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影響漢英語言學習的社會因素

      2009-08-25 09:37:50方建珍
      新媒體研究 2009年15期
      關鍵詞:社會因素文化內涵

      [摘要]長期以來漢英語言教學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習慣上只注重語言教學本身,而忽略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導致漢英語言學習者對目標語的語法知識均比本族的人的還棒,但實際的語言能力卻不盡人意這一奇怪現(xiàn)象。這種缺失遠非語法詞匯的錯誤可比。其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語言的社會因素所致。擬從漢英語言的社會現(xiàn)象、文化內涵、政治概念及歷史性四個方面闡述社會因素與漢英語言學習的關系,希望對漢英學習者有所裨益。

      [關鍵詞]漢英語言學習 社會因素 文化內涵 政治概念 歷史現(xiàn)象

      中圖分類號:G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10162-02

      一、漢英語言教學中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

      語言沒有階級性,它成為了不同人使用的交流工具。民族語言是在形成和發(fā)展它的該民族中使用的,但其他民族的人也可以學習它、使用它。語言之所以成為人們之間的交際工具,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語言形式(包括內在和外在形式)的普遍性,如所有語言都有元音和輔音,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語、謂語和賓語,詞類都可以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劃分;二是語義的普遍性,如許多表達人類生活、描述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最基本詞匯,在許多民族的語言中都能找到等值或近似的詞語。這些普遍性是人類相同語言機能的反映,它超越了任何一種自然語言的時空界限,使外語學習、教學和研究以及翻譯工作成為可能。

      但是,各種語言之間在語音上的差異,語法上的不同,詞匯上的區(qū)別,表達方式的異樣,也給外語學習和翻譯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因此,無論中國人學英語也好,外國人學漢語也好,多數(shù)人都要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語音、語法和詞匯上。這無疑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然而,掌握了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匯是否就能得心應手地使用這種語言呢?不然。拿中國人學習英語來說,如果僅僅掌握了英語的語音、必要的詞匯和語法概念,而對于英語國家的民族、歷史、政治、地理、文化、科學、宗教缺乏了解,那么在使用英語時仍會碰到許多困難。同樣,外國人學習漢語時,情況也是如此。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外語工作者必須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識,或者說,學習外語不僅要注意它的語言因素,同時應該注意它的社會因素。但是我們在語言教學中對這一點還沒有足夠重視,沒有把背景知識緊緊地結合到教學中去,因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教學效果。許多學生對此也沒有充分注意,只有當他們在語言實踐中鬧了誤會,出了笑話之后,才開始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之處。

      以下提供幾個例子,增強人們的意識和警覺,盡量避免不愉快事情的發(fā)生。

      例一:有個中國學生請一位美國老師修改作文,外國人花了很長時間修改完畢,那中國學生在取作文時真誠地說“浪費了您那么多寶貴的時間,真不好意思?!边@位美國老師一臉的不高興——難道我辛勤勞作只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學生只要按照他們的習慣說上一句“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work/time.”(我真要謝謝你的工作/你所花的時間。)那肯定會博得美國老師的歡心。

      例二:清朝大臣李鴻章出訪美國時曾在當?shù)氐囊患也宛^款待各方官員。他在祝酒詞的開頭是這么說的“我們略被粗羹,請各位光臨,聊表心意。”次日,他的祝酒詞被譯成英文登上報紙后,那家餐館的老板大為惱火,他責怪李鴻章把佳肴說成“粗羹”,嚴重影響了餐館的聲譽。執(zhí)意要李鴻章賠償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以上的祝酒詞如在中國念,人們會覺得順理成章,因謙遜是不朽的美德。而在對外交往中由于受這一東方式“客套”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的),易引起誤會,甚至使西方人感到不悅或困惑。

      例三:服務員或公務員為外賓做了什么事,人家說“Thank you.”之后,有些人會發(fā)自內心地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被颉斑@是我的職責?!庇⒄Z是“It's my duty.”這話容易引起西方人的誤會——那事本來他(她)不想干,只是出于職責才不得不做。盡管你做了好事外國人還是感到失望,可謂“吃力不討好”。此時的得體(符合西方的習俗)回答是“I'm glad to help you./I'm glad to be of help.It's a pleasure./With a pleasure.”(我很樂意為您效勞。)因此由于漢英社會因素的不同的影響,謙恭未必能討好對方。

      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往往也會鬧類似的笑話。前不久美國的一個漢學家在一個外交場合見到一位他所認識的我國著名學者,他為了表示友好和親熱,就說:“你這老小子,怎么還沒有死啊!”全場頓時嘩然,而那位卻還不明白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他之所以失禮﹑出笑話,據(jù)說原來在字典上看到過這句話,后邊著道:“見到老朋友﹑老相識時表示親熱的話”。問題在于,字典多半是從語義上來解釋語言現(xiàn)象的,至于它的社會因素,則很少涉及。

      上面說到的那一類事情,我們幾乎隨時都會碰到。這些例子中出現(xiàn)錯誤,都不在語音﹑語法和詞匯方面。問題的癥結在于學習外語的人常常片面地注意語言因素,而忽略了它的社會元素;只注意從教科書和辭典上接受一些孤立概念,而往往忘記它在社會交際中的實際效用。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發(fā)展史都在一定趁程度上反映了該民主的文化上的發(fā)展﹑政治上的革命﹑自然和地理情況上的演變、生產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語言的語法功能和交際功能是兩個不完全等同的概念。當我們說一句話或使用一個詞語時能否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不但受語言因素(正確的語音﹑語調﹑正確的語法和詞語的運用)的制約,而且還受語言的社會因素的制約。

      二、漢英語言學習中所反映的文化內涵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鏡象折射,透過漢英民族的語言層面,窺見的乃是這兩個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tài)。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呈現(xiàn)在語言的方方面面。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構素,是語言大系統(tǒng)賴以生存的支柱,因此文化差異在詞匯上體現(xiàn)得最為突出,涉及的面最為廣泛。在此我們不妨舉數(shù)例,以資佐證。

      例一: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大凡興工動土,都要查看地形環(huán)境,看它是否得“風”得“水”,然后擇宜土,避兇地。這就是古代相地術中的所謂“風水”。清人范宜賓著郭璞《葬書》云:“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無風,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帮L水”之義,由此可大略窺之??墒?英美文化中只有相面術(physiognomy),卻沒有相地術。在英美文化里,大凡信奉基督教者,死后均葬于教堂墓地,并不考慮什么“風水”。興工動土雖宜亦擇“宜土”,但一般無“避兇”之意,而是出于對建筑方面的考慮。這種語言文化內涵特質的差異導致了語言系統(tǒng)中的“詞匯空缺”。

      然而,“詞匯空缺”只不過是文化汪洋中的一滴水,更能反映文化差異的乃是不勝枚舉的詞義聯(lián)想。

      例二:雖然中國養(yǎng)狗現(xiàn)象日趨平凡,但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狗的形象多半是令人厭惡的,許多成語,如“狗膽包天”﹑“狼心狗肺”﹑“狐群狗黨”﹑“狗仗人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都是貶義詞。至于“落水狗”﹑“哈巴狗”﹑“走狗”都是為虎作倀的幫兇的形象。但在英美等國狗不但是玩物,而且還被視為家庭一員。英語中有關狗的成語,除了像going to the dogs(每況愈下,走向滅亡),to feel like a dog's dinner(覺得身體不舒服)﹑be dog-lazy(懶極了)等個別的詞語外,絕大部分都不包含貶義。因此,人們有時可以用…dog 來形容一個人,如:gay dog(快樂的人)﹑lucky dog(幸運兒)﹑old dog(老手)﹑top dog(勝利者)等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自己是一個“上了歲數(shù)的人”或“快樂的人”,你把他的話譯為an old dog或an gay dog,他是接受不了的。對沒有這種表達習慣的許多國家的人來說也是接受不了的。這是漢英學習方面尤其要注意的方面。

      正因如此,在漢英語言學習中,不了解語言這種“文化信息”,有效學習和交流勢必受阻。為了避免“望文生義”,建議學習者關注兩個方面:一是要弄清詞﹑句以及語段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字面意義;二是要吃透附加在語言之上的文化信息。

      例三:由于缺乏天文知識,把“Milky Way”譯為“牛奶路”,已成為貽笑大方的話柄;向外商推銷國產“白象”牌電池時,在廣告中大肆宣揚“white elephant”之性能,卻不知“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可能產生的“笨拙”含義,以至聰明反被聰明誤;外籍教師休息室門上寫上醒目的“Rest Room for Foreign Teachers”,以示照顧,不知restroom乃盥洗間之別稱,以至使外籍專家啼笑皆非,這是在詞面意義對等和文化對等之間隨意劃等號的結果。以上所述,是很值得注意的,否則,盡管你漢語﹑英語講得再好,也達不到理想的交際目的。

      三、漢英語言學習中所反映的政治概念和詞匯

      政治概念和詞語的含義更是令人捉摸不定,眾說紛紜。原因有二,一是生活在不同政體下和有不同社會經歷的人有獨自理解,文化差別使得詞的涵義發(fā)生變化;二是詞典學家政治家,乃至普通人往往按自己的見解和立場解釋詞語。國際會議中的論爭常由此而起。語言學界把這些詞分為二類:一類會引起強烈的不同反響和好惡情緒,如police(警察)﹑soldier(士兵)politics(政治)﹑capitalism(資本主義)﹑army(軍隊)﹑dictatorship(專政)等,稱之為SNARL words(直譯:吼叫詞);另一類給人們愉快和美好的意念和感覺,但含義上卻有細微差別,如clever(聰明)、justice(正義)、democrocy(民主)、motherland(祖國)、brotherhood(平等)、humanism(人道)等,稱之為PURR words(直譯:咪咪詞)。

      例一:關于freedom(自由)

      自由乃美好字眼,但誰也不能確切地說它究竟是什么。Freedom of speech(言論自由)人人渴望之,但沒有任何國家不設新聞檢查的,誰也不允許中傷和造謠。人們在love of freedom(熱愛自由)的同時,須認真弄清它的含義是什么。

      例二:關于Communism(共產主義)

      在《高級英語》Advanced Enlish第一冊第五單元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written by Winston S.Churchill)中,英國首相即頭號反共分子丘吉爾,在發(fā)言中反復使用此詞意指前蘇聯(lián)這個與英國政體決然相反的共產主義政權。面對希特勒發(fā)動的對前蘇聯(lián)的突襲,丘吉爾以一個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銳嗅覺,覺察到希特勒最終目的是要擊敗英國,達到征服西半球的野心。他最終改變政治策略,毅然決然地站在Communism(共產主義)一邊,和他以前心目當中的“devil”“魔鬼”前蘇聯(lián)一道,對付共同的敵人希特勒,從而完成了與“devil”“魔鬼”的對抗到與“devil”“魔鬼”的聯(lián)合這一轉變,這才誕生了這篇政治家極付感染力的著名發(fā)言。但在社會主義政體下,Communism(共產主義)會給人們愉快和美好的感覺。可見在不同政體下有著不同社會經歷的人對同一政治術語有著不同的見解和立場。

      例三:關于politician(政客,政治販子)和statesman(政治家)

      Politician是“政治家”嗎?反過來說,對漢語中的“政治家”這個詞,英美人應該怎么理解呢?有些略知英語的中國學生把它譯作politician這是不合適的。他們不知道politician這個詞的涵義。在美國,英語politician這個詞往往有很強烈的貶義色彩,引起別人的蔑視。它指為謀取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這個詞還有“精明圓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意。漢語“政治家”這個詞應譯為statesman,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中都很貼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國家的明智之士;人們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為statesman。Politician(政客,政治販子)所在多有,而statesman(政治家,國務活動家)卻寥寥無幾。有的英漢字典注釋politician一詞時,把政治家作為第一義項,往往引起誤解。

      漢語中的“政治”一詞也難于譯成適當?shù)挠⒄Z。在多數(shù)情況下,譯成pilitics不能確切表達原意,因為politics的涵義之一是:“采取欺詐和不正當?shù)氖侄胃阏位顒印?《新編韋氏大學詞典》):“在一個集團中進行策劃,搞陰謀”(《朗曼現(xiàn)代英語詞典》)。在選擇合適的英語詞時,可以根據(jù)漢語上下文的意思,把“政治”這個詞譯為political activities(政治活動),political work(政治工作)或political study(政治學習)等。

      再舉liberal和liberalism為例。把Liberal Party譯為“自由黨”是合適的。不過自由黨主張什么呢?可以說自由黨主張liberalism,但liberalism又是什么呢?在漢語中把liberalism譯為“自由主義”。中國人常說的“自由主義”與自由黨的政治主張究竟有多大關系?就“自由主義”這個漢語詞的最廣泛意義來講也說明不了這個問題。

      我們有時說:“他犯了自由主義(的錯誤)。意思不過是說此人做了令人不滿的事——也許有點違反紀律,也許沒有出席應該參加的會議。這與西方人所理解的liberal或liberalism風馬牛不相及。

      以上幾個例子,與其說是語言因素方面的問題,倒不如說是社會因素方面的問題。為了學好漢語和英語,學習者應該更多地學習語音語法詞匯以外的相關知識,從而跨越不同的政治見解和文化傳統(tǒng)在人們之間形成的障礙,使?jié)h語和英語成為學習者之間傳遞思想和感情的信息。

      四、漢英語言學習中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

      語言的發(fā)展直接起因于歷史情況。中國與英美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差異很大,這決定了漢﹑英歷史文化背景帶來的語義差異。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時期很長,勞動人民在舊社會受盡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壓迫,對舊官僚們更是深惡痛絕,因而產生了許多深刻揭露封建制度的丑惡現(xiàn)象和對反動官僚統(tǒng)治表示反抗的習語。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官架子”﹑“打官腔”﹑“瞞上欺下”﹑“土豪劣紳”﹑“官官相護”﹑“何官無私,何官無魚”等。甚至在現(xiàn)代中國,由于少數(shù)干部貪污腐化,也產生了“關系”﹑“后門”等頗具特殊含義的此,這對西方人來說是令人費解的。在英國歷史上,英語是十五﹑十六世紀之交形成現(xiàn)代語言的,比法語和意大利語都晚。由于當時許多英國學人以拉丁語著書,再加上在此以前,古代和中古英語時期的英國受外來民族侵略或征服比較平繁,受外來文化影響很大,所以源自拉丁語﹑法語的英語成語很多。如,Art is long,life is short(生有涯而知無涯[來自拉丁語:ars longa,vita brevis est]);Fortune favours the bold(天佑勇人[來自拉丁語:Fortuna favet fortibus]);Two dogs over one bone seldom agree(大利當前難同心[來自法語:deux chiens nes'accorden point unos]);After dinner,mustard(雨后送傘[來自法語:La moutard apre`s le diner])等。我們知道語言存在于時間,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展。這些已經作為英語成語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家落戶,并對英語的發(fā)展和完善起了積極作用。

      漢語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不少地名﹑人名在其漫長歲月的使用中具有濃厚的歷史特征。

      例一:關于漢英中的地名﹑人名

      “泰山”是中國人都熟習的一個地名,它除了“我國著名五岳之一,即東岳,在山東部,主峰在泰安市境內”這個基本義之外,還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如“泰山壓頂”,“重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等象征高大﹑莊重﹑神圣的說法?!疤┥健边€是對己妻父(岳父)的敬稱?!疤┥健钡膬群猿銎胀ǖ乩韺W的范疇,是因為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泰山”作為“五岳獨尊”﹑“名山之祖”,它橫空出世,西臨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連漢武帝登臨泰山時也不禁驚呼:“高矣,大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

      (見《華夏文化詞典》1988年12月第一版,P.684)歷代帝王登基稱帝,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祭告天地,尊泰山為神。又如“中流砥柱”中的“砥柱”和“東山再起”中的“東山”都是指地名,只是人們在使用時已很少想到它們。在人名方面,有“名落孫山”﹑“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等,其中“孫山”﹑“司馬昭”均指人名,分別都有自己的典故。在中國以“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又是家喻戶曉的歷史詞語。英語中也有含歷史語義的人名﹑地名,常用來代替普通名詞,起修飾上的借代作用。如John Bull約翰牛(代替英國人),Romeo羅密歐(代替情郎),Uncle Sam山姆大叔(代替美國),Munich慕尼黑(代替妥協(xié)投降,出賣弱小國家的事件)等都有各自的典故。這類歷史詞義若不解釋清楚,對方是很難理解的。

      例二:關于漢英哲學思想體系

      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在1840年前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基本構架而雜以釋﹑道思想的混合物。英國可算是西方歷悠久的國家之一,基督教文化和西方哲學是英國文化的主體。這種傳統(tǒng)文化思想差異也必然要反映到詞義上來。例如,在華夏文化中“龍”字是漢語民族人們頗為熟悉而有好感的。它除了“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之一,與鳳凰﹑麒麟﹑龜合稱四靈”這個字義外,還常被視為中華民族象征?,F(xiàn)在稱炎黃子孫為“龍的傳人”?;实蹌t自命為“真龍?zhí)熳印?皇宮建筑及帝王所用器物陳設,均以九﹑五為貴,以飾龍為尊,如龍椅﹑龍床﹑龍案﹑龍袍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表示對龍的信仰和崇拜,取其吉祥神異,如正月十五耍龍燈﹑五月初五賽龍舟等。連漢語習語“望子成龍”﹑“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打地洞”﹑“龍鳳呈祥”等也都蘊涵著人們對龍的信仰和崇拜之情。然而在英美國家,人們則會聽dragon(龍)色變,它常被用來指“兇暴的人”。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所以英語dragon還有“[圣]海怪(指鯨魚﹑鯊魚﹑鱷﹑海蟒等)”之意,詞組the old Dragon 意為“魔王”。

      例三:關于詞語“花”flower的歷史文化內涵

      縱觀漢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漢語還常用“花”比喻年輕美麗的女子,如:花容月貌﹑如花似玉﹑花枝招展等等。同時還用“花”“草”等喻妓女或與妓女有關的事物。例如,花魁﹑煙花巷﹑煙花女﹑殘花敗柳﹑花街柳巷等。這也是漢語文化的一個特點。但英語里flower(花)卻沒此意義若要表達妓女或與妓女有關的概念常用含有street(街)這個詞的詞語。如,woman of the streets(妓女﹑野雞),live on the streets(過妓女生活),go on the streets(變成娼妓),walk the streets(買淫)??梢?英語和漢語在各自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蘊含的差異尤其突出。

      以上所談的,只不過是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在相互學習對方語言的過程中的點滴問題,但卻給人們提出這樣的真理:不了解社會就學不好語言,更掌握不了活的語言。同時它也提醒人們:學習任何一門外語,決不僅僅是語音語法和詞匯三大要素的問題,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了解社會和文化的過程,這樣學習有助于在交往過程中消除差距,達到真正的相互了解。了解這一點對于中國的漢英學習者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教學與文化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年第1期.

      [2]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

      [3]陳原,《社會語言學》,學林出版社,1993.

      [4]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84.

      [5]《新編韋氏大學詞典》.

      [6]朗曼現(xiàn)代英語詞典》.

      [7]Hymes.D.H.(ed.),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1964,Harper & Row,New York.

      [8]Greenberg,J.H.(ed.),Language,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1971,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9]S.I.Hayakaya,The Use and Misuse of language,1966.

      作者簡介:

      方建珍(1959-),女,漢族,昆明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文化。

      猜你喜歡
      社會因素文化內涵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xiàn)狀的社會因素分析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異性研究
      淺談對傳統(tǒng)紫砂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16
      網(wǎng)絡學習社區(qū)中情感因素和社會因素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9期)2016-04-21 01:51:00
      陸游羲皇情結形成的社會因素
      商(2016年7期)2016-04-20 18:52:05
      學術不端行為的社會和個人因素分析
      建構宗族的社會因素探析
      外汇| 临潭县| 富阳市| 莱州市| 新安县| 沁阳市| 壶关县| 贵港市| 和平区| 重庆市| 抚州市| 乌恰县| 韩城市| 屏东县| 长丰县| 桐庐县| 游戏| 闸北区| 蓬溪县| 达尔| 乌海市| 洪泽县| 修水县| 信阳市| 娄底市| 五指山市| 丹阳市| 昌宁县| 岑巩县| 绥阳县| 栾城县| 清原| 台北县| 金塔县| 武汉市| 全南县| 万载县| 南汇区| 洛阳市| 罗源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