”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07:00
      試論動漫影片中色彩的藝術(shù)魅力
      甘肃省| 许昌县| 抚州市| 堆龙德庆县| 连州市| 英德市| 河西区| 英超| 朔州市| 迁西县| 大姚县| 民丰县| 余庆县| 中阳县| 泰宁县| 临颍县| 襄城县| 威信县| 平江县| 商城县| 福安市| 岢岚县| 潮州市| 新龙县| 吉水县| 孟村| 天台县| 玉环县| 阜城县| 长垣县| 昭通市| 黄山市| 安化县| 云阳县| 德钦县| 普兰店市| 武清区| 沭阳县| 禄丰县| 东乡县|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