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澤平 殷志平 劉俊武等
摘要:我院《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摸索,積累了經(jīng)驗也反映出不足。進行了總結反思,借鑒其它學校如何規(guī)劃、開展雙語教學的先進經(jīng)驗,針對我院的實際情況,對雙語教學和開展雙語教學所具備的條件重新分析。提出了適合我院的《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授課模式,強調靈活和注重實效,并指出開展雙語教學所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模式選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9-0192-02
1雙語教學有個成熟過程
長期以來,我們受自身條件和學校對雙語教學認定標準的局限,對雙語教學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著自己達到雙語教學的嚴格要求再行組織實踐雙語教學?,F(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個思維是個很大的錯誤,其結果是讓我們不敢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八街梢怨ビ瘛保紫瓤雌渌鼘W校如何規(guī)劃、開展雙語教學。
李建中、陳淵、張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規(guī)劃課題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雙語教學模式有:浸沒式(immersion model)、過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model)和維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種。其中浸沒式雙語教學模式是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語言(或外語)的習得環(huán)境之中,這種教學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特定語言環(huán)境和條件;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媒介語逐步導入教學全過程的模式;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則是指在將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同時,繼續(xù)用母語來維持學生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而在我國,小學和初中還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浸潤式。浸潤式雙語教學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使雙語教學能夠向液體一樣漸漸滲入教學領域的全過程。這四種教學模式各有特色,各適于不同形式的雙語教學。在實施時我們要根據(jù)主講教師的英語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難易程度,以及各學校、各專業(yè)的具體情況,分專業(yè)、分課程、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具體可歸納為五種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穿插英文專業(yè)詞匯。
(2)中文教材、中文授課、穿插英文專業(yè)詞匯和分析講解英文專業(yè)資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課、部分章節(jié)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課。
(5)英文教材、英文授課。
以上的五種教學模式及五種教學方法在雙語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師資、教材的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以選擇,條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難度大的教學模式,條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難度小的教學模式,亦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或將幾種教學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認為,根據(jù)師資和學生的外語水平與專業(yè)知識的實際,在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種類型:
(1)全外型。
即所開設的課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講授。學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學知識這是屬于高層次的雙語教學模式。師生應分別具備教與學的條件。
(2)混合型。
這種雙語教學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與漢語交錯進行講授。這種模式與全外型比較屬于較低一個層次,但對于學生來講易于對知識的接受。這種模式對于初開設或開新課的雙語教學以及廣大教師宜廣泛采用,也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要求。
(3)半外型。
這種模式屬于雙語教學模式的一種較初級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采取這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外語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學生需要占用一定的時間攻讀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語言知識,又需學好專業(yè)知識。上述三種模式,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和教材的選擇,一般是由主講教師確定,因而存在著較大的靈活性和變動性,不夠規(guī)范。這個問題在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應逐步得到解決,使其嚴格按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步入規(guī)范化的軌道。教材選擇的原則是在國際上某一領域優(yōu)秀的、先進的、當代的教材。對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學模式應采取措施,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實現(xiàn)全外型。
李家龍(2004)認為,雙語教學難度很大,要循序漸進。并進一步指出可以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專業(yè)術語后注外文式。這需要教師首先學會這些外文單詞,然后在課堂上傳授中文知識的同時,將對應的外文詞匯講授給學生。這一階段適應于外語水平有限的教師。教師在授課前,需要熟記有關的外文術語,在備課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作準備(這種模式雖然對外語水平有限的教師較適應,但是,由于外文專業(yè)術語的補充和插入,往往影響授課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在教學效果上多少有些影響)。
第二階段,外文術語導人中文講課式。這種方法對教師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熟記有關的外文術語,而且能正確地發(fā)音并講授出來,同時還需要用外文術語組織教學內(nèi)容。由于欠缺外語的交流和互動,這還屬于雙語教學的過渡階段。
第三階段,外文直接導人雙語講解式。這種模式對教師的外語水平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外文術語和詞匯,有正確的發(fā)音,還需要有較強的外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中能用外語與學生交流和互動這種模式可兼顧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使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更為合理。但是,由于教材的不適應性和課堂上外語互動交流的程度還有限,還未達到自然的雙語教學境界,不過已為真正意義的雙語教學做了必要的準備。
第四階段,外文授課,中文補充和外語互動交流式。這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學語言基本上是英語,課堂上的交流語言也主要是英語,在這種環(huán)境下,師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普遍較高,以英語為主的雙語教學也很自然,在我國國內(nèi)要達到這種真正自然的雙語教學模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模式對教師的外語水平要求很高。他需要有較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對外文和教材內(nèi)容有準確的把握,還需要熟悉學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雙語教學經(jīng)驗并以師生間外語互動為補充。
這些實踐或研究結果,給我們上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課,指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實踐中的什么是雙語教學的問題。雙語教學不再高不可攀,雖然開展雙語教學有難度,師資、學生、教材以及教學方法條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尋找突破口,找準切入點,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學習、借鑒和創(chuàng)新。只要我們長期堅持,結合我們的實際,積極探索學習,逐步提高,就能達到較高水平。
2我院《管理統(tǒng)計學》開展雙語教學的審視
2.1條件審視
從師資的角度看,我們有主講教師5人。年齡結構上,4人年齡均在35歲以下;學歷結構上,一名博士,4名碩士,其中3人是在讀博士研究生;職稱結構上,1名教授,4名講師。英語水平上,教授已經(jīng)完成出國留學英語培訓,其他人英語達到6級水平,也有老師參加過公共英語培訓和雙語教學研討班。因此我院管理統(tǒng)計學開設雙語教學的師資條件已具備。
從學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專業(yè)有普通班和國際工商試點班(IBA)。管理統(tǒng)計學通常在第5學期進行,即面向我院大三學生開設此課程。以2005級學生為例,80%以上的學生通過國家英語4級,30%左右的學生通過國家英語6級。IBA的學生們在選拔的時候英語基礎就好一些,因此國家英語四、六級通過率更高一些。學生對管理統(tǒng)計學開展雙語教學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從教學資源上看。具備如下條件:多媒體教室,已經(jīng)制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課件,全英文練習,有經(jīng)典英文參考教材。
綜合來看,我們這個教學團隊已經(jīng)具備在一定層次進行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的條件。
2.2定位審視
理解和定位雙語教學,對我們來說,有過誤區(qū),我們曾經(jīng)對雙語教學的理解是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我校對雙語課程的認定中就有一條,英語表達占到50%以上。這種理解讓我們忽略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有一個過程,強行往雙語教學的高級層次上靠,只會欲速而不達。在我們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教師的自信心不夠,自我否定,將雙語教學視為難以為繼;學生們在期待中發(fā)現(xiàn)雙語只是多了一項新任務,只有負擔,沒有樂趣,興味索然。如果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課經(jīng)驗豐富一些,更能調動氣氛,情況會好點。從往年上課學生們評教打分中可以看出端倪:同一個老師上課,雙語課程的得分明顯少于非雙語課程得分。
2.3授課審視
正是將雙語教學定位到其高級層次上,教師們雙語授課的模式也是勉為其難地“硬著陸”。上課內(nèi)容按照中文版的書(將其作為參考)結構來,給學生提供對應的全英文復印資料當作教材。授課時用全英文的PPT課件,力圖用英文表達。結果授課表述時,內(nèi)容上或者變成了復述PPT,或者變成了中文解釋。英語用得生硬,更不用說要達到單語授課時的旁征博引,信手拈來,這樣遠遠達不到高級層次的要求。學生們的情況也不樂觀,雖然他們可以提前拿到英文資料,但是對厚厚的英文資料認真預習,費時費力,多有逃避,就指望著老師上課講解,特別是原理與方法的演繹時,更是希望獲得中文講解,等到要考試時,就希望老師們出的全英文試題不要太難。事實上,考試也不可能難:平時少了英文的訓練和積累,僅僅是看懂試卷的題目就要大量的時間。慢慢地,學生們變成“等、靠、要”的消極接受者。造成這種雙語教學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師和學生們都沒有準備好。教師要講好雙語課程需要時間學習積累,學生們要學好雙語課程,也要循序漸進。我們的教學模式違背了這個原則。
3我院《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的模式選擇
3.1《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定位
短期來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經(jīng)驗,我們能夠選擇的模式是維持式,或者說是半外型,處在上述四個階段的第二和第三個階段之間。具體來看,我們用中文和英文兩種參考教材,講解上我們中英文結合,具備上述第3和第4種方法的特征。
長期來看,希望通過3年的建設提高,能夠達到過渡式層次和混合型層次以上,到第三個階段以上的水平。
3.2模式的選擇
選擇什么樣的模式,取決于我們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我們著力于條件建設,然后在模式上進階。在短期(建設期),我們主要是立足于維持式,通過專業(yè)詞匯的滲透,局部知識點的英語表達突破,由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等方式拓展,提高教師們的英語表達的能力,建立和鞏固教師們的自信心。這種方法本身也是雙語教學的手段。是對雙語教學方法單詞短語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tenee Mode)和復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體演繹。即分別使用英文單詞短語、整句以及兩者并用來配合漢語講授。
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過去我們的雙語課堂忽略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雙語教學的初衷。雙語教學也可分為單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tional Mode)和多邊式(Multilateral Mode)3種。單向式也稱灌輸式,是指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讓教師最大限度地向學生灌輸信息,并與我國外語教育“會聽不會說”的特點相吻合,對學生而言可能更樂意接受(逃避說),但同時會由于缺乏及時溝通,默許甚或助長部分同學的學習惰性,造成對該課程失去興趣;交互式又稱對話式,是指教師用兩種語言講授,并適時地提問,要求學生兼用兩種語言回答的教學模式(不能純用中文),這種模式可能會影響課堂講授信息量,但由于能達到師生教與學同步,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邊式亦稱討論式,是指在案例討論時允許學生自愿發(fā)言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不善言談的內(nèi)向型學生來說,有充足的發(fā)言準備時間,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選擇教學模式,針對不同的教師,不同的章節(jié),可以靈活。雖然強調循序漸進,但是也能根據(jù)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進行選擇。另外條件不同時,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我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商學院交流越來越頻繁,他們有派老師在我院授課,這時,可以考慮直接進入浸沒式教學,全英文授課的方式。為了保障教學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方教師做助教。
3.3我院《管理統(tǒng)計學》雙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牢記原則。
開展雙語教學,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要“營造氛圍,注重實效”。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不可貪多求快,否則只會欲速而不達。要重視一個術語和一個術語的積累,一個專業(yè)詞匯和一個專業(yè)詞匯的掌握和應用。通過滲透法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教師和學生提高英語水平。
(2)加強教學資源的建設。
目前,沒有很合適的英文教材,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編寫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編寫或組織匯編合適的英文講義,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將學生們從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來,更有效率地學習管理統(tǒng)計學的知識,而不至于湮沒在英文材料的閱讀理解上,同時也能夠訓練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與思維,提高英語水平。另外,就是編寫合適的英文題庫,以及生動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管理統(tǒng)計學》是與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的課程,許多國外最近發(fā)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課程中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對時事的關注),容易使他們上課興奮。多媒體可以盡可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訓練聽力,甚至積極思維。
4結論
雙語教學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語教學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條件選擇不同的模式。關注雙語教學的目的比雙語教學的形式更重要,因此要注重實效,在這個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創(chuàng)造資源在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前提下,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
化學課堂評價途徑探討張華芬
摘要:課堂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化學世界中物質變化的多樣性、復雜性,物質性質學習的階段性和理論理解的有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能力的差異性以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發(fā)展和學生思維的空前活躍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評價的重要性。討論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評價的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教學;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9-0194-02
1注重課堂評價的語言運用,順應學生個性心理體驗
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就會有積極的表現(xiàn)、就會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呢?我認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以往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聽到“不錯”、“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還好”等等這樣的評價語言。的確,這些語言有一定的激勵性,但久而用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fā)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真正讓課堂評價語言發(fā)揮應有的魅力。
(1)評價語言要準確、得體。
評價語言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客觀、準確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不足,既對學生表現(xiàn)出色之處給予肯定,同時又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醒與糾正?!澳慊卮鸬煤芎?,如果思維在活躍一點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對,如果能夠把化學方程式用關系式表示就更能體現(xiàn)你的水平了”,“你這個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這么難的題都做對了,但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知道了學習化學不僅要掌握好基礎知識還要注重知識的遷移,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多練習,思路開闊學習才會提高。也正是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使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一次一次練習中揚長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進步。
(2)評價語言要生動、巧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常活躍。即使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了學習中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2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經(jīng)常用無聲鼓勵,即用表示贊許、喜歡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例如,學生積極思考時摸一摸他的頭,學生有獨特見解時教師傳遞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等。當學生很準確快捷的回答出題目的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當學生拿來書寫規(guī)范、正確的作業(yè)本讓我批閱時,我會為他寫上“GOOD”,讓全班傳閱;當聽到學生精彩的發(fā)言,我會快步上前握手祝賀;當學生沒思考周全,還不知如何回答時。我會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據(jù)學生具象思維突出的特點,還可以巧用有形鼓勵,即用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以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例如,本學期我將學校開展的“爭章活動”與課堂評價緊密結合起來,我與學生一起制定了許多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來評定的“子章”,諸如“好問章”、“合作章”、“進步章”等,當學生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時,我就會及時在他的“爭章本”上蓋一枚“好問章”,從而鼓舞同學們向他學習;當學習小組合作探討時,全組同學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現(xiàn)較好時,我就會給這個小組同學發(fā)一枚“合作章”以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學生們從老師這親切多樣的體態(tài)語言中感受到了關愛,感受到了贊賞,更感受到了那無聲的動力,這一切會推動學生永遠向前、向前。
3運用恰當?shù)脑u價方法,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
以往的課堂評價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教師主要看學生學習的結果是否與課本知識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則不然。動態(tài)生成式的課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智力表現(xiàn)。教師評價時要指出學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價值。以及采取了何種學習方法,這樣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
4師生的心靈對話是課堂評價的重要基礎
課堂是動態(tài)的,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xiàn),個性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彼此溝通,分享快樂,共同成長。要實施課堂評價那么教學環(huán)境必須是民主、平等、寬容的,沒有一個民主的機制、沒有一個平等的支持氛圍,就不可能有個體之間真正意義上的積極的互相推動。學生是現(xiàn)實的、主動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體,主動、健康發(fā)展是他們的權利,更是他們的內(nèi)在需求。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能會有動態(tài)生成?因此,課堂評價得以表征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學習每一位學生,感謝每一位學生,友愛每一位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并努力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tài)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躍在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結果上。
要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課堂評價,還需要每一位教師具備扎實的功底,因此我們需加強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爸R就是力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作為前提條件的。因為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知識面,具有廣泛的知識,才能對學生進行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fā)生的問題。并且需對每一次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找到在教學中的閃光點和處理不足之處,只有通過這種不斷的積累過程,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日漸豐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能力亦不斷增強。
課堂教學課堂評價的理想狀態(tài)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生成性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將著眼點放在挖掘學生的潛能、帶來學生知識技能的拓展、滿足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之上,才能使課堂成為充滿激情和智慧、散發(fā)生命活力的樂土。
追求課堂教學的教學評價,是積極實施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內(nèi)在生命活力成長、發(fā)展的需要,是使每一個人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體現(xiàn)。但評價必須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考慮每個人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知識的多樣化,從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時也是教師生命活動、自我價值得以表征與實現(xiàn)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