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色彩能引起人一系列敏銳的、復雜的、連鎖的心理反應。色彩不僅使人產生明和暗,冷與暖的感覺,還使人產生興奮或抑郁、輕松或緊張、安逸或煩躁等心理效應。這種色彩效應也能對學生聽課的情緒、記憶、想象、思維、注意力等心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多媒體課件的出現(xiàn),教師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時,對于容易寫錯和難以區(qū)別的字,板書常采用“以色彩強化記憶”的方法,在公開課教學板書中,比較注意色彩的點綴外,平時教學已不再注重色筆的合理運用。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中,特別是那些教學條件一般、現(xiàn)代教育技術跟不上的學校,教師更應充分利用“色彩效應”。只要精心選擇手中的各色粉筆,重視色筆的畫龍點睛之妙,就能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板書魅力,提高教學效率。語文課堂教學板書中的“色彩效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色彩揭示主題。教師在開始上新課的時候,把課文的標題用不同的色彩板書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隨著老師一起分析課題的含義。這樣,容易突出教學的中心內容,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集中到課文的中心問題上來。如在板書“金色的魚鉤”這一課題時,可用黃色粉筆突出“金色”二字,其余三字用白粉筆板書,學生就會帶著“魚鉤為什么是黃色的?”這一懸念急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在自讀課文后聯(lián)系課文結尾:“在這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一句來理解,自然就明白了“金色的魚鉤”中“金色”二字揭示的是老班長舍己為人的精神比黃金還貴重的主題思想。教師再用紅色粉筆把“舍己為人”四字寫在“金色”的下面。這樣,課文的重點就自然而然地擺在了學生的面前,對課文的理解就變得簡單起來。此外,如果把相近或截然相反的兩件事物用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其特點,也可進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如《科利亞的木匣》可以這樣設計:白色粉筆板書“四年前埋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黃色粉筆板書“四年后埋 九歲 步子大 五步”,紅色粉筆板書“ 懂得: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時間在變,人也跟著在變。從而揭示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著變化”這個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一來,突出了中心,文章重點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二、以色彩喚起想象。要使書本中的無聲文字變成學生頭腦中清晰的畫面,離不開想象,而色彩能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渡倌觊c土》一課中作者用文字描繪了一幅神奇的圖畫:“深藍的天空中掛者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教學時,我邊賞析,邊在黑板上用相應的色筆勾畫“藍天”“黃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板書中絢麗的色彩,課文中迷人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激起了學生像作者一樣對少年多彩生活的無限留戀和向往。又如教《小小的船》時,色筆能烘托出一種歡快的基調,加上文字的旋律美,激發(fā)出學生欣賞美、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三、以色彩渲染意境。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睂懙氖庆o景:明亮的月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照進了松林,清澈的泉水在石頭上靜靜地流淌。寥寥十個字,勾勒出了一幅清幽、明凈、自然、和諧的山水圖。為了讓學生眼中有此美景,我們可以用色筆來勾勒夜空的明月、錯落有致的松樹、清澈見底的流泉、潔凈可愛的石頭等,再現(xiàn)詩人眼中秋夜的靜穆,讓孩子們在一幅優(yōu)美的簡筆畫前,遠離塵世的紛爭與喧囂,使心靈得到凈化。教《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句和杜甫《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時,用相關色筆板書詩句中對應的詞語,讓色彩引學生漸入情境,領悟詩意。真是巧著一色,勝過千言萬語。
四、以色彩強化感情。不少課文描寫了美與丑、善與惡、正確與錯誤、人物與環(huán)境等等因素的尖銳沖突。對于這些運用對比手法寫的文章,用不同的色彩板書,可擴大反差,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對比感,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把作者鮮明的愛憎,渲染得淋漓盡致。板書時色彩的運用,能生動體現(xiàn)課文內容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灰雀》時,就可以分別用黃色和綠色代表列寧和小男孩,用紅色在桃心圖形中寫上“愛”字,讓學生體會到列寧愛鳥、愛孩子的情感,喚起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愛。
五、以色彩刻畫性格。一般情況下,黑板上多色粉筆同時出現(xiàn),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負遷移。但若用得高明,卻又回味無窮。教《我們家的貓》一課時,用白、黃、藍、紅四色板書這幾個字,色彩斑斕、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貓的個性特征。這樣的色彩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用心良苦。
可見,彩色粉筆若在課堂上運用得當,有“四兩撥千斤”之功效。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應充分重視和發(fā)揮這種無聲色彩語言的作用,在精心備課的同時還要備“色”。平時注意逐步學習和積累用“色”的技巧,不斷提高自己的增“色”素養(yǎng),添“彩”水平,使課堂板書達到“濃妝淡抹總相宜”的境界。
(責任編輯:羅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