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擔保法到物權法十五條:我國區(qū)分原則的確立

      2009-10-24 05:49楊小鳳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9年3期
      關鍵詞:防疫站物權法生效

      楊小鳳

      【摘要】《物權法》15條被諸多學者解讀為是區(qū)分原則在我國的確立,因此本文從區(qū)分原則的基本概念入手,結合我國物權法出臺之前的相關案例以及立法規(guī)定,分析區(qū)分原則在我國確立的意義,并評析15條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物權法》15條;物權;區(qū)分原則

      中圖分類號: D9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3-013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3.067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2007年物權法的頒布,引來了眾多的關注,有些條款解決了諸多曾在立法、司法中尚未統(tǒng)一或仍有不少爭議的問題,而物權法15條正是這樣的條款。

      《物權法》第15條規(guī)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北M管1999年生效的《合同法》已經在其第四十四條表示: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立法上明確表示區(qū)分物權變動的效力與合同效力,無疑是由物權法15條確立的。

      一、區(qū)分原則的解析和意義

      (一)何為區(qū)分原則

      孫憲忠教授在《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結果的區(qū)分原則》提出的觀點認為:所謂區(qū)分原則,即在發(fā)生物權變動時,物權變動的原因與物權變動的結果作為兩個法律事實,他們的成立生效依據(jù)不同的法律根據(jù)的原則。當然,也有的學者這樣描述區(qū)分原則:區(qū)分原則,本應是一個上位的概念,它應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債權行為的成立或生效不受物權行為成立或生效影響的債權行為無因性原則;其二是物權行為的成立或生效不受債權行為的成立或生效影響的物權行為無因性原則。因此,對于區(qū)分原則的把握,核心在于在物權變動的一系列行為中,物權變動的原因的效力與物權變動的結果的效力,兩者之間尤其是前者的效力不因后者效力的缺失而受到影響。

      能夠引起物權變動的原因依據(jù)立法和學理的解釋,大概可以分為因法律行為而發(fā)生的物權變動和因非法律行為發(fā)生的物權變動兩類。因非法律原因發(fā)生的物權變動往往來源于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或是事實行為,且對于因非法律行為發(fā)生的物權變動,法律并不要求其必須經過登記或者交付才能發(fā)生效力,因此區(qū)分原則的重點在于因法律行為引發(fā)物權變動時,該法律行為的效力與物權變動結果之間的區(qū)分。

      盡管區(qū)分原則在眾多學者的理解中都是以物權行為為前提的,而且我國物權法是否承認物權行為這一理論也是爭議不斷,但以筆者看來,區(qū)分原則倒并不一定是以物權行為為前提。因為區(qū)分原則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將物權變動的效力和產生它的原因相分離,物權變動的主要原因產生于債權行為,而物權變動到底是事實行為抑或是法律行為確是沒有定論,這也正是我國學者在我國物權法上無法有力主張物權行為的原因。即使這樣,并不妨礙在物權法中確立物債效力兩分的區(qū)分原則,承認物權變動與其原因之間可以抽象出來并且兩者的效力來源于不同的判斷體系,也就自然構建了區(qū)分原則。

      (二)區(qū)分原則的意義

      強調區(qū)分原則是因為若否認它,自然會造成物權變動及其原因使用同一判斷體系,而混淆兩者的效力來源。以不動產買賣合同為例,將登記作為合同生效的條件,沒有辦理登記就導致合同無效,不利于確立違約責任。因為如果一方在合同成立之時沒有辦理登記,不論是其拒絕辦理登記或是其他原因,都意味著另一方無法以對方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因為此時合同根本就沒有生效,不守誠信一方最多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區(qū)分原則確立之后,受損方既可以行使登記請求權,要求對方一起辦理登記,還可以主張違約責任。

      有的學者還突出區(qū)分原則是我們解釋為什么在沒有辦理登記的情況下合同仍然有效的原因,因為它也要求在實行登記對抗的情況下必須區(qū)分合同效力和登記效力。盡管當事人沒有辦理登記,但是合同仍然有效。

      二、物權法區(qū)分原則確立前的有關案例

      案例一:1997年5月15日,王某某與上海某某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實業(yè)公司)簽署了《房屋買賣合同》。合同約定,事業(yè)公司將著落與上海市巨鹿路417號10樓東北部房屋出售給王某某。雙方約定了付款時間和過戶時間。但是1997年6月,實業(yè)公司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xù)即向王某某交付了合同約定的房屋,王某某也簽署了房屋驗收接受清單。此后,實業(yè)公司書面同時王某某共同前往辦理過戶手續(xù),被其拒絕?,F(xiàn)原告請求確認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不生效,判令被告退還原告購房款及利息。

      法院判決:原告主張合同不生效的理由成立。原告應將房屋退還給被告,并支付該房屋的使用費,而被告應將購房款退還原告。

      評述:法院判決所依據(jù)的法條是民法通則的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梢钥闯?在當時法院進行審理的時候,立法和司法中對于區(qū)分原則這一概念尚未有較深入的認識,因此才會認為登記的效力影響了合同本身的效力,最終導致該案中合同被認定為無效。

      案例二:湖南省總工會訴長沙市衛(wèi)生防疫站房地產轉讓合同糾紛案

      這是一起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件,案情大致是:防疫站與總工會于1991年6月22日簽訂《房地產有償劃撥轉讓協(xié)議書》。雙方約定,防疫站將長沙市民主西街8號6畝土地使用權及地上房屋及其他附屬設施的所有權轉讓給總工會。協(xié)議生效后30天內,總工會付給防疫站轉讓費250萬元。

      協(xié)議簽訂后,防疫站向總工會移交了房屋檔案材料,總工會于1992年12月26日向長沙市房屋產權監(jiān)理處申請辦理房屋產權證。后防疫站未按約定向總工會交付3棟住宅樓,總工會遂起訴要求法院判令防疫站全面履行合同,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在一審庭審中,總工會以防疫站違約使合同繼續(xù)履行成為不必要為由,要求終止合同,防疫站亦表示同意。

      一審判決:第一,雙方當事人同意解除房地產轉讓合同,本院予以準許。第二,防疫站退還總工會已付的轉讓費及利息。第三,防疫站支付總工會賠償金275萬元。案件受理費、財產保全費全部由防疫站負擔。

      一審法院判決雙方當事人之間解除合同的前提正是合同的有效成立,而防疫站不服,其中重要的理由就在于雙方簽訂的《房地產有償劃撥轉讓協(xié)議書》,因沒有按雙方的約定和法律的規(guī)定辦理房產過戶手續(xù),尚未生效,法院不應保護。但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雙方當事人經過平等協(xié)商,并經各自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又在長沙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辦理了房地產劃撥轉讓手續(xù),因此所簽訂《房地產有償劃撥轉讓協(xié)議書》是合法有效的。防疫站主張的未辦理房產過戶手續(xù),即總工會未領取房屋產權證,協(xié)議尚未生效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只是對一審人民法院認定的賠償金額作出了改動,維持了原審判決第一項。

      評述:該案例發(fā)生在1993年,而上一案例發(fā)生于1997年,都早于物權法甚至是合同法的出臺,不過兩者對于登記對于合同效力的影響卻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判決,這不僅是由于在我國當下不采用,前一案例對后一案例沒有約束力,導致各法院之間的判決出現(xiàn)互相矛盾的情形,同時也是由于當時立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區(qū)分原則所致。因此,在進行這一類型案件審理時,法院只能依據(jù)對于法律的整體解釋或是依據(jù)法理判決。

      三、物權法出臺前就區(qū)分原則的立法狀況

      (一)擔保法的相關規(guī)定

      應當說,物權法出臺之前,我國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確的規(guī)定區(qū)分原則,民法通則的第72條“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的規(guī)定也不過是對物權變動的時間做出了規(guī)定,而且還僅限于動產(因為法條明確說明是“自交付時…”)。不過,1994年《擔保法》的出臺不僅沒有解決這一問題,恰恰相反,甚至直接將物權變動的效力強加于其原因之上。《擔保法》第41條規(guī)定:當事人以本法第42條規(guī)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第43條規(guī)定:當事人以其他財產抵押的,可以自愿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第64條規(guī)定: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于質權人占有時生效。顯然,這樣的規(guī)定混淆了抵押合同的生效和抵押權的生效兩個不同的概念。以《擔保法》42條規(guī)定的財產抵押的,抵押合同必須登記后才能生效,即雙方訂立的書面抵押合同成立后,對當事人并不產生債權上的約束力,尤其是如果抵押人事后惡意不辦理登記的,抵押權人并無請求其為登記行為的權利,因為該合同還沒有生效,充其量承擔締約過失責任。隨后出臺的擔保法司法解釋也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司法解釋56條第二款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登記生效的抵押合同簽訂后,抵押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拒絕辦理抵押登記致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抵押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梢钥闯?盡管司法解釋希望能夠對擔保法的規(guī)定作出一定突破,但最終只是強調在“違背誠實信用”的情形下,才由抵押人承擔責任。且司法解釋也只泛泛的談到要承擔責任,至于這種責任是不是違約責任也就不得而知了。實踐中往往還有諸多不是 “違背誠實信用”所致,司法解釋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

      因此,若單純的不規(guī)定區(qū)分原則最多造成司法實踐中個案判決的不一致,那擔保法的規(guī)定無異于是直接為司法實踐指錯了方向。

      (二)其他法律的規(guī)定

      除了擔保法這樣直接規(guī)定的物權變動和合同效力的條文,在其他法律中,大多數(shù)都對這一問題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冻鞘泄芾矸ā返?0條規(guī)定“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并憑變更后的房屋所有權證書向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經同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核實,由同級人民政府更換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權證書”,但并沒有表明到底登記與合同效力之間是什么關系。類似的條文還有建設部為實施該法而制定的《房地產轉讓管理條例》第15條、《土地管理法》等。即使99年合同法的實行,也只是解決了合同生效的時間問題,但是同樣還是存在無法厘清物權變動和合同生效之間的關系的問題。

      四、物權法15條的規(guī)定及思考

      2007年物權法15條肯定了區(qū)分原則,明確了“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解決了長期以來,尤其是擔保法中混淆物權生效與合同效力這一問題。登記的效力僅針對物權的變動而不針對合同本身,在登記之前,當事人就不動產的轉移已經達成了合意,合同關系已經成立并生效。即不論雙方中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都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尤其是在“一房二賣”的情形下,遵循物權法15條的規(guī)定,意味著多個買受人與出賣人之間訂立的合同都是有效的,出賣人則要對他們都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是締約過失責任。

      合同歸合同,變動歸變動。我們在解決抵押、質押等問題時,也應當適用物權法15條的規(guī)定,區(qū)分抵押合同的生效和抵押權的生效。合同等原因行為的效力,應受合同法的調整;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等物權變動的效力,則受物權法的調整。

      不過,物權法第15條的區(qū)分,只限于“不動產物權”,卻沒有將動產物權變動時的這類問題考慮在內,倒是不無遺憾??傊?物權法15條為我們在司法實踐中正確處理相關案件找到了法律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中國物權法教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董學立.物權法研究——以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常鵬翱.物權法典型判例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防疫站物權法生效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qū)正式啟航
      鄉(xiāng)鎮(zhèn)動物防疫站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淺析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思考研究
      股權轉讓了合同卻未生效
      從“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近期生效的IMO文件清單
      《巴黎協(xié)定》有望生效
      環(huán)境法視野下的物權法社會化進程
      我國物權法理論與實踐的完善
      乐都县| 衡东县| 衡水市| 东台市| 桓仁| 共和县| 万盛区| 汕尾市| 桐庐县| 会昌县| 浠水县| 宝应县| 安多县| 灵璧县| 乐业县| 张家界市| 定远县| 东城区| 漯河市| 斗六市| 云和县| 宝山区| 天峨县| 图木舒克市| 富源县| 宁安市| 玉田县| 志丹县| 吐鲁番市| 苏尼特左旗| 施秉县| 南投县| 镇原县| 新平| 百色市| 七台河市| 宁强县| 马鞍山市| 讷河市| 芒康县| 威宁|