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建武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常常處在一種人人能做卻人人不愿做的尷尬局面。究其原因,則在于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德育當作一項專業(yè)性不強且枯燥、乏味的工作,使得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往往也是底氣不足。通過《故事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我們明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德育。
首先,健康的德育應該回歸德育自身的邏輯,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挖掘出道德倫理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連接點。在這方面,故事法的采用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在各種美麗的道德故事中,人生的智慧、真情的溫暖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在觸動和召喚著學生的心靈。這種教育方式實際上就是“欣賞型德育”的真諦所在,其要旨就是要通過對各種德育內(nèi)容的審美化改造從而使學生自覺、自愿并愉悅地接受道德的熏陶。
其次,德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育者充滿智慧。德育工作的價值屬性決定了德育不可能像智育中的學科一樣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就能夠取得效果。德育的根本任務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一個人境界的提升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和外在的強制就可以做到的。我們雖然可以憑借各種外在的力量使學生大量背誦各種道德條文,但是卻很難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真正意識到這些條文背后所包含的道德意蘊。這就注定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必須采取適當?shù)姆绞讲拍苡行?。對故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無疑就是針對德育自身的特點所開展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實際上是需要教師高度的智慧投入的。
最后,德育是一項最具魅力的人道事業(yè),需要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自覺擔當。道德是人之為人的重要屬性,由此便凸顯出德育在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對于這樣一項事關個體幸福和社會福祉的人道事業(y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有責任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yè)的態(tài)度投入其中?!肮适沦Y源庫”的建設所體現(xiàn)的廣大教師自覺的教育使命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德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希望。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北京,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