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原 黃香英
在從事中學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能夠完成德育目標,通過什么渠道完成德育目標。多年來,我們嘗試著利用以下幾種教育資源來完成德育目標。
一、利用節(jié)日進行德育
節(jié)日,有一個國家所獨有的,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有許多國家所共有的,如五一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等。節(jié)日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獨具魅力的文化,每年我們都要過許多節(jié)日,做好節(jié)日文章已經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種手段,實踐證明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節(jié)日前,我們通過班會、板報、講座等形式,講節(jié)日的來歷,宣傳節(jié)日的風俗、禁忌等,讓學生了解節(jié)日、走近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我們依照不同的節(jié)日安排不同的活動和作業(yè)。如“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中,我們安排了“替父母做一頓飯”“給父母端一杯水”的活動;清明節(jié),請老軍人、老革命講戰(zhàn)爭故事,帶領學生給烈士掃墓,緬懷先烈;國慶節(jié)時布置“我和爺爺比童年”的作業(yè)等。
如此,學生在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中,再加上節(jié)后的反思、總結,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著德育目標。
二、利用詩歌進行德育
我國是詩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可以說是詩的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詞佳作。他們詠祖國山河、抒個人情懷、寓人生理想,許許多多的詩篇蘊含著哲理,充滿人生智慧,這些詩篇給我們以啟迪,給我們以力量。面對如此一大筆精神財富,我們怎能熟視無睹?我們要讓這些詩歌成為德育資源。除了要求教師寓德育于詩歌教學中外,經過全體教師討論、醞釀,我們精選了八首古詩來完成不同的德育目標,這八首詩是:《長歌行》《游子吟》《憫農》《蜂》《明日詩》《別董大》《登鸛雀樓》《梅花》。對這八首詩,要求學生會讀會背,加上老師講解。讓學生在朗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初步理解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積極學習;吟詠著“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去感受母愛之無私偉大;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許多學生知道了節(jié)儉、愛惜糧食……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教育效果,我們將這八首古詩制成了版面,懸掛在教學樓一樓走廊,使每一位學生時時受到啟發(fā),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三、利用反面教材進行德育
多年來,我們的德育工作堅持用正面事例教育學生,但也沒有忽視反面教材給學生的警示作用。比如我在品德課上講“孝敬父母”這一章時,就引導學生舉一些他們身邊虐待老人的事例,學生一聽群情激憤,一個個爭先恐后講自己看到和聽到的一些不善待老人的事情。對這些實例,我引導學生去和書本上的典型對照,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人應該孝敬父母。這節(jié)課我沒有過多講解,整個課堂大部分交給學生,學生在這種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對比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啟發(fā)。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