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寶 王青龍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試驗比較法、調查訪問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暑期少兒初學蛙泳速成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踐與研究,探索安全、快速的教學方法,提高暑期少兒初學游泳培訓的教學效果。通過對少兒初學蛙泳教學實踐研究證明:借助背浮板、滑水板等教學輔助設備,采用循序漸進的教法,在少兒初學蛙泳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速成性。
關鍵詞:少兒 初學蛙泳 速成教學法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試驗對象
本研究的試驗對象為我校體育教學部于2007年暑假舉辦的暑期少兒游泳培訓班學員共計298人。其中6-16歲266人,16歲以上32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教學前查閱有關期刊、書籍等文獻資料二十余篇為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論依據(jù)。
1.2.2 調查訪問法
在文獻資料收集、研究的基礎上,就本研究有關問題走訪部分游泳教學方面的專家、教授及游泳培訓班學員的家長。
1.2.3 試驗比較法
對初學者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關系進行研究。①分組方法:將每期學員按年齡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男女混合,原則上年齡越小,人數(shù)越少。每組人數(shù)在15-28人之間。②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實驗組采用速成教學法進行教學,所有學習班均連續(xù)上課10天,每天2學時。傳統(tǒng)教學方法:基本按腿部動作、手臂動作、手臂與呼吸配合動作、完整配合動作教學的步驟教學[1];速成教學方法在水深1.1-1.4m的淺水區(qū)進行,采取的步驟、措施、方法、進度如下:
第一步:陸上蛙泳腿部動作模仿練習:(1)游泳安全知識教育和上課須知,強調不經(jīng)教師同意不能私自摘掉背浮板和滑水板。(2)俯臥在練習凳上做“收—翻—蹬夾—停”腿部動作模仿練習。要慢收快蹬,翻腳掌,蹬腿時邊蹬邊夾, 腿蹬直時雙腳剛好并攏,并稍作停頓。(3)坐在地板上作“收—翻—蹬夾—?!眲幼?腳部在同一水平面運動,切勿有彈腿動作。第1-3次
第二步:借助背浮板、滑水板水中腿部動作練習:(1)學員手拿滑水板、腰部系牢背浮板,由教師幫助學員逐個下水。教師先幫助其浮起兩腿并攏,并帶領其在水中滑行,以消除怕水心理,并熟悉教學輔助器械。(2)當學員基本消除了害怕心理后,要求其伸直雙臂,雙手放松扶滑水板,絕對不能下壓,教師在后握住學員雙腳,幫助其學習正確的腿部動作,直到其能獨立蹬腿滑行。教師再幫助下一個學員下水練習。(3)當學員能自由的在水中蹬腿滑行時,教其用嘴在水面上進行呼吸,呼吸和腿的配合要領為收腿吸氣,蹬腿吸氣。(4)練習時教師應注意觀察每個學員的動作,并及時糾正錯誤。每次課游泳距離為400-800米。第1-3次
第三步:單手扶板,單手劃水和腿部動作配合練習:(1)陸上劃臂和蹬腿配合模仿練習。兩腳自然站立同肩寬,兩臂前伸并攏,掌心向下,按口令做劃臂與蹬腿配合練習: ①抓水、②劃抱、③夾肘夾臂時屈腿;④聳肩伸臂時蹬腿。(2)單手扶板、單手劃水和蹬腿配合的水下練習。單手手臂伸直扶板于頭正前方,并保持靜止,另一只手進行劃手練習,和腿部動作的配合同陸上模仿練習。兩手交替練習,堅持用嘴呼吸,并和腿部動作配合一致。練習時教師應觀察每個學員的技術動作,并及時糾正錯誤。每次課游泳距離為800-1000米。第3-4次
第四步: 單手扶板,雙手劃水和腿部動作、呼吸配合練習:(1) 單手扶板,雙手劃水和腿部動作、呼吸配合練習。在水中單手扶板,扶板的手也跟著劃水,并和呼吸、蹬夾水配合。動作配合的順序為劃手-呼吸-蹬夾水滑行。(2)當學員能熟練的完成動作配合后,呼吸由在水面上呼吸過渡到嘴和鼻子在水下呼氣,在水面上吸氣。練習時應注意,動作配合要連貫,滑行時身體靜止放松并滑行較長距離。
第五步:劃臂與呼吸配合動作:(1)劃臂和呼吸配合的模仿練習。學員站立或蹲在淺水中,肩略高于水面,上體前傾做劃臂和呼吸配合練習,整個頭部入水。配合要領是:劃臂抱水時抬頭吸氣,聳肩前伸手臂時低頭吐氣。使學員體會和感受手臂借助水的反作用力來幫助抬頭吸氣。(2)教師先講解示范,再輔助學生做劃臂抬頭呼吸練習,過渡到學生自己做劃臂抬頭呼吸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并及時糾正錯誤。第5-7次
第六步:只帶背浮板完整的技術動作練習:(1)當學員單手扶板能熟練地完成整套動作配合后,摘掉滑水板,做完整的動作練習。教師應對膽小者加以鼓勵和幫助,并對學員出現(xiàn)的錯誤動作及時加以糾正。(2)對掌握較好者進行強化練習,改進動作,增加游距(盡量用最少的蹬水次數(shù)完成一定的距離)。(3)對個別特別怕水者,加強保護和鼓勵,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達到教學目的。每次課游泳距離為800-1200米。第7-10次
第七步:不帶輔助器材完整的技術動作練習:在每次課結束前的30分鐘,對掌握較好者摘掉其背浮板,在教師的保護下,進行完整動作練習。開始練習時強度小一點,每人3-4次(距離為10-20米)練習為宜。隨著技術的熟練及體力的增加,每次練習的次數(shù)和距離也隨之增加。第7-9次
第八步:測評測評包括技術評定、游泳距離,并提出建議。第10次
2 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組速成教學法與對照組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效果比較
對采用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兩組進行統(tǒng)一測試,成績按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等級進行評定(注:能獨立完成50m以上者為優(yōu)良,25-50m蛙泳為及格,不能獨立完成25m距離為不及格),其統(tǒng)計結果如下:
實驗組:優(yōu)良32人、及格109人、不及格8人。對照組:優(yōu)良18人、及格84人、不及格47人。
結果顯示,速成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速成教學法教學效果之所以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因為速成教學法是依據(jù)蛙泳動作技術結構的特點,結合學習者心理、生理及技術掌握程序和規(guī)律,利用有效的輔助器械,并使之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速成教學法步驟清晰、措施得力、進度合理、點面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習者能在10天緊張、連貫、安全、有條不紊的學習過程中,能很好地銜接各技術動作,提高學習效率。
2.2不同年齡層次速成教學法教學效果比較
對不同年齡層次速成教學法教學效果的比較,其結果如下: 6-7歲:良好1人、及格15人、不及格2人;8-9歲:良好8人、及格29人、不及格1人;10-11歲:良好36人、及格33人、不及格1人;12-13歲:良好53人、及格29人、不及格0人;14-15歲:良好31人、及格27人、不及格0人;16歲以上:良好12人、及格19人、不及格1人。
經(jīng)卡方檢驗,6-7歲組與8-9歲以上組之間P<0.01;10-15歲之間P>0.05。結果顯示:6-7歲與8歲以上游泳學習者有顯著性差異;10-15歲沒有顯著性差異;10-13歲年齡學習效果最好;而15歲以后學習效果逐漸減弱;故11-13歲前后學游泳是最佳時期。游泳教學應按年齡進行分班,便于教學進度的安排,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 結論與建議
(1)少兒初學蛙泳速成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蛙泳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速成性,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與普及性。此教學方法將給初學游泳的人帶來希望和成功,特別是對提高少年兒童游泳教學質量有極大的作用。
(2)蛙泳速成教學法是建立在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蛙泳動作結構技術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習者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技術動作掌握的規(guī)律,并利用有效教學輔助器材而形成的一種高效教學模式。此教學方法手段有效,教學步驟分明,進度調控科學,糾正錯誤及時,學生學習簡捷,技術動作正確。
(3)此教學方法中的利用背浮板和滑手板進行蹬夾腿練習時增加呼吸的方法,是蛙泳教學中的一項創(chuàng)新點。它解決了蛙泳學習中呼吸配合難的問題。使學員自如地、不刻意地學會了呼吸和劃臂、蹬夾腿配合技術,在教師的掌控下快速學會蛙泳。
(4)采用速成教學法對初學蛙泳的少兒進行培訓時,應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原則。一個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熟練掌握后,應及時進入下一個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針對少兒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進度,不搞同步性的一刀切模式。
(5)11-13歲前后是學游泳的最佳時期,通過科學合理的蛙泳速成教學,絕大多數(shù)少年兒童能快速掌握蛙泳技術。此蛙泳速成教學方法可為普及少兒游泳教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吳河海,等.蛙泳技術與練習[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3] 嚴強.少兒游泳速成技巧的研究與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1):30-33.
[4] 溫仲華,等.游泳[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
劉文寶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