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宇
經濟好的時候,保險公司扎堆推出投連險、分紅險和萬能險等保險產品。但最近,保險公司推出的各種保險產品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
自去年以來,投資型保險頻遭尷尬。首先是萬能險,不僅終結了高結算利率時代,有些甚至被下了“驅逐令”,消失在保險市場中。
至于投連險,自,今年3月15日起,中國保監(jiān)會亦明文規(guī)定,銀行的儲蓄柜臺不準再銷售投資連結保險,這一險種只能在理財專柜,南受專業(yè)培訓不少于40個小時的理財經理銷售等等。這一規(guī)定限制了投連險原有的銷售渠道。
此外,保險銷售渠道優(yōu)勢不再。200g年下半年,保險監(jiān)管部門為銀保業(yè)務降溫吹響號角,壽險公司紛紛響應。今年上半年,為降低成本,保險公司又縮減了銀保補貼。
萬能險停售、投連險降溫、銀保合作難……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為了搶占市場,去年底、今年初,保險公司紛紛圍繞保障型保險產品做文章。
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fā)上各顯神通,比較搶眼的要算個性保險了。例如,中國平安在全國范圍內推出“綁槊勒索保險”,主要針對企業(yè)董事和高管,尤其是經常去海外出差的員工。如果被保險人遭遇了綁架、勒索、產品敲詐、拘禁、劫持或恐嚇,保險公司負責聯(lián)系專業(yè)危機公關團隊,幫助談判解救人質;同時還承擔保額內的贖金、贖金運送損失、危機顧問費用等。
繼綁架險之后,平安又在四川省推出了一批個人責任保險產品,即被保險人由于本身或所有物對公眾利益造成的傷害,要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比如騎車撞人要承擔醫(yī)藥費和誤工費,由于過失引起單位發(fā)生火災造成財產損失等,這些統(tǒng)統(tǒng)由保險公司承擔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民事賠償責任。
除了個性化險種活躍外,沉寂了多日的銀保產品也開始活躍起來。4月,新華保險與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聯(lián)合推出銀保合作新品——“農發(fā)安心綜合保障計劃”,這是新華保險自去年以來首次推出銀保產品。中德安聯(lián)人壽也于同月推出兩款銀保產品,分別是躉交“安裕豐財”分紅險和期交“安裕豐財”分紅險,兩款產品均具有保證保費返還和多倍以外保障的特征。
不甘寂寞的還有分紅險和兩全險,中國平安推出了新一代的分紅險產品——“三鑫”系列保險,包括三款分紅型主險及三款附加重疾險,定位于“低保費、高保障”的大眾化產品。華夏1人壽則專門推出一款兩全保險——華夏退休收入保障兩全保險。這是一款兼退休養(yǎng)老功能的保障性個人壽險產品,在生存保險金開始領取日前,提供身故及全殘保障;在生存保險金開始領取后,提供生存保險金,如果客戶在年滿76周歲后仍生存,可持續(xù)獲得生存保險金直至身故,作為退休養(yǎng)老用途。
泰康人壽也推出了一款兩全險,即集養(yǎng)老積累,保值增值、身故保障三重功能為一體的泰康金利兩全保險(分紅型)。該產品可附加“泰康附加終身住院津貼醫(yī)療保險”,獲得累計最高1000天的住院津貼醫(yī)療保障,成為其區(qū)別于市場同類產品的最大亮點。
個性保險花樣百出,除了綁架險、個人責任險,還有“婚慶險”、租房子還可投?!俺鲎怆U”、雇保姆也可買“家政險”……不過,名目繁多的個性險種太多“命比紙薄”。
記者從一些保險公司了解到,盡管這些保險在推出時都獲得了一定的市場效應,但推出后銷售情況往往并不好。只有一些職業(yè)責任保險、特殊職業(yè)的意外險等太多依靠行業(yè)力量推動投保。
專家認為,個性險本來就是針對特殊人群的,不可能像其他養(yǎng)老保險和健康保險那樣受“追捧”。
而且現(xiàn)在開發(fā)個性化保險的多為財產險公司,相對于保費收入來說,更多的是市場營銷模式的探索。另外,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保險的目的是應對治病、養(yǎng)老和人身傷害,還有些人關注的是保險的投資價值,很少有人愿意為個性險買單。美亞保險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我們當初推綁架險也并不是把這一險種作為市場主打產品來推廣,更多是為了吸引眼球。
以前看八卦新聞,經常聽說某明星為其美腿保了多少萬美金,驚訝之余就會想:瞧人家,還有這種保險呢!現(xiàn)在,個性險的豐富對消費者而言,或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