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芳
情境教學隨著改革大潮進入課堂教學,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課堂在情境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情境教學打破了以往常規(guī)的、單調的教學模式, 改變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厭倦情緒,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發(fā)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情商。
1. 以生活展現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兒童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生動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兒童眼前。以生活展現情境,在作文教學中是為了讓學生從生活的源泉中獲取豐富的寫作題材。但是生活的場景是廣闊的,這就需要教師依據作文教學目標,認真選取鮮明地富有典型意義的場景,安排觀察順序,考慮指導觀察、啟發(fā)思考的導語,再帶領學生走向生活的情境,從而進行作文教學。它適用于觀察作文的教學。在小語三至六年級的習作訓練中就有許多觀察性作文,如:“寫一寫家鄉(xiāng)的景物”、“寫一處瀏覽的景觀”、“寫《觀察日記幾則》”等等。
以生活展現情境,不僅僅是引領學生去觀察大自然,還應引領學生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南京市朱萍老師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積極組織開展調查、競賽、展示、游戲、策劃、設計、實驗、制作等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個典型的生活情境中,并把作文教學融入到這些活動中;不僅擴大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也讓作文為學生的生活服務,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這種生活展現情境的創(chuàng)設手段顯然是成功的。
2. 以表演體會情境
表演體會情境是通過角色的扮演來進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寓言、故事等都是讓學生表演的好材料。那些狼、小山羊、大公雞、小馬等等,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爭相扮演。教材中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大家眼前,學生們成了熱情演員或觀眾,一下子全部進入了教材描寫的情境中。
3. 以音樂渲染情境
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人,無論是聽音樂、賞繪畫、觀文字都能置身其中, 而“心憤憤,口悱悱”,怡然自樂,與創(chuàng)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其中最具感染力的當是音樂。選擇恰當的音樂來渲染語文學習的情境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好辦法。在詩歌鑒賞時,我選擇了《斯卡布羅的集市》這首悠揚而纏綿的樂曲作為開頭,學生一下子進入了情境,沒有人交頭接耳,沒有人昏昏欲睡,沒有人嘻笑打鬧,他們仿佛心靈被洗滌了一般,靜靜地陶醉其中,品味著,想象著……我告訴他們,詩與音樂是相通的“感于內而發(fā)于外”,都是創(chuàng)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要想欣賞詩歌,就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也可以在意象之外聯系自身的經歷,這樣就可以深刻領悟詩歌的意境, 也只有融入其中,才可以感悟到詩歌語言的生動美和節(jié)奏美。借助音樂來創(chuàng)設情境,悄悄地把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4. 以現代教學技術增強情境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教育、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教學改革和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活力。由于現代教學技術有機組合的功能,把文字、圖像、聲音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把學生帶入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身臨其境之感,覺得生動有趣,為情境教學增添直觀和動感的效果。
5. 以教師創(chuàng)造情境
教師的表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謂“身教甚于言傳”。語文課有別于其他課程,它首先培養(yǎng)的是“人”,其次才是“才”。語文教師應該凈化和錘煉語言,豐富和拓展知識,以嚴格而公正的言行、自信而優(yōu)雅的風度、寬容而含蓄的態(tài)度、幽默而睿智的談吐,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文化氣息濃郁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好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端正身心,崇尚文明,自覺地生發(fā)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情境教學的最高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少了許多應試的壓力,正可以發(fā)揮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輕松愉快、歌聲飛揚、書聲朗朗、揮灑自如的語文課堂不是夢,“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的效果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