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林
摘要庭前審查程序是審前準備的關鍵階段,事關審判的公正和效率 。只有科學設計才能有效防止法官先入為主、庭前形成預斷、庭審走“過場”。本文分析了我國現(xiàn)行庭前審查程序的立法規(guī)定及其特點、考察了國外庭前審查程序的內(nèi)容是科學構建庭前審查程序的基礎。做到排除庭審法官預斷、切實保障辯方了解控方證據(jù),實現(xiàn)控辯平衡、突現(xiàn)被告人的主體地位是完善庭前審查程序的“底限正義”要求。
關鍵詞庭前審查程序 預斷 證據(jù)展示 爭點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146-02
一、庭前審查程序的現(xiàn)行立法規(guī)定及其特點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150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后,對于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并且附有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jù)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蹦康氖菍?979年《刑事訴訟法》起訴案卷全部移送的實體審查改為程序?qū)彶?防止審判法官先入為主,庭前形成預斷,庭審走“過場”的弊端。綜合相關司法解釋(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自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以及1998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六單位做出的《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我國目前的庭前審查程序具有以下特點:
(一)移送材料和審查內(nèi)容簡易
除適用簡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簡易審理的公訴案件移送全部案卷之外,其余公訴案件只移送指控犯罪事實的起訴書、證據(jù)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jù)復印件,而且理論界和實務界對“主要證據(jù)”的范圍存在分歧。庭前審查法官也只進行這些內(nèi)容審查,不詢問證人和進行相關證據(jù)的調(diào)查和保全等工作。
(二)決定是否開啟審判程序為目的的程序?qū)彶?/p>
就檢察機關移送的起訴書和相關證據(jù)目錄審查后,符合開庭審理條件,決定予以審判。否則,裁定終止審理或不予受理。這種表面的的書面審查無法使法官從中得出案件實體結論,且新法明確規(guī)定,法院不享有退偵權和要求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的權利,也不能進行勘驗、檢查、搜查、扣押和鑒定等搜集證據(jù)的工作(1979年《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審查后認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對于“重要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可以退回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對于“不需要審判的”,可以要求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根據(jù)第109條規(guī)定,必要時,人民法院還可以進行勘驗、檢查、搜查、扣押和鑒定等搜集證據(jù)的工作)。庭前形成預斷的弊端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但不具有分流案件,抑制公訴,為案件審理做充分準備的功能。使審判程序具有易發(fā)性特點并造成庭審時間延長,訴訟效率低下。原因在于證據(jù)調(diào)查和爭點整理都要在庭審中進行。
(三)庭前審查程序并未完全排除法官預斷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所確定的庭前審查程序,沒有維系修改前實體審查,形成內(nèi)心確信的制度,但因?qū)嵭兄饕C據(jù)復印件移送的辦法,而使法官能夠在審查前能接觸主要證據(jù)。更有甚者,由于司法體制的原因,在實踐中,一些法官向控訴機關電話詢問案情或索要案卷。此種情況下,法官庭審前就對案情有了一定得了解和認識,排除預斷的立法初衷難以實現(xiàn)。因此,有學者稱我國目前的庭前審查方式是一種以程序?qū)彶闉橹鞑慌懦龑嶓w審查的特殊審查方式,屬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技術處理。
二、庭前審查程序的比較考察
在英國,對于按照公訴書起訴的“可訴罪”案件(兩可罪和只能依照正式審判程序?qū)徖淼姆缸?,有移送審判程序,即先由治安法院預審,以確定案件是否有必要移送刑事法院審判。法官在該程序中可以作出撤銷案件或移送刑事法院審判的決定。在刑事法院,庭前審查與準備程序主要包括:(1)答辯和指導的聽審程序。該程序設立于1995年,適用于除嚴重詐騙案件之外的其他所有案件。這種程序的目的是促進控辯雙方做好準備工作,使法庭作好必要的審判前安排并了解必要的情況。主持這一程序的法官可以不是主持法庭審判的法官。按照該程序,控辯雙方都要向法官和對方以簡要形式提出將在法庭審判中申請法庭解決的問題。如果被告人答辯有罪,法官應當直接考慮量刑問題;如果被告人答辯無罪或者他的答辯不被控訴一方所接受,法官將要求控辯雙方提交相關材料。法官根據(jù)這些材料可以確定法庭審判的日期并作出其他適當?shù)闹笇А?2)預先聽審程序。根據(jù)1996年《刑事訴訟與調(diào)整法》設立,該程序在陪審團宣誓前根據(jù)控辯雙方的申請或法官自行決定啟動,由主持審判的法官主持,它被用來在陪審團不在場的情況下解決案件中的法律問題,如證據(jù)可采性等。所作出的裁定對庭審具有法律約束力。
美國刑事訴訟的庭前審查及準備程序表現(xiàn)為:(1)傳訊。傳訊的目的使告知被告人被指控的罪及其應享有的訴訟權利,并且要求被告人答辯。(2)被告人答辯。通常有三種形式的答辯供被告人選擇,即認罪答辯、無罪答辯和不愿辯護也不承認有罪的答辯。若被告人作出認罪答辯,并且此答辯系出于被告人自愿,法庭就不再進行審理而直接進入量刑階段。(3)辯訴交易。(4)審判前的申請、異議程序。(5)證據(jù)展示程序。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的庭前審查及準備程序表現(xiàn)以下特點:(1)充分保障被告人的權利。通過告知被告人權利,要求其進行答辯進而審查控方證據(jù),以避免被告受到錯誤的指控。(2)通過控辯雙方相互展示證據(jù),充分了解對方對案件的調(diào)查程度,以便為庭審辯論作好充分準備;通過異議申請排除部分爭議或非法證據(jù)。(3)通過辯訴交易分流大量案件。90%以上案件通過訴辯交易解決,節(jié)約司法資源。
在法國,重罪案件的庭前審查及準備程序包括以下內(nèi)容:(1)預審法官實施的一級預審,預審法官通常負責領導、指揮對重要案件的偵查。偵查完成后,根據(jù)案件的嚴重程度確定管轄范圍:違警罪移送違警法院審理;輕罪移送相應的初級法院審理;涉及重罪的,則須連同證據(jù)移送至上訴法院檢察長,再交由上訴法院審查庭做進一步預審,即二級預審。(2)二級預審。二級預審由上訴法院的審查庭負責,其審查方式為:一是對案件材料進行書面審查;二是舉行庭訊,主持辯論并制作裁定。審查過程中,審查庭還可宣布部分行為無效,命令補充偵查:審查庭的審理包括程序和實體兩方面。程序方面主要是審查案件的管轄權,其中包括“公訴的可受理性”,有無“撤銷公訴的理由”,“不可歸罪的理由和和辯護事實”以及“減免的理由”。實體方面包括犯罪的基本事實和情節(jié)及定性。(3)審判法庭進行的預審。設在各省和巴黎的重罪法庭負責審判由審查庭裁定起訴移送其審理的案件。當案件移送至重罪法庭時,審判長有權閱卷,可見,法國刑事法庭并未貫徹排除預斷的原則。
日本刑事訴訟程序兼具職權主義和當事人主義的特點,其庭前審查及準備程序表現(xiàn)為注意:(1)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排除了法院做實體預審的可能(2)對檢察官的起訴,并未設置一個專門的由非庭審法官主持的起訴審查程序,將起訴決定權和審判權完全托付給檢察官。日本的刑事審判屬于“易發(fā)型”審判程序,第一次公審期日以前的公審準備,既有法院,檢察官和辯護分別進行準備,也有控辯雙方的協(xié)商,具體包括:控辯雙方當盡快向?qū)Ψ秸故咀C據(jù),征求證據(jù)調(diào)查意見,保全證據(jù),就指定公審期日等相互磋商。(3)第一次公審期日以后的準備程序主要包括:一是答辯和異議程序;二是照會公務機關或公私團體,要求提出必要項的報告;三是對證據(jù)調(diào)查的請求作出裁定;四是庭外調(diào)查證據(jù);五是其他準備程序。
上述國家庭審前審查及準備程序的做法表現(xiàn)的共同點:(1)部分案件得到提前處理與分流(2)進行證據(jù)展示、保全(3)答辯和處理異議,排除非法證據(jù)(4)整理和明確訴訟爭點。存在的差異為:英美式程序預審法官和庭審法官分離,排除庭審法官預斷;法國專設預審程序,但因?qū)嵭邪妇硪扑臀磁懦ü兕A斷;日本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排除法官預斷,但無法官實體性預審。
三、我國公訴案件庭前審查程序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隨著犯罪數(shù)量的增多,人權保障意識的增強,對庭前審查程序制度的設計提出了較高要求,只有充分考慮方方面面要素,綜合平衡,同時又要突出重點,才能使庭前審查程序的設計科學合理。
(一)排除庭審法官預斷,防止庭審走過場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法官的預斷形成,但還存在一定缺陷。對庭審審查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必須充分體現(xiàn)這一特點,避免法官先入為主,庭審流于形式,只有切實排除法官庭審前預斷,才能實現(xiàn)庭審激烈對抗,促使法官認真聽取控辯雙方的交叉論辯,排除法官預斷也是許多世界許多國家的做法,并經(jīng)實踐證明切實有效
(二)節(jié)約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崇尚理性,一切活動皆考慮訴訟成本和收益的關系。我國的審前程序設計應體現(xiàn)這一要求,設計和程序應使不同性質(zhì),嚴重程度的案件恰當分流,并有有關沒有必要拿到庭審過程解決的問題在庭審前予以解決,使庭審集中審理爭議問題,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功”說的就是這一道理。只有庭審前準備充分,才能避免反復多次開庭或延期審理。況且,“遲來的正義非正義”正義的第二層含義就是要求快速而又低成本地處理案件。
(三)切實保障辯方了解控方證據(jù),實現(xiàn)控辯平衡
相對于擁有強大公權力的公安,檢察機關而言,辯方收集證據(jù)調(diào)查案件情況的權利顯得非常薄弱,加上追訴機關的層層阻撓,使得一些關鍵的證據(jù)在偵查,審查,起訴階段辯方難以獲得,無法實現(xiàn)控辯平等對抗,有效辯護大打折扣,所以,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強化辯方力量,庭前審查程序設計應保障辯方的一些合理要求,讓辯方又充分的準備,此后,才可能又充分有效的控辯庭審辯駁。
(四)突現(xiàn)被告人的主體地位
從國外的庭前審查程序可看出,一些實體和程序事實決定,都充分尊重被告人的主體地位,如控辯交易,審判日期的確定等,既然我國法律已賦予被告人刑事訴訟主體地位,刑事訴訟法也規(guī)定了無罪推定原則的合理內(nèi)容。庭前審查程序設計應在這方面又充分體現(xiàn)以改變審前程序,尤其偵查階段,被告人被作為“訴訟客體”對待的現(xiàn)實,只有如此,被告人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彰顯,相應訴訟權利合理實現(xiàn),案件審判質(zhì)量有其正的保證
四、庭前審查設計的不同方案及其選擇
學者針對庭前審查程序設計提出不同方案,主要有:一是實行起訴狀一本主義,并主張建立庭前證據(jù)展示制度。二是主張建立預審法官制度,同時主張預審程序只適用部分復雜案件,簡單案件可以不采用正式預審程序,而憑起訴可直接開庭,。基于我國目前的庭前審查程序架構和上述因素的考慮,筆者主張對現(xiàn)行庭前審查程序改造的基礎上,實行第二種方案,具體內(nèi)容為:
第一、庭前審查法官與庭審法官相分離,盡管目前由于具體審判制度和司法資源機制實行起來存在一些困難,但此種方式只能有效防止審前形成預斷,審判設有實質(zhì)效果的不良結果出現(xiàn),據(jù)此推斷,其有被廣泛接受和發(fā)展的前景
第二、展示有關材料和審查。對復雜案件,控方除提交起訴書外,應在法定期限內(nèi)提交將要證明的事實,庭審中將要提出有利或不利被告人的人證和物證,證人出庭的先后順序和時間,是否建議適用簡易程序等有關資料。辯護方應提交主要辯護理由,排除犯罪可能性的證據(jù),如不在犯罪現(xiàn)場、患有精神病等,保全證據(jù)的申請,證人可能出庭的日期和程序,是否申請簡易程序等資料,這些資料控辯雙方可互相查閱,審查法官可對有關材料進行審查。
第三、異議申請裁決。針對辯護方提出的管轄錯誤異議,非法證據(jù)排除申請等爭議內(nèi)容,審查法庭在審查有關材料和征詢意見的基礎上作出裁決。
第四、召開審前會議。審查法官審查有關材料后,應主持一個由控辯雙方同時參加的審前會議。在審前會議中,控辯雙方有權向法庭作進一步陳述,必要時通知有關證人出庭作證。庭前審查法官應對下述問題作出決定:(1)案件是否交付審制及是否改變管轄(2)是否需要進一步展示證據(jù)(3)整理和明確爭點(4)是否適用簡易程序(5)法庭審判的日期等等。主持庭前審查活動的法官作出的裁定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得再次任意變更。
注釋:
龍宗智.徘徊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中國刑事訴訟再修改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卞建林,劉枚.外國刑事訴訟法.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宋英輝,陳永生.刑事案件庭前審查及準備研究.政法論壇.2002(2).
樊崇義.刑事訴訟法行政專題研究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