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香港政府公民教育政策的演變趨勢

      2009-09-21 09:48:02王世偉曹彥杰
      中國德育 2009年6期
      關鍵詞:香港政府公民香港

      王世偉 曹彥杰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香港是一個歷經(jīng)風雨變遷之地。鴉片戰(zhàn)爭之后,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香港終于回歸祖國。香港經(jīng)歷了許多重大政治事件,這對香港公民教育的演變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貧w之后,香港政府所轄的教統(tǒng)局及相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來推進公民教育。同時,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香港的公民教育采納了很多在國際上處于前沿的公民教育思想,在香港實踐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論。與內地比較而言,香港公民教育具有很多獨特之處,例如,重視在學科中滲透公民教育,各種社會力量,如義工局、非政府組織、慈善團體等,都參與到公民教育行動之中。其中,重視公民的參與式學習,則是香港公民教育的突出特點,下文將集中圍繞這一點展開論述。

      一、殖民政府時期:推動學生課外活動與社會服務

      1966年4月,香港發(fā)生反對天星小輪加價而引發(fā)的騷動事件,滋事者多數(shù)是青年學生,這充分反映了青年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青年問題引起了政府的重視。1967年9月初,教育司署便通告所有官立小學,每日應舉行一節(jié)“德育訓練”,其目的在教導青年學生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方面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并幫助學生提高對個別問題的思辨能力。至此,香港開展公民教育的序幕正式揭開。

      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才開始提倡課外活動,尤其自1966、1967年騷亂后,港英政府積極介入,鼓勵學校開辦活動,甚至政府直接舉辦課外活動,以疏導青少年的情緒,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政府視課外活動為訓練年輕市民的一種手段,致力推進種種青年活動。除文娛康體活動外,政府又和其它社團引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參加社會服務行列。各大、中學生的社會服務組織紛紛建立起來,策劃青年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工作。進入上個世紀70年代,青年服務從康樂活動和領袖訓練開始,逐漸發(fā)展為預防社會不良現(xiàn)象、發(fā)展青年的個性、領導能力、公民責任感、善用余暇以及督促他們積極參與志愿小區(qū)服務計劃。

      課外活動的廣泛開展,社會服務組織紛紛建立,對培養(yǎng)年輕人的社會實踐精神有積極意義,其中既孕育了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又為后來公民教育的開展積累了大量實際運作經(jīng)驗,奠定了青年社團組織上的基礎。

      二、過渡時期:

      《中英聯(lián)合聲明》發(fā)表,

      催生一系列公民教育文件

      盡管香港政府的上述舉措為參與式公民教育的開展打下一定基礎,但港英政府總體上還是忽視主動參與的公民精神,重視培養(yǎng)的是遵紀守法精神。香港回歸祖國前,港英殖民政府推行“疏離祖國的子民教育”,令香港人對國情十分陌生,在公民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缺失。例如,在20世紀50至80年代期間的香港中學課程中,中學歷史只教到1945年;公民教育課程中,只重視個人的私德、個人與群體及社會的關系,回避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在公民權責方面,偏重灌輸奉公守法、禮貌待人的意識,回避監(jiān)督政府等相關政治參與的公民意識。這種教育培育了子民式政治文化,“人們只知道政治體制的存在及遵從政府的行政產(chǎn)出,對人民本善的權利和義務不甚了解,即一個被動、服從、合模的子民身份”。回歸祖國后,香港人從港英殖民政府統(tǒng)治下的“子民”,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公民教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從過渡時期開始,香港政府就開始籌劃公民教育的問題。

      1984年中英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明確了香港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宣告了香港回歸過渡期的到來。同年,香港政府發(fā)表了《代議制在香港的進一步發(fā)展》白皮書,賦予教育署通過學校課程來推行公民教育。

      1985年初,香港教育署根據(jù)上述原則,與課程發(fā)展委員會共同研究,確定利用正規(guī)課程內所有的學習機會,以跨學科的方法,作為學校開展公民教育的基礎;同時,利用隱蔽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態(tài)度的影響力,幫助學生發(fā)展成為負責任的公民。課程發(fā)展委員會于1985年8月頒布了《學校公民教育指引》,把公民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這份文件涉及到幼稚園、小學以及中學,勾畫出各階段要傳授的知識、技能等,對教育者如何進行公民教育提出了建議。但《指引》過于強調社會穩(wěn)定,回避主權回歸問題,對民主教育的態(tài)度比較曖昧,被很多學者批評為“保守”“非政治化”及“非國家民族化”。政府又于1986年成立公民教育委員會,推廣公民教育,提高學生與市民的公民意識和公民責任感。

      1996年,香港政府頒發(fā)新的《學校公民教育指引》,修正過往的偏執(zhí),嘗試從國家本位和世界格局入手,重新定義香港公民,指出現(xiàn)今的公民發(fā)展、民主參與和其他政治價值,包括國家民族主權和統(tǒng)一、國際化等是互相依存的關系,需要適當平衡。《指引》明確提出了公民參與的思想:對于公民的學習者來說,掌握公民的價值觀和發(fā)展相關的公民態(tài)度同等重要;它同時認為學生“需要有一個義務去培養(yǎng)關心民眾、關心社會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一個人成長為具有參與意識的公民所需的一個重要素質。要成為一個有參與意識的公民,學生還要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能移情共感、尊重和欣賞不同的觀點”。這份文件首次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公民意識,奏響了香港政府推進參與式公民教育的號角,為香港回歸祖國后的公民教育鋪平了道路。

      三、回歸祖國后:

      “參與式公民”理念

      融入課程改革之中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后,之前被回避的國民身份、民族認同感等方面的內容重新受到重視,香港特區(qū)政府進行了很多改革以推動公民教育。進入21世紀之后,香港教育進行許多重大變革,香港學校的公民教育受到了政府和民眾的關注,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之一。

      1998年,香港學者黎國雄就發(fā)出這樣的呼吁:“未來的公民教育模式應循參與實踐性教育為主導,讓年輕人實質體會公民所應具備的情操……充分讓年輕人有足夠機會就直接影響他們的事情上有參與決策的機會?!辟嚢厣⒑賯ピ诰C述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后指出:社會需要積極開展并實踐主動公民(active citizenship)的參與式民主,否則不能滿足地方社會朝向國際化和全球化的發(fā)展和競爭。這兩位學者認識到了“參與”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沒有清晰說明參與式公民的內涵。李榮安教授則比較清晰地說明了參與式公民的含義,在他看來,所謂“公民參與”,是指以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來認識、參與、投入公民事務,最終目的使學生在日后成為知行合一的積極公民(active citizens)、有效公民(effective citizens)及極盡所能的公民(maximal citizens)。由此可見,“積極”“高效能”“極盡所能”,是公民在參與中形成的基本素質特征。

      2000年,香港政府頒布《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報告書。這一文件進一步深化參與式公民教育,指出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下,每一獨立主權的政治社會在朝向開放的知識型社會的發(fā)展時,民主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報告書鼓勵學校開設獨立的公民科及在非正規(guī)課程中進行公民教育,鼓勵學校成立有選舉參與的學生會,培育學生的民主公民能力;引導學生熱愛他們學習及成長的學校社區(qū),從而擴大到關心整個香港社會。

      2001年,香港政府頒布《課程發(fā)展路向》報告書,建議學校改變過往“知識學習”的路向,進行“生活事件”和“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提倡“專題研習” (類似于內地的研究性學習)與“閱讀中學習”兩者并重。在政府的倡導與支援下,學校生活實踐的學習,如學生會的選舉參與、服務學習、專題研習等,逐漸成為參與式公民學習的重要媒介。

      2002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是近年來香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文件。公民教育是這項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件把“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當成五種重要的學習經(jīng)歷之一。由此可見,香港政府把公民教育定位為一種參與性的、實踐性的動態(tài)過程,而非知識性、說教式的接受式學習。《指引》強調“采用生活事件的方式整合不同范疇的價值教育,從而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促進學生全人發(fā)展”。在主題方面,該《指引》克服了《學校公民教育指引》中存在的內容過多、重點不突出的弊病,它提出了五種首要的價值觀與態(tài)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和承擔精神。

      《指引》十分重視服務學習,明確提出服務學習是所有學生及教師都要參與的活動,重點強調以下四個方面:①社區(qū)服務或服務他人,是培養(yǎng)多個首要價值觀的起步點。② 每年學校都應為每個學生提供服務他人的機會,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或鼓勵學生找出他們樂于服務的社群或社團。③ 在校內及社會上有極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服務去培養(yǎng)正面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④ 通過服務他人,學生可理解別人的需要,體驗對別人的同感同情,并幫助他人改善生活質素;培養(yǎng)責任感和承擔精神,并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yǎng)成堅毅和豁達的品行。

      在完成任務時,學生會產(chǎn)生滿足感,并因此孕育信心,承擔更多的服務和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指引》提出的五種價值觀強調公民的義務與責任,要培養(yǎng)這五種價值觀,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相關的班會與學生會的運作、社會考察、社會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真正了解學校、社區(qū)乃至國家的實際情況,深入理解個體與他人、國家以及社會的關系。只有通過這些參與式的學習活動,才能最終讓學生在內心深處認同這五種核心價值觀。

      總之,從過渡時期開始,香港的公民教育政策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對公民教育的態(tài)度由疏離轉向重視,但回避積極參與的公民精神;香港回歸之后,政府倡導培育積極參與的公民精神,以漸進的方式推進參與式公民教育,“主動參與、積極實踐、關心社會”的公民精神成為公民教育政策的靈魂。與內地學校有所不同的是,香港的中小學在課程設置與教材開發(fā)、選擇方面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很多學校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各種各樣的校本課程,開展各種參與式活動來推進公民教育。通過多種形式來鼓勵公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香港的公民教育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顯著特色,在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1.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廣東廣州,510275 ; 2.臨沂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山東臨沂,276000】

      責任編輯/楊建偉

      猜你喜歡
      香港政府公民香港
      論公民美育
      從“修例風波”談香港的國民教育
      香港政府在推進家庭生活教育服務中的角色、職能變遷及啟示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香港之旅
      軍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展與拍
      收藏與投資(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電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香港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37:23
      公民選舉權的平等保護
      琼海市| 湄潭县| 栾城县| 桦南县| 彭水| 淮南市| 绵阳市| 南澳县| 灵宝市| 康保县| 马山县| 托克托县| 乌拉特后旗| 辽宁省| 天全县| 黄梅县| 沙河市| 左权县| 南阳市| 奇台县| 安岳县| 连云港市| 天镇县| 潮安县| 夏津县| 类乌齐县| 杭锦后旗| 邯郸市| 苍溪县| 红原县| 宁陕县| 长春市| 孝感市| 莱阳市| 涿鹿县| 鄂伦春自治旗| 琼结县| 商丘市| 商城县| 镇赉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