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關鍵詞幼兒;音樂;傾聽;情境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5(B)—0054—01
一、引導幼兒學會傾聽
美國著名的音樂家艾倫·科普蘭曾經說過:“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币魳肥且环N聽覺藝術,幼兒的音樂潛能與他們的聽覺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幼兒園教育必須“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視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而幼兒階段是人的音樂感受能力,特別是聽覺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此,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他們剛入園時,就把音樂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和游戲之中。引導他們發(fā)現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并讓他們比較兩首樂曲間的相同處與不同處,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他們的聽辨能力,使他們不僅能粗線條地欣賞音樂,而且還能感受音樂的內涵。待幼兒有了一定的聽辨能力后,我則讓他們先從一些熟悉的音樂作品聽起,如《祝你生日快樂》《找朋友》《睡吧小寶貝》《小燕子》等,再逐漸過渡到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玩具兵進行曲》《野蜂飛舞》等,其間,我對幼兒進行引導:“聽到這音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最想做什么呢?”這樣,幼兒就會從帶有暗示性的聽轉向富有個性的自我欣賞,同時還激發(fā)了他們愛聽、會聽的情感欲望。
二、牢牢抓住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
因為節(jié)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兒感知,而且它也是幼兒體驗音樂美感的重要助力,所以教師應鼓勵幼兒從實際的音樂欣賞中獲得對節(jié)奏的印象,以逐步形成自身對節(jié)奏的內在感覺。而節(jié)奏訓練也是幼兒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起點、突破點。如教師可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能發(fā)出各種聲音的物品,如小鬧鐘,一動會發(fā)聲的玩具等,讓幼兒通過聽,感知它們不同的聲音、節(jié)奏。針對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教師應多采用一些直觀的教具,以便讓幼兒能夠充分運用感官感知事物,調動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在認識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時,我先打擊不同的樂器,讓他們從中感知音色、音調的不同,然后再模擬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使其知道聲音有長短之分,長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最后我又向幼兒出示了由各種小動物表示的“音符卡”。這樣,幼兒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對音樂節(jié)奏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歌曲、韻律活動等,讓幼兒了解幾種節(jié)奏的特點。
三、設置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內在動力。情境教學則能使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利于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境激趣、以趣激學,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自主地探索知識。音樂作為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出一種與其相適應的環(huán)境、氣氛,才能使幼兒很快地投入其中,并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樂語言表達出來。創(chuàng)設音樂表現情境的手段多種多樣,如講故事、即興表演等。如在欣賞歌曲《理發(fā)店》時,我讓幼兒們準備了小剪刀、小鏡子、圍裙、眼鏡、胡子等道具,并將活動室布置成了理發(fā)店,還邀請了班上某位幼兒的家長(這位家長是開理發(fā)店的)現場表演理發(fā),在教室中再現了理發(fā)店里的勞動場面。在這種情境中,幼兒們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理發(fā)店里的勞動場面,同時也理解了歌曲的內容,學習的欲望也被調動起來。
四、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音樂
音樂教學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其最大特點就是通過活動來激發(fā)人的興趣,調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接受教育。而幼兒們在音樂的感召下是非常喜歡“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如我在教幼兒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鼻子在哪里?鼻子在這里,用手指出來”的時候,我并沒有教給他們什么動作,可幼兒卻隨著音樂邊唱邊拍手,并伸出手指指著自己的鼻子??梢姡變禾焐矚g跟著音樂做動作。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使音樂與律動相結合,可以讓幼兒通過律動體會音樂,表現音樂,最終感受音樂之美。
五、接納幼兒的差異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無形動力,強烈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現代心理學認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幼兒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才會有新的發(fā)現。而同一首音樂作品,不同的幼兒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時,幼兒個體的差異也會使他們的藝術表現有所不同。所以,我們要本著素質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接納幼兒的這種差異性,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到成功和樂趣,不斷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