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玲
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不僅改變著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正面臨著重大變革,這場變革不僅僅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更重要的是將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方法等產生深刻的影響。筆者就怎樣在物理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談一點膚淺的看法。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主要存在平鋪直敘、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枯燥等缺點。而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以實現教學最優(yōu)化。在物理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錄像、錄音、幻燈、課件、新穎器材等),可以使物理教學由抽象變具體,由微觀變宏觀,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從而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高度交互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意識,體味成功喜悅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語言、動作、圖片和簡單的實物來烘托氣氛,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難以提取長時記憶中的有關學習內容。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夠提供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tài)化。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實驗探索或檢驗”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即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技術,創(chuàng)設有關學習情境,展示問題,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筆者作了較多的嘗試,如用“仿真物理實驗室”的交互性,探索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情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味成功的喜悅。
通過計算機課件模擬物件情境引入
例如在“電流”概念教學中,“電流”概念比較抽象,可以利用計算機模擬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讓本看不見的電流變成動態(tài)的畫面,加深學生對電流的感觀認識,從而為建立電流概念打下基礎。再如引入“彈性勢能”時,小球碰撞彈簧片的形變不易觀察,可用“動畫”將其展示出來,學生仔細觀察碰撞過程。
應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更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的起點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在物理科的學習中,學生由于無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論,而對物理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阻礙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但應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直觀地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和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抽象到具體的轉變比如機械運動中的相對運動、回聲測距、透鏡成像等,中學生很難接受也很難描繪清楚。就相對運動的內容,即可應用計算機來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護的過程,配上聲音效果,讓學生從聲音、圖像全方位感受,如置身于其情境,直觀地掌握該節(jié)的內容。
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動靜的相互轉化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物理現象出現的時間極短,學生還沒來得及看清,該過程就已經結束。學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質,給教學帶來困難。如平拋運動就可以使用數碼相機把其運動全過程拍下來,然后進行制作,利用計算機可反復操作,使學生認識其過程。同時還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時刻的靜止畫面來解釋它下落時的特點。教學中的難點就容易突破,省時方便。
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從微觀向宏觀轉移由于條件限制,物理教學中有些物理的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演示,學生只能從理論上了解。像原子物理這部分內容,學生理解不深刻、記不住,這時可以應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進行動態(tài)的模擬演示。
因而,應用多媒體技術讓枯燥的物理理論得以升華,形象而又直觀的過程感染學生的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更加崇尚科學,因為科學有無限的魅力。
應用多媒體技術便于師生間雙向交流,更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不便于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真正改變學生和教師的位置,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當學生有問題時,可以及時提出或利用計算機網絡與同學討論,從而多渠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學生對某個物理現象有自己的觀點時,也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研討和交流,教師提供解答。這樣在雙向交流中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現代教學思想??梢?應用多媒體技術于中學物理教學,有助于教學中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符合當前教育發(fā)展趨勢,給教學順利轉軌提供一種模式。
總之,物理教學中合理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它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促進物理教改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威縣第什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